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擒贼先擒王”,唐朝将军张巡是怎样从十万大军中准确找出敌方首领的?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前出塞》诗中写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后人在编“三十六计”时,借用了这句诗“擒贼先擒王”,作为一计的名称——“擒贼擒王”,意思是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战例“张巡智射尹子奇”,就是“擒贼擒王”的典范。
公元755年,由于唐玄宗后期昏庸腐化、政治黑暗,致使“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的叛军很快攻占唐朝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唐玄宗被迫逃入四川避难。叛军为了占领全国,南下进攻,在睢(sui)阳(今河南商丘)被守城将领张巡率军抵挡了整整9个月,史称“睢阳保卫战”。
当时,叛军大将尹子奇率十万大军围困睢阳。每当叛军入夜准备休息之时,张巡就命令士兵擂鼓呐喊,做出将要进攻的假象。几夜下来,叛军疲惫不堪,最终没了精神,呼呼大睡。这时,张巡才真正发动进攻。叛军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乱作一团。
张巡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然而,由于张巡不认识尹子奇,一时无法在乱军中找到他。后来,张巡心生一计,命令士兵用稻草秆削尖作箭,射向敌人。叛军中箭后,发现并未受伤,一看射中自己的竟然是稻草秆,以为张巡军中已经没有了箭,只能用稻草秆充数,大喜过望,争先恐后地向首领尹子奇报告。这样,张巡一眼就认出了人群中的尹子奇,马上命令神箭手放箭,正中尹子奇。尹子奇仓皇逃窜,叛军军心大乱,跟着奔逃,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