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409 请巡长芦
内阁五人,除了暂时挂着一个内阁大学士头衔,还未实际到位的朱燮元外,其他四人,各有头衔。
徐光启挂着吏部和工部尚书,钱龙锡挂着礼部和驿部、王在晋挂着兵部和刑部,而熊文灿挂着户部和金部。
这些头衔,也就是四人分管的事情,自然有着吏部尚书头衔的徐光启,成了实际上的首辅。
而熊文灿,毫无疑问成了第二,谁让他管着户部和金部呢。
领了任务后,熊文灿没有什么问题,他这边的都处理完了,剩下的只是需要去执行,尤其是包括财政审计方面,正缓慢而坚定的在京师各大部院衙门中推行。
“陛下,关于卫所裁撤,有些疑问。”王在晋打开身前长条方桌上的奏本问道,“屯垦卫所有良田,倒也好安置,然而京师亲卫如何处理?”
大明的卫所有好几种,有屯垦,有戍守,有京营,各不相同,屯垦的自然有土地,但是京师亲卫却没有,戍守的也没有,每年送上来的漕粮,很多都是要养活他们的。
因此,这次裁撤卫所,除了北直隶的屯垦卫所外,还有京师亲卫。京师亲卫又名上直二十六卫,其中,鼎鼎大名的锦衣卫就是其中之一,还有守护皇陵的孝陵卫也是其中。
嗯,陆军顶替的腾骧四卫也是其中之一。
这么算下来,除了不能裁撤的如锦衣卫、孝陵卫,归属工部管理的武功中、左、右三卫,以及已经裁撤的腾骧四卫,剩下的只有十七个卫所,再加上五军都督府各有一些卫所是在京师镇守,这些卫所中有些也没有土地,。
林林总总算下来,四十多个,一个卫按照标准的五千六百人算,那就是二十万。当然,实际上是没这么多的,就比如京营,这些卫所中,很多都是京营的组成部分,里面吃空饷的很多,因此最后算下来,差不多有十多万人。
这些人的安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虽然很多人平常都不在值守,只是点卯的时候去下,平常都是自己找活计做,但一下子全部裁撤,搞不好也要出乱子。
“这么多人!”朱由检揉了揉额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诸位爱卿有何建议?”他把皮球抛给了其他人,不过,他第一个还是看向了王在晋,他提出来的问题,肯定心里有对策。
“直接撤卫改县。”王在晋想都没想的说道。
卫所不仅是军事编制,同样也是你行政编制,固然他们没有土地,但已经在京师扎根下来了,早就有了自己的生计,就算没了卫所的薪俸,也影响不大,总要一二影响,只要裁撤时发一笔银子,那就没事。
当然,他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没钱了。想要裁撤这么多人,最少发个七八两要吧,少也要五两,多可能要十两,这样一下来,就是几十上百万了,户部,哦不,是金部,金部现在没钱。
“没钱?”朱由检看向王在晋。
“是的!”王在晋毫不犹豫的点头道。
“好吧!哪位爱卿有生财妙招,支应一二?”皇帝有气无力道,这段日子,经常为这个发愁。
“陛下,可以用辽饷,这是军事改革,用辽饷正当其时。”钱龙锡小心的建议道。
去年的辽饷只发了一些到宁锦,剩下的基本都填了官俸的缺口,今年皇帝不让,但这个应该没问题。
“可今年的辽饷还没收上来。”熊文灿一摊手道,去年的全都填掉了,今年的还未到账,还要等一段时间。
“那就用漕粮先支应一二,沈寿崇不是运了一部分过来吗,先垫上。也别卖了换银子,直接发粮食下去,按照一人十两的标准,发五石粮食下去。”朱由检直接同意道。
“行,那就直接发粮食。”王在晋点头同意,反正现在粮价高企,直接发粮食对于这些士兵还更划算,也不算亏待他们。
“诸位还有什么建议吗?”朱由检看了下其他人。
“没有。”其他人纷纷摇头,同意了皇帝的处理意见。
“还有其他事吗?”朱由检再次问道。
“陛下,臣请巡视长芦盐场。”熊文灿忽然起身道。
他分管着户部,盐场正是归户部管理,整顿盐场财务的事情,也归他管辖,而晒盐法,不到盐场实际研究观看,是没有头绪的。
前有黄立极代天巡视,后有朱燮元坐镇西南,内阁宰辅渐渐凌驾在诸位大臣之上,处境巡视,坐镇地方也成了很寻常的事情。
熊文灿的要求也算寻常,毕竟盐场的整顿关系到整个朝廷的财务状况,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要去多久?”朱由检看了他一眼,这个他一手简拔的大臣行动力很强,这一点倒是让他比较满意。
“短则一月,长则三月,请陛下赐臣临机决断之权。”熊文灿躬身请求道,这才是他的真实目的,没有这个权力,内阁首辅过去都不好使。
“朕准了,赐你尚方宝剑,三品以下文武,均可就地处理。”朱由检寻思了下,便立刻同意。
“多谢陛下。”熊文灿直起了身,回到了自己座位上。
接下来,又是一些政务的商讨,等到全部处理完之后,已经到了中午。今天政务不算多,因此解散的还算早。
很快,皇帝的仪仗就离开了皇极门,朝着坤宁宫而去,他中午一般都是和皇后一起吃饭。车撵正走着,刘若愚忽然凑了过来,方正化很有眼色的低声吩咐一句,车撵速度立刻慢下来,和常人行走差不多。
刘若愚瞧了他一眼,便以正常稍微快些的速度,跟在车撵旁边,向皇帝汇报:“陛下,臣查了下崔大人,并无多大问题,最近接触的也是都是老家之人以及一些同年。”
“没有接触可疑之人?”朱由检有些意外,崔呈秀是蓟县人,当地没什么大地主,但他那些同年就不一定了。
“他那些同年都是哪里人?”
“多是北地之人,家中以土地较多。”刘若愚回答道。
“地主?”朱由检陷入了沉思,莫非这和他忽然提出要改变皇庄的政策有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