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蟾宫折桂”为什么用来比喻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蟾宫”即月宫。蟾蜍简称蟾,我国民间传说月亮上有只三足的蟾蜍,所以就用蟾为月的代称,月宫又称为蟾宫。在神话传说里,吴刚因学仙犯了错,被贬到月宫去砍桂树,桂树高五百丈,随砍随合,怎么也砍不倒。用“蟾宫折桂”比喻在考试中金榜题名,这一比喻义来自晋代的郤诜(xishēn)。
晋代的郤诜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年间,郤诜因为在举贤良对策考试中文章写得好,被朝廷授予议郎的官职。后来他出任雍州刺史,临行前晋武帝问郤诜:“你自己觉得自己怎么样?”郤诜回答说:“我在举贤良对策考试中考中第一,就好像是在桂树林中折了一条桂枝,在昆山中拾得一片玉石。”意思就是说我的那篇文章虽然写得好,但也只是桂树林中的一枝。郤诜这样回答,有在皇帝面前自谦的意思。
唐代科举考试兴起后,人们便用蟾宫折桂来表示在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彼时黛玉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要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