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知道没有声音才算安静,为什么古人却说有了知了叫,有了鸟鸣,才更幽静呢?
关于这个问题,要说到南朝时的一个诗人王籍。有一次他去绍兴附近的若耶溪游玩。那里群山秀岭、溪水错流,而且两岸青竹苍翠,嘉树成荫,让行走在山水之间的人不禁沉醉留恋。王籍在此留下了一首诗,就是著名的《入若耶溪》,其中的两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千古流传,屡屡得到称赞。在那草树丰茂、溪水静流的山间,空气清新,景色幽静,而幽静中又处处透露出生机。有什么句子可以表达这种沁人心脾的幽静呢?作者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方法。他没有直接写山间是如何寂静,因为这样是写不出静的风景的神韵来的。他写到了两种声音,就是蝉和鸟儿的鸣唱。道旁树上有蝉在鸣叫,除此之外,似乎听不到别的声音了,如此这树林间显得更加安静。而偶尔传来的一两声鸟儿的清脆鸣叫,在这群山之间,也显得更加幽静。这就是以动写静,用声音的描写来衬托景色的静谧怡人。如果你有在山间行走的经历,你就会体会到作者这种描写的恰切之处。
王籍的这种以动写静的方法在当时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被誉为“文外独绝”。而他这种写法也影响了不少后来人,许多人以这种方法描写更加优美的景色,创造出更加优美的诗句。比如唐代杜甫就有诗句“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即是以动写静来展现幽静的春山。还有大家都熟悉的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幽寂的山林里隐约有人说话的声音,似乎更加彰显了无边的寂静。你仔细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