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蜡染艺术为什么被称为“东方艺术之花”?
蜡染是我国苗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一开始并不是用石蜡做染料,而是用蜂蜡。
蜡染的原理并不复杂。它是在白布上需要白色花型的地方涂抹蜡质,然后放在盛有靛蓝天然染料的缸里浸染,没涂蜡的地方染成了蓝色,涂蜡的地方还是原色。然后放在沸水里煮,蜡遇热而融化,于是呈现出蓝底白花的图案。
在白布上用蜡作画的工具不是一般的笔,是人们自制的一种钢刀,一般有三种形状:半圆形、三角形、斧形。
蜡染的图案极富文化内涵。首先,蜡染的图案反映了人们生产劳动的生活特点。比如,在蜡染作品里出现了大量的谷粒纹、桃花纹、棉桃纹,这些图案是农耕文明的反映。而百褶长裙上的植物纹、圆圈纹、“万”字纹、“寿”字纹则表明人们对人丁兴旺、谷物满仓等的祈愿。其次,蜡染作品还反映着民族的图腾崇拜。比如,在苗族的蜡染图案中常常会出现“铜鼓”这个图像,实际上,铜鼓在古代是祈神禳(ráng)福活动的重要器物。再次,蜡染图案还反映了苗族整个民族的迁徙发展历程。人们称苗族的蜡染是真正的“东方艺术之花”,代表了当代世界民间工艺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