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用什么来划分广袤天空?这个创造在天文学中影响深远!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开始对天空区域进行划分了,只不过那时候还比较原始,由于人们对恒星认识不足,并没有以它作为参照物来划分天空,而是按照“四象”等方位来划分。这“四象”就是四个方向,即东方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因为“四象”过于宽泛,这种做法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星座说,也不利于古人对星象的观察与记录。
最迟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先民创造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星区划分体系,那时古人发现的恒星已经有几百颗了,为了更好地认识它们和观测天象,人们开始对天上的恒星进行分组,一共分有二十八个组,被称为二十八星宿。二十八星宿的提出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它不仅以恒星作为参照来为天空划分区域,而且还为这些区域确定了具体的名字,方便观察恒星与天象。我国古人常常以二十八星宿的出没情况和位于头顶时的时刻来判断季节、修订历法,还通过它们来观察日、月、五星运行。
古人又认为朝廷官员都是天上的星星下凡,所以他们开始习惯用皇权统治机构来命名这些恒星或者恒星群。《史记·天官书》中录有91个星官。到三国时,吴国的太史令陈卓以恒星为参照,定了283个星官。隋唐时期,出现了一部总结性的星象著作《步天歌》,它记录有283星官,1645颗恒星,还附有星图与文字相对照。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刻天文图出现在宋代,它所标识的恒星位置已经相当准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