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妖兽甲篇
    兽类:1.神灵龙:具有东方神龙和西方飞龙的共同特征的希世神兽,具有神龙和西方飞龙血统,不仅变化无常,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既能深入水底,亦能腾云登天,降雨驭雷,*控九天神雷之力(天雷劫),还有魔兽与生俱来的施展魔法的能力。
    2.青龙:色青,属木,为东方护兽,镇守东宫星宿,它是代表东方的灵兽,为青色的龙,青龙的方位是东,左,代表春季;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青龙是东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称。
    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山海经的说法,‘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东方有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头有角的为公龙;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龙的地位远高于印度。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像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
    3.灵虎:具有东方白虎和西方魔虎的血统,既懂得妖兽的修炼方法,又有魔兽与生俱来的施展魔法的能力4.白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控龙卷暴风之力(召唤万兽),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
    而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东西,又是可敬的东西。可怕的是,它会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无比,能够避邪。而在一些古书中,如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虎者,阳,百兽之长也。能执抟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古人还认为白虎是一种祥瑞:‘德至鸟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西方的灵兽,为白的老虎,代表的季节是秋季。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其形象虎,位于西方,属金,色白,总称白虎。
    4.朱雀:亦称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控焚火烈焰之力(天地三绝火),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南方的灵兽。方位是南,前,代表夏季;朱雀,亦称“朱鸟”,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他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而凤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请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则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
    5.玄武:*控寒冰风雪之力(黑暗**),色黑,属水,为北方护兽,镇守北宫星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北方的灵兽。方位是北,后,代表冬季。
    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祖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祖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5.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俗称"四不像",民间有龙性*旳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
    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麋身,牛尾,马蹄(史籍中有说为"狼蹄"),鱼鳞皮,一角,角端有肉,黄色。这种造型是将许多实有动物**后的新合拼体,它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集美"思想。麒麟与凤、龙、龟并称为“四灵”,麒麟为“四灵”之首。其本是走兽类神兽。后接替黄龙成为中央守护兽圣兽之长。镇守中宫,掌控大地之力。色属黄,属性土。
    6.赑屃:也称龟趺。形状像乌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7.狴犴: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8.螭吻:也叫鸱吻、鸱尾、好望,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9.椒图:形似螺蚌,性孤僻,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因而人们常将其衔环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取其紧闭之意。
    10.囚牛: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好音乐。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11.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12.饕餮:形似狼,好饮食。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
    13.狻猊: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14.睚眦: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15.噬人花:蛮荒异种,花开逾丈,上红下白,上端有红珠,粘连生人活物吞噬之。
    16.乘黄:骑它的人可以活三千年岁也17.犀渠:样子象牛,皮毛黑色,叫声象婴儿一般,以人为食,极为凶恶。
    18.:马腹出于蔓渠山旁伊水,人面虎身,叫声有如婴儿啼哭,性情凶残。
    19.蜚:出于太山,样子象牛,头部白色,独眼,蛇尾,上古的瘟疫之兽。
    20.雍和:红眼红嘴,黄毛,样子有点象猿,上古的恐慌之神,传说它一出现必有大灾荒伴随。
    21狍茑:出于钩吾山,羊身人面,眼睛长在腋下,爪子象人手人脚,又名饕餮。
    22.化蛇: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23.英招:人面马身,有虎纹,生鸟翼,声音如榴。
    24.玄蜂:巨蜂,腹大如壶,蛰人,有毒,能杀人。
    25.青牛:出名主要是作为老子的坐骑。
    26.呲铁:形状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铁为食。排泄物利如刚29.山臊:人脸猴身,一足,能说人话,而且会变化,特别喜欢吃虾蟹。
    30.火鼠:又名火光兽。重百斤,毛长接近一米,细如丝,见水即死。
    31.商羊:一足鸟,招大雨。
    32.讹兽: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
    33.鴖;嘴为赤色,身为翠色。可御火。
    34.钦原: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蛰兽兽死,蛰树树枯。
    35.钩蛇: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动物食之。
    36.远飞鸡: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
    37.腓腓: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
    38.诸犍: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39.混沌: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
