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102 徐掌印
御马监掌印?
那不是太监才能担任的职务吗?
让我去当太监?
说实话,当老徐听清楚皇帝这个提议后,他差点就骂人了。
埋汰人也不是这么埋汰的啊!
老夫都一把年纪了,你还让老夫阉了进宫去伺候你?
不敢,再大的好处都不干,老夫丢不起这人!
因此,老徐果断拒绝:“陛下提议,臣恐恕难从命!”
“老大人误会了!”一看徐光启的神色,朱由检就知道对方误会了,“朕并不是让老大人那个。”
说到这,朱由检也有些不好意思,脸烧的厉害,但为了对方不误会,还得忍着解释,“朕一直觉着,对男子行阉割之举,乃是极大的残忍,有违天道、人道之举,宦官亦是朕之百姓,朕自当抚养,故而朕有意废除太监制度。”
“朕登基后,就发布了禁阉的诏令,而后宫中太监一直在减少,从未增多,今后宫中也不会在招收太监。然则,宦官少了,宫中十二监衙门便少了管理者,故而朕有意引入一些人才,在内廷当值。”
听到皇帝这么解释,徐光启松了口气,原来是这样,还好,不是要阉了老夫。
至于皇帝要废除太监制度,老徐是举双手赞成的。太监这玩意,很早就有了,最早可以追溯到三代之前。
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多残缺肢体的酷刑都没了,然而太监却依然延续下来,不少仁人志士都觉得,残人肢体的太监制度都非常残人。
只是以前太监是皇权的延伸,在皇权和文官集团争权夺利的情况下,没人会提出来,就算提出了,皇帝也不会理会。
也只有如今这种皇权占据上风,皇帝大权在握的情况下,才会提出废除太监制度的提议。
这个机会很难得,必须抓住。
徐光启只是思索了片刻,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相比废除这腐朽的制度,自己个人的一点名声反倒不重要了,故而,他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陛下仁圣,老臣岂敢拂逆。”
这一句话出口,就算是答应了。
“哈哈,有老大人相助,朕如虎添翼,定能中兴大明!”朱由检哈哈大笑。
徐光启在旁边笑而不语,皇帝英明,且有仁圣之心,最是难得不过,此乃大明之福,天下百姓之福。
“既然爱卿愿意接掌御马监,兵仗局那边就交给爱卿的学生呢孙元化负责了,不过水力机械一事,爱卿还是要多费心,等完善之后,爱卿在全身而退也不迟。”
如此托付,皇帝显然是非常信任、重视徐光启的,只是这样一来,徐老大人就会很累。
钦天监、兵仗局、御马监,三处地方都要跑,那当真是连轴转,歇都没得歇。
不过,老大人并没有推辞,而是当仁不让道,“老臣遵旨,定不负陛下厚望。”
“劳烦爱卿了,对了,皇庄中的那些秀才爱卿好好调教一二,让他们多做些实事,历练一番,到时候朕有大用。”朱由检叮嘱了一句。
“秀才?”这句叮嘱让徐光启犯嘀咕,他们有什么用?
不过他没时间深究了,旁边的刘若愚已经开具了诏令,让徐光启持着即刻去上任。御马监事情非常多,掌印空悬许久,挤压的事情一大堆,徐光启早点过去早点解决。
其实,让徐光启担任御马监掌印,是朱由检深思梳理的结果。御马监的位置和司礼监差不多,两者就在一起。
而这块地方,则是位于宫城的东北方向,那里服务皇城的匠人很多,不全是太监,因此,让一个大明官员充当御马监掌印,在制度上完全可行。
最多让人担心的就是,到时候内廷文人充斥,会不会变得和官场一样,被文官集团把持。
不过这个弊端朱由检也有个法子解决,那就是不接纳进士入内廷,只接纳落第秀才。
文官阶级,只有到了举人这一步才算是文官阶级,秀才不是,只是储备官员,因此天人的和文官集团没有太大的瓜葛,何况还是落第秀才。
在进士眼中,这些人和太监一样,都是不学无术的人,完全尿不到一个壶里。
而且,内廷是皇帝的私人机构,没人可以管,皇帝想用谁就用谁,没有什么规矩、祖制、封驳等限制,就算最后充斥着文人,也不会转变成现在大明的文官集团。
如此利大于弊的政策,他怎么会不实施呢!!!
而到时候,有了御马监的前例,司礼监也就能更好的引进些文人,用来替代太监。
如此,潜移默化间,明朝版的军机处就形成了,可以辅助皇帝批阅奏章。
“等等!”朱由检似乎想到了什么,“司礼监版的军机处,反过来就是军机处版的司礼监。”
他么的,清朝的军机处就是抄袭明朝的司礼监,只是一个用的是太监,一个用的是文臣,而追根究底起来,就是相当于大明的司礼监,只不过更进一步而已。
想到这些,朱由检不禁替后世那些实名吹捧军机处也优越性先进性的满遗脸红,这玩意在大明早就有了。
司礼监,了解一下!
正当朱由检浮想联翩的时候,忽然有太监来报:督公王承恩回来了。
“快宣!”朱由检迫不及待道。
王承恩肯定带着辽东最新的调查报告回来,这有助于朱由检掌握当前辽东的局势。
“参见陛下!”很快,风尘仆仆的王承恩走了进来,因为连日奔波,他的精神有些不振。
“辛苦了。”朱由检安抚了一句,便接过对方的厚厚的卷宗,慢慢翻看起来。
“你先休息去吧,这些卷宗朕慢慢看就行。”这么一大叠卷宗,朱由检想看完起码得一天时间,没必要让王承恩守着。
“微臣告退。”王承恩也没推辞,他的确累了。
“这份卷宗,恐怕来之不易。”抚摸着卷宗上已经暗淡下去的褐色痕迹,朱由检心下感慨。
眼前,仿佛出现了东厂番子截杀和突围的场景,血腥而惨烈。
摇了摇头,他将这些情绪甩掉,然后慢慢的翻看起来。首先,看的是关于宁远兵乱的调查报告,这是他目前最关心的事情,他想看看,辽东还剩下的军队中,有多少人参与其中,里面有多少将领,有没有文官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