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辨析何为爱
爱父母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毫无保留地信任和爱着父母,父母用爱来回应,同时也要感谢孩子给了我们放手去爱的机会。
当今的问题不是父母爱得太多,而是担心对孩子过度溺爱反而爱给得不够、不科学。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真爱的含义,往往爱着孩子却做出一些非爱行为。
利用孩子来挽救婚姻、或者将孩子当作私人财产,利用孩子达到某种目的并施以控制,那都不是真正的爱。
爱不是通过给孩子买了多少玩具,多少衣服,多少零食来衡量。
爱不是随着情绪而变化的,高兴时狠狠亲两口,不高兴了踹一脚,这是把孩子当宠物,是根本都没有把孩子当人看得行为。(这样的父母也不要过于自责,原因是他们自己也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爱,所以内心没有爱的能力。)
爱也不是因孩子的“表现”而给予的奖赏,在孩子乖巧可爱时就欣赏他爱他,孩子“调皮捣蛋”时就责骂他不爱他。
爱更不是溺爱和无原则的赞赏,爱是信任、尊重、理解、交流和陪伴。
最重要的一点,爱是无条件的。
一些教育书中津津乐道所谓“有原则的爱”,这种提法是错误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
爱孩子,因为他本身而爱他,不增加任何附加条件;即使他不完美,仍然爱他,完全地接纳他,接纳一个真实的存在。
在孩子幼年时,父母都能够爱孩子,而当孩子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意识后,父母也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成长的需求。
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是孩子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孩子自信心和安全感的来源,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动力,孩子因此爱自己、接纳自己,是其一生幸福的基础。
“如果你如何如何,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句司空见惯的话相当有杀伤力。威胁收走爱的父母是在对孩子进行心灵和感情的敲诈勒索,对孩子进行精神奴役,强迫孩子学会迎合他人。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害怕失去父母的爱,学会强化自己顺从、可爱、懂事的性格,泯灭个性,无法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无法建立对人对世界的信任;成年后仍苦苦挣扎,企图得到父母的肯定,不敢反对或拒绝他人,认为只有表现好才有价值,才会被爱,终日生活在压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