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稗官是怎样的官?为什么总把他与野史相提并论呢?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bài)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意思是说,小说大概都是稗官所作。街头巷尾中的谈论或是道听途说的一些事情都是稗官编造出来的。
三国时的如淳说:“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意思是说,帝王想了解民间风俗民情,就设置了稗官这个职位,让稗官给他讲述街谈巷议闲言碎语之类的事情。
显然,班固与如淳对“稗官”的解释有所不同,前者认为,稗官是小说的创作者,后者认为,稗官只是小说的采集者和讲述者。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神话与传说》中说:“稗官采集小说的有无,是另一问题;即使真有,也不过是小说书之起源,不是小说之起源。”鲁迅先生这段话,大体上是否定班固而支持如淳的,在他看来,稗官最多只做了采集工作,然后用文字记录了下来,而小说的起源与产生,与稗官没有直接关系。
“稗”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形状很像稻,但它的果实很细小,农夫往往把它当害草拔除。“稗”可以用来比喻微小的、琐碎的,那么“稗官”无疑是很小很小的官,他们是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市井传闻的官,官阶极为低微。
自古就有“稗官野史”的成语,那“野史”又是什么意思呢?
“野史”一般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朝廷主持的官修史书共存。与“正史”相对而言,“野”有两层含义:第一,从编撰者来说,在朝人士奉命编撰的为正史,在野人士自行编撰,未经官方批准审定的,更不是皇帝“钦定”的,甚至为官方所禁的,不是为了藏于庙堂官厅,而是流传于民间的,就是野史;第二,从雅与俗、文与野相对立而言,正史是经专门人员做过特别整理雕饰的,而野史多半是原始史料的汇编,或者原始史实的粗鄙记录,甚至没有什么可信度。当然,“野史”中也会有原始而逼近历史真相的内容。相比较而言,正史的史料应该更可靠,更权威也更可信,但由于封建的正统观念及其他种种原因,也删去了一些本该记入正史的事情。这些事情,往往可以从野史里得到弥补。
从稗官的职务特点不难推测,由于他们要向皇帝讲述来自社会最底层的民风民俗,就不得不先深入民间做调查采访与收集工作,经加工整理后讲述给皇帝听。其间,自然会有一些纯原始的素材,更有不少“野史”类内容。了解了稗官的工作性质,就不难理解“稗官野史”这个成语的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