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7章 完璧归赵(一)
    主子心烦,缪贤不能走。
    悄悄捧过一杯茶来,小心翼翼地说:
    “大王,臣的门客蔺相如很有见识,善解难题,可否让他出出主意?”
    “你的门客?”
    赵王只盯着茶杯:
    “能有什么见识?”
    口气带有轻蔑。
    可也是,他的文臣武将,哪个不比缪贤的门客强百倍?
    “宦者令”的门客,在“门客”这个行列里的级别也够低的了。
    显然他还不配投到也是“门客三千”的平原君门下,可见他出身于相当贫贱的社会底层。
    怎能得到国王的重视?
    但缪贤却很了解蔺相如,从心里佩服他,便跪下了:
    “实不相瞒,当初因为这玉,臣恐您见罪,曾萌叛逃之念。
    是他劝臣肉袒请罪,方邀大恩,免灭族之祸而复君臣之欢。
    使臣仍可在您身边侍奉,全是他的作用。”
    “哦?”
    惠文王听出门道来了:
    采取不同策略,就可以使缪贤在同一问题得到不同结果,从而转危为安。
    便放下茶杯,站起身来回踱了几步,回头吩咐缪贤:
    “马上宣他进宫。”
    入宫拜见后,惠文王开门见山:
    “秦王要以十五城换和氏璧,你认为应该怎样答复?”
    蔺相如四十左右,细眼长须,面目清瞿。
    生的单薄,但文静中透着机智。
    一个低层次的人面对国王都能做到神态安稳、毫不慌乱,可见其城府之深。
    当下叩首答道:
    “秦以十五城之重价换璧,赵若不允,则赵理亏,天下不直于赵。”
    “那,秦王得璧又不给城,赵将奈何?”
    “如此,则秦理亏。”
    废话!还用你说?
    商鞅诈魏、张仪骗楚,秦何曾在乎理直理亏?
    惠文王有些不耐烦了:
    “秦人唯利是图,不计亏、直,寡人现在是既不想在秦的面前理亏,又不白白丢璧,被人耻笑!”
    “那可以派一使臣送玉到咸阳以示赵的诚意,秦王如约付城,则玉为秦有;
    秦若食言,则完璧归赵。”
    “什么?把玉送到咸阳还想带回?
    十万甲兵也做不到!
    你的计策,全是小孩子的空想!
    你走吧!走吧!”
    惠文王气得直挥手。
    蔺相如仍然跪在地上,挺直了身子,注视赵王:
    “如果大王认为没有人能做到,臣愿担此重任!”
    “你?”
    “臣以为赵若拒绝,秦必启恤,为塞其口,必须送玉入秦。
    臣去可相机行事。
    秦若无诚意,即使不能完璧归赵,臣也绝不让秦王把玉骗去,令赵受辱。
    可将秦之负赵,以臣之血昭示天下。
    其价值就远大于和氏璧了。”
    “那你将面临难以想象的危险和困难。”
    “只要大王信臣,臣誓与璧共存亡!”
    一个宦者令的门客,奴仆般低微的小人物,在文武重臣都进退两难、束手无策时,却敢挺身而出。
    以国家安危为己任,做出不惜牺牲自己,也要维护国家权益尊严的承诺。
    使惠文王也钦佩得不禁眼眶湿润。
    他决定相信蔺相如,亲自以手相扶:
    “先生请起,先生肯为国分忧,寡人必不负先生!”
    第二天早朝,惠文王宣布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
    封蔺相如为“送玉使”,与秦国特使同赴咸阳。
    秦王见赵国果然把和氏璧送来,心里高兴,却又有些慌乱。
    喜的是欲望满足了,宝贝马上就要到手;
    慌的是,因为事前估计赵必定拒绝,所以没有这方面的准备。
    不过,只要把玉骗到手,别的也无须考虑!
    第二天,秦王在章台大宴群臣,举行“受玉”仪式。
    大家鱼贯入座后,在喧天的鼓乐声中,“礼宾司长”趾高气扬地宣布:
    “宣赵使!”
    蔺相如捧着包璧的锦袱,恭恭敬敬地缓步走到秦王案前,再拜施礼后,把玉璧献上。
    秦王让内侍打开锦袱,只见那玉璧果然是纯白无暇、腻如羊脂,雕镂的花纹,好像自然形成。
    不禁赞赏:
    “真乃稀世之珍也!”
    饱看够了,又让内侍拿给群臣传递观赏。
    自己则兴高采烈地大讲有关和氏璧的逸事及其珍贵之处,当然都是从玉工那儿贩来的。
    但群臣们却要异口同声地奉承:
    “大王对天下事无不通晓,真够臣等学几辈子的!”
    秦王得意地哈哈大笑:
    “九牛一毛耳!”
    大臣们看完,又让送到后殿,给嫔妃美人们开开眼界。
    前、后殿只隔一幕,很快便传来女人们惊喜的尖叫声,过了一会儿,内侍空手回报:
    “燕姬夫人说她留下了。”
    秦王大笑:
    “她也太性急了,告诉她,早晚是她的!”
    然后吩咐:
    “开宴!”
    当然也有蔺相如一席。
    酒后,秦王命人抬出蜀锦百端、黄金百镒赏给蔺相如,以谢他送玉之辛苦,却绝口不提十五城之事。
    燕姬也不把玉璧送回来,秦王明显的要赖账。
    这本在意料之中,所以蔺相如并不着急,微笑着告诉秦王:
    “方才大王只夸这玉的好处,却没注意到上面的一个暇点,是它的一大遗憾。”
    “什么?它有微瑕?”
    秦王大吃一惊:
    “寡人怎么没看出来?”
    又问群臣:
    “你们发现啦?”
    异口同声地回答:
    “没有!”
    蔺相如仍然微笑:
    “大王,那是因为您太喜爱它了,所以只看到它的光辉而看不到它的瑕疵,甚至把它的缺点也当成优点。
    至于大家仅从手中一过就更看不出了,臣也是在途中仔细观察了几天才发现的。”
    秦王半信半疑,但蔺相如说的也有道理,便派人从燕姬那儿要回来,再仔细查验,还是看不出来。
    蔺相如凌前一步:
    “请让臣为大王指出。”
    秦王便递给他。
    不料,蔺相如得璧在手,一个急转身跑到台柱边,把背紧贴在柱上。秦王一惊:
    “你要干什么?”
    蔺相如厉声质问:
    “大王许诺的条件是以十五城交换,为什么只收璧,不付城?”
    秦王狞笑:
    “你们君臣也太痴了!
    一块玉璧就值十五城?
    赶快送回来,寡人可以出双倍的价钱,否则让你碎尸万段!”
    蔺相如毫不畏惧:
    “秦失信于赵,臣宁死不交!”
    秦王大怒:
    “连人带璧给我捉来!”
    蔺相如高举玉璧,圆睁双目:
    “谁敢近前一步,我就摔碎玉璧,撞死柱前,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残而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