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年我们会放鞭炮、贴春联,宋代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宋代有一首写春节的诗非常著名,这首诗告诉我们宋代人是怎么过春节的,这就是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就是正月初一,即春节这一天。这个说法从先秦时代就有了。爆竹,就是鞭炮。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宋代人也像我们一样是放鞭炮辞旧迎新的。还有一项活动,我们现在不经常见了,就是饮屠苏酒。屠苏酒是一种药酒,主要用来驱除瘟疫,在新年的时候饮用,作为一种风俗是希望新的一年之中不得病。而且饮屠苏酒还有个有趣的规矩,通常饮酒都是要从长辈开始的,而饮用屠苏酒要从家中最年幼的人开始。这是什么原因呢?过新年孩子又长了一岁,大家要祝贺他,含有希望他早日长大成人的意思。而年老的人过年,则意味着生命又减少了一年,最后来喝屠苏酒,似乎就是旧的一年晚点过去,含有祝福他长寿的意思。
新年的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人们还要换桃符。这个风俗似乎和我们今天也有不同,可是又有点联系。桃符究竟是什么呢?传说在东海的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冠伸展达三千里之远。在它的东北方有鬼门,每天鬼怪由此进出。树下有两个神将叫神荼和郁垒,他们两个专门捉那些恶鬼。于是人们每逢过年的时候,找来两块桃木的板子,在上面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或者直接写上他们的名字,挂在自家大门上,用来镇邪驱鬼,保佑自家平安。到五代的时候,人们为了表达更丰富的意思,就开始在两块桃木板上写其他的文字。比如五代君主孟昶(chǎng)就写过“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被认为是我国第一副春联。所以说,我们今天的春联就是从桃符演变来的。在北宋王安石那个时代,人们过春节时在自家大门上还是习惯挂桃符,以祈求新的一年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通过王安石这首《元日》,我们大体上可以想象北宋人是怎样过春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