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2章 终战
    以查理一世为首的联军在伦敦的残余力量最终还是没有选择顽抗到底,而是在彻底丧失了取胜希望甚至拖延战事希望的情况下选择了投降。当然,还有一些不愿意投降的守军在接下来猛烈而准确的炮火打击乃至步兵和战斗工兵的突击之下也逐渐的倍消灭了。萧轩其实也没有想到整个远征行动中的最后一战能够以这样的方式最终完成终结,不过这也终究省去了队伍的不少麻烦事。至少不用在这阴雨连绵的英伦夏日打扫太多的尸体。
    投降的队伍当中所有看起来有一定年纪或是神色稍稍坚定一些的人都被专门的看押了起来,其他人则交出了足以武装十万人的重火绳枪乃至其他兵器,当然还有在证明武装人员身份方面最为重要的军装和旗号等。
    伦敦这最后一战中最终整个远征部队还是获得了五十万斤黑火药左右的缴获,超过之前的战斗消耗不少,这也让远征部队在接下来的行动中似乎省事了不少。
    远征部队在初步的结束了伦敦一带的作战行动之后继续向北展开推进,很快就逼近到了苏格兰与爱尔兰人的地盘。在英国的历史上虽然有不少针对苏格兰人与爱尔兰人的内战,但似乎直到近代都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决这个内患。萧轩不相信这是历史上的英国人在任何时代都很难做到这一点。很有可能,英国本土在人口上的明显不足让英国上层觉得北方人口至少在经济与对外战争方面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然而此时很显然的是:萧轩并不需要苏格兰人,或者说不屑于在整个英伦三岛玩大小制衡权术平衡的那一套。如果真的是有制衡的要求,完全可以让不少与基督信仰乃至西欧人种有更大差异的中亚乃至东欧一带的鞑靼人迁徙至此。
    同时萧轩也估算到:这样一个长期面对英格兰压力的民族未必有很深的内部矛盾,因此就在行军的过程中告诫各个部队的军官们:北方那些不服王化的当地人是比建州更为顽劣的“反动民族”,只要对于大军的行动采取不合作与布配合的态度,所有持有武器的青壮年就都是敌对的武装力量。
    就这样,在五六万外来武装的压力之下,针对英国北方的苏格兰人为核心,也包括其他一些西欧残余力量的清剿作战很快开始了。并非多路的大军利用随时可以升空并侦查到远方敌情的侦查热气球多次瓦解了苏格兰人进行的多次伏击作战企图,并通过对占领地的迁徙清理不断的压缩苏格兰人的包围圈,最终迫使苏格兰人不得不像以往面对英格兰人的围剿那样同进攻中的大军至少展开一次正面决战。毕竟整个苏格兰范围内的领地和人口都是明显有限的,远远无法通过所谓的消极战术来摆脱自身的危机。就这样,激烈的大战也很快就在英伦北部展开。
    拥有主场优势的苏格兰人还是最终集结起了五万人以上的力量针对从北部包抄登陆的一股大概一万五千兵力左右的强敌展开了进攻准备。
    不过在骑兵乃至热气球侦查手段上的劣势还是让这次大规模的伏击丧失了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从而最终不得不演变成一场正面的对决。
    发现了对方大军的埋伏地点的情况下,进攻中的队伍毫不犹豫的选择在白天展开接连不断的猛烈炮击以迫使对手首先发动进攻。一万五千人左右的志愿左军主力也装备有三百多门中重火炮,几乎每一轮开火都能将几万枚重霰弹发射出去,在短短不过十余轮开火的打击之下就给缺乏西班牙人那样防御手段苏格兰人带来了数千人的伤亡。迫使敌军的进攻不得不提琴展开。
    在这种被动的局面之下,苏格兰人最终还是义无反顾的发动了全面攻击而不是选择撤退。炮火冒着一定程度上炸膛的风险再一次展开接连不断的猛轰。铳炮手和弓箭手也在接下来敌军进入有效射程之内展开接连不断的打击。五万上下的苏格兰人逼近到可以用弓箭乃至火枪对射的距离上的时候,至少接近一半的人已经在作战中减员,可是进攻的势头却是在遇到强有力的弓箭直射之后才真正的停了下来。苏格兰人以前并不是没有同英国人的长弓兵打过交道,不过英格兰人的弓箭手很早就不在巅峰状态了。当遇到那些不小的本钱选训出来的东方精锐的时候,苏格兰人才终究明白为什么这些东方而来的强敌在很大程度上远远超过了当年的成吉思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进攻到了基督教世界的腹地。
    百步以内的志愿左军火力还是过于猛烈了,在之前的进攻中本就付出了不少代价的苏格兰人除了极少数散兵精锐同前阵的官兵们发生了近距离上的交战之外,终究还是没有能够大规模的突破投射火力网的防御逼近到近接肉搏战的距离上。在一鼓作气的勇气彻底消耗殆尽的时候,战场的最终结果也就渐渐的锁定下来。在炮火猛烈的封锁和骑兵的追击之下,参与进攻的五万苏格兰人大军最终只有不到万余残兵逃脱,而数以万计的尸体最终都留在了战场之上,最终被俘的苏格兰人仅仅不到千人。大部分的尸体在被清点之后也最终被投入了熊熊的大火之中。不论在哪里,队伍在大规模的决战之后始终是十分重视战场的打扫乃至避免大规模疫病的隐患的。
    在这一场决战之后,大军继续展开行动,在整个英伦北部不少地方都遇到了零星的抵抗,但狭窄的本土乃至有限的人口也让苏格兰人的抵抗最终难以为继。
    而萧轩在这场决战之后的第一个月间到不少作战报告之后就可以确定:从崇祯四年展开的这场大规模的远征,在经过两年左右的征战之后也算终究化上了句号,至少真正具有威胁的对手在很大程度上被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