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84章 鲛珠 (2)
    澹台梦语想到了唐琬和陆游的爱情悲剧,不由得有几分感叹和遗憾。稍稍一顿之后,轻声说道:“说道这里,大家可能注意到,在陆游的那阙钗头凤里,有泪痕红浥鲛绡透一句,其中鲛绡,就和这鲛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什么关联呢,其实很简单,鲛绡乃是传说中鲛人的鳍翅,而鲛珠,则是鲛人腹中之宝珠,就像传说中各种神物的丹珠一般!”
    在座的人有的知道什么是鲛人,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那么博学,听得迷迷瞪瞪,甚至是那个鲛字都不晓得。更别说传说和出处了。
    澹台梦语又开始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说起了鲛人之说。
    “传说中的“鲛人”神秘而美丽,他们生产的鲛绡,入水不湿,他们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化为珍珠。鲛人不仅是个传说,他们很可能是生活在南海外岛屿上的居民,与中国有贸易往来,而且一位“鲛人国王”还客死山东,并在中国留下了后裔。
    唐李商隐《锦瑟》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倾倒。倘问此诗之义,最让人佩服的是梁启超的说法:“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也就是说这种诗是“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的诗家之景,是只可以想象不可以当真的诗家虚文。读者只需品味诗美就是,不必非要问诗美的材质。
    虽然诗家虚辞“于理则无,于情则有”,但这两句费解的诗,却并非虚作张致,而是事出有典,利用典故作喻。西人把这种通过复杂的典故组合构成喻体的修辞法叫“形上比喻”。如同猜谜,解诗者需要对典故的各种隐藏意义都非常熟悉才可能解开谜底。“不屈不挠的博学”是读书人的顽疾。让人感兴趣的,是这诗上联中,沧海、月明、珠有泪三个意象,联系着传说中的“鲛人”。
    中国很早就有鲛人的传说。魏晋时代,有关鲛人的记述渐多渐细。在曹植、左思、张华的诗文中都提到过鲛人。传说中的鲛人过着神秘的生活。干宝《搜神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虽然不断有学者做出鲛人为海洋动物或者人鱼之类的考证,我个人还是认为他们是在海洋中生活的人类,其生活习性对大陆人而言很陌生,为他们增添了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