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为什么在风箱里会两头受气?
生产、生活当中,人们往往需要风力的帮助,这就催生了风箱。风箱的前身叫橐(tuo),也称橐龠(yuè),是用牛皮制造的风袋。橐龠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汉代被广泛运用于冶炼行业,后来,人们不断改进鼓风设备,直到出现了风箱。在敦煌榆林窟西夏壁画中,我们能看到古代最早的双木扇风箱。它依靠箱体上木板一开一合的运动来产生气流,木板的开合需要借助人力或畜力,把它安装在靠水力驱动的机械上之后,效率才可以得到改善。
唐宋时期,出现了拉杆活塞式风箱,木扇风箱就慢慢被取代了。活塞式风箱的主体是一个类似汽缸的长方形箱子。拉杆活塞下方与对面的箱壁上各有一个进风口。在箱体的侧面有一个风嘴,连接着风箱内部和灶底风道。拉风箱时,拉杆对面的进风口进风;推风箱时,拉杆这一面的进风口进风。老鼠此时进入风箱,自然会“两头受气”了。拉杆活塞在被人们推进或拉出的时候,一端排气鼓风的同时,另一端会吸取等量的空气,提供了连续的风流,极大地提高了鼓风效率,风源源不断地进入灶底风道,使炉火更加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