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为什么古代比现在更流行戴假发?
    ■ 为什么古代比现在更流行戴假发?
    假发在西周时期就有了。西周的王后、君夫人等贵族妇女参加祭祀,按照礼仪要盛发高髻(ji),此时假发必不可少。
    《诗经》中曾记述过卫国国母宣姜黑发稠美而不屑于使用假发的情况:“鬒(zhěn)发如云,不屑髢(di)也。”这里的“髢”就是假发的意思。《左传》也记载过一个关于假发的故事:卫庄公看见戎州人己氏的妻子头发很漂亮,于是派人强行剪下来,给自己的妻子吕姜做成假发。
    汉代的皇太后仍然用假发来承载沉重而复杂的头饰,后来演变成凤冠。
    魏晋南北朝时期,假发技术大大进步,假发种类繁多。“蔽髻”便是一种很流行的假发,蔽髻上有金饰,饰物有严格的制度,非命妇(有封号的妇女)不能使用,而且饰物的数量也有规定,不同等级的命妇不能僭(jiàn)越。这个时期假发在民间也很流行,但比较简单,头发上的饰物不像蔽髻那样繁复华丽,也不再像周代和汉代梳高髻,而是将头发比较自由地披散开来。
    唐代的发型越梳越高大。据记载,杨贵妃常以假发作为首饰。贵族妇女以假发作首饰,称为“义髻”。以两鬓抱面的发型叫“抛家髻”,也就是假发大头。
    宋代妇女也以高髻为时尚。此时有各种各样的假髻,可供不同层次的人物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在大城市已经有专门生产和销售假髻的铺子。
    唐代画家周昉《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戴着假发发式。
    假髻在明代仍然流行,一般用铁丝织成圈,然后外面用假发或纱编织,再罩在真发上,用簪子插紧,时称“鼓”。鼓比原来的发髻大概要高出一半。假髻有“懒梳头”“双飞燕”“到枕松”等式样,明末清初特别时兴,在一些首饰店铺出售。
    清代的高髻都以假发掺和衬垫梳理而成,有牡丹头、荷花头等发式,样式豪华,高耸达七寸余,犹如盛开的牡丹和荷花。
    可见,假发在古代更流行与古代女子的复杂发型和头饰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