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现代化的仪器,古代天文学家是如何观察日月星辰的?
古代的天文学家观察日月星辰,除了依靠肉眼,也有一种专门的仪器—浑仪。
浑仪得名于古人的一种宇宙观—浑天说。浑天说认为,天包裹在地的周围,日月星辰围绕着大地,像车轮一样旋转运行。根据这种理论,要确定日月星辰的坐标,就要以人站立的大地为中心。所以浑仪从外形上看是一个由许多同心圆环组成的球形,一个同心圆环对应一种天体的运行轨道。用于支撑这些同心圆环的叫作极轴。早期的浑仪比较简单,只有两个同心圆和一根金属轴。一个同心圆垂直于地面,叫作赤经环;一个同心圆平行于地面,叫作赤道环。圆环上面都标有刻度。金属轴与赤经环相交于两点,形成北天极与南天极。金属轴是一根可以绕着中心旋转的窥管。当古人要确定这两个圆环上任意一星星的位置时,只要用窥管对准这颗星星,根据赤道环和赤经环上的刻度,就可以确定这颗星星在天空中的坐标位置了。
随着古人对天体认识的逐渐深入,浑仪的环数也在不断增加。唐代李淳风发明的浑天黄道仪,在原来赤经环、赤道环的基础上增加了黄道环,整个仪器也由原来的两层变为三层。此外,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发明的黄道游仪也比较有代表性。它们的工作原理与最原始的浑仪大致相同,但因为增加了“环”,也就增加了另外的参照坐标,可以更为精确地测量天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