    40.庆忌: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乘黄色小车,日驰千里。
    41.并封:类猪,黑色,前后皆有头。
    42.夫诸: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
    43.当康: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
    44.山蜘蛛:巨蛛,大如车轮,其丝可止血。
    45.鸣蛇: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
    46.南海蝴蝶:巨型蝴蝶。去掉其翅膀和须足,仍有八十斤,极其鲜美47.幽:类似有条纹的小猴子,48.狸力:猪状兽,脚后有突起,声音就像狗叫。
    49.马交: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以虎豹为食。
    50.孰湖: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应该很适合作坐骑)。
    51.媪:似羊非羊,似猪非猪。在地下食死人脑,能人言。用柏枝插其头方可杀之。
    52.患:身长数丈,类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脚于土中,虽在动却不移开。唯灌酒能消。因为其为忧伤之气所聚,酒能忘忧,所以可消。
    53.鬼车: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
    54.「孰胡」
    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山海经(西次四经)》有载。
    55.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
    56.飞诞鸟:鸟,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胶,用其洒在树上粘取飞禽食用,亦有时用其喷射,百发百中57.九尾蛇:巨蛇,体有鳞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铁碰撞之声。尾端有小孔,会喷射,如枪弹,中者非死即残58.奚鼠:巨鼠,居于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为御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声可以传千里,它的毛发可以召集鼠类59.傲因:类人,穿着破烂衣服,手为利爪。袭击单身旅人,喜食人脑。舌头暴长,有时伸出盘在地上休息,用烧烫的大石掷之,可杀60.横公鱼: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61.傒囊:象小孩子,见到人就伸手牵引,但人一到它住的地方就立刻死去。
    62.风狸:别名风生兽。似貂,青色。火烧不死,刀砍不入,打之如打皮囊。用锤击其头数千下方死,但只要其口入风立即复活。用菖莆塞其鼻方可杀之。其溺可入药,其脑和菊花服满十斤可寿五百。
    63.角圭:又名任法兽。如羊,一角,青色,性忠直。看见有人相斗就触理亏的一方。
    64.委蛇:又名延维。人首蛇身,有两头,紫衣朱冠,和车辕长度相当。厌恶雷声,闻之则捧首而立。见则能霸天下。
    65.契俞:兽中最大者,龙头马尾虎爪,长四百尺,善走,以人为食。遇有道之人则隐藏,遇无道之人则食之。
    66.魍魉:木石之怪,亦有说为山川之精。状如三岁小孩,红眼长耳,赤黑色,喜欢模仿人声用以迷惑人。
    67.鼠勺:类狗,能飞,食虎豹。
    68.率然:五彩蛇,亦有说为两头。人物触之,中头则尾至,中尾则头至,中腰则头尾并至。
    69.鲲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70.鬼母:南海小虞山,有鬼母,能产天地鬼,一产十鬼,朝产之,暮食之。
    71.神鸟帝江:天山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72.恒山神鸟:恒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四海,悲鸣而送之。
    73.海中大蟹:昔有海商海中行,遇洲港,林要茂甚,乃维舟登岸,息于水旁,半炊而林没,钯断缆乃得去,详视之大蟹也。
    74.龙鱼: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一日虾,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
    75.犼形类马,长一二丈,有鳞片,浑身有火光缠绕;会飞,食龙脑,极其凶猛。与龙相斗时,口中喷火,龙即不敌。有人尝见一犼独斗三蛟二龙,斗三日夜,杀一龙二蛟方毙。
    76.异草名山生神芝。上品车马形,中品人形,下品六畜形。食之有说可不死;有说可乘云而行,且有云气覆之。
    77.牛鱼形如小牛,毛色青黄,喜欢睡卧,受惊动声如大牛,可传一里。把它的皮悬起,潮涨则毛起,潮退则毛伏。
    78.水猴中美洲神话中的食人水怪,半人半猴,尾部长有一只手,用于攫取水边的人,尤其喜食人的眼、齿和指甲。有时会用自己的哭声把人引到水边,将人抓住。
    79.鸡龙立陶宛传说中的“财神”,在室内时像一只公鸡,到了室外则幻化为龙的模样。它在某户人家定居下来后通常不会轻易离开,常会给这户人家带来飞来横财,但由于这些钱财大多是偷来的,因此也会给这家人平添很多麻烦。你可以从魔鬼处购买鸡龙,代价是必须像浮士德那样交出自己的灵魂。
    80.芬兰传说中的恶龙(ajatar)与它有着相同的渊源,不过这条恶龙并不会给人带来什么财富,只会生育毒蛇,制造瘟疫和疾病。
    81.辟水金睛兽灵兽,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牛魔王的坐骑,中国神话故事有相关记载。
    82.仙龟乌龟的背壳,古人可用来占卜。古代帝王曾有用仙龟占卜的记录,且卦卦奇准。
    83.九头蛇王:九个脑袋,但是只有一个思维,每个脑袋的颜色和功能都不相同。
    84.昆仑巨雕:全身雪白,会不仅会喷冰,还会喷出火焰,性嗜蛇。
    85.九尾狐:省称“九尾”,亦称“九尾禽”。传说中的异兽。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说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又,天下太平则现,象征王者子孙繁息。
    《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白虎通》:“德至鸟兽则九尾狐见。”
    86.九婴:传说中怪兽名。能喷水吐火,尧时出,作害人间,被羿射杀于北狄凶水之中。其说始见于汉。
    《淮南子·本径训》高诱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87.谛听相传为金地藏菩萨坐骑,又称“独角兽”,“地听”,“善听”,乃九华山镇山之宝。金地藏卓锡九华,立志修行,因有谛听昼夜相随,处处逢凶化吉,终成佛法。佛教尊称谛听为神犬,后人缘其晓佛理,通人性,避邪恶,视为吉祥的象征。
    谛听集群兽之瑞像于一身,聚众物之优容为一体,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形态别致,想象丰富。世人珍之为“镇宅之宝”、“庙堂之尊”、“天地精灵”和“万兽征物”,广泛纳为收藏。
    88.土蝼:字面意思常被误认为一种虫子,其实它是一种凶兽,形状似山羊,四角,能吃人。
    《山海经》:“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
    89.「角端」
    传说中祥瑞之兽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其说始见于汉。
    《宋书·符瑞志下》:“角端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则奉书而至。”
    90.「三角兽」
    传说中瑞祥之兽名。头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则此物至。帝王仪卫有绘其像之旗。
    《元史·舆服志二》:“三角兽旗,赤质,赤火焰脚,绘兽,其首类白泽,绿发,三角,青质,白腹,跋尾绿色。”
    91.「天狗」
    传说中神兽名。可禁凶害。其说始见于秦。
    《山海经·西山经》:“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禁凶。”
    92.「傲因」
    类人,穿着破烂衣服,手为利爪。袭击单身旅人,喜食人脑。舌头暴长,有时伸出盘在地上休息,用烧烫的大石掷之,可杀。《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93.一角兽:传说中的神兽名。麒麟类,为瑞祥之物,天下一统则至。
    《文选·刘琨<进劝表>》:“一角之兽,连理之木,以为休徵者,盖有百数。”李善注:“《春秋感精符》曰:麟一角,明海内共一主也。王者不剐胎,不剖卵,则出于郊。”
    94.人面鸮:传说中怪鸟名。其形如鸮而人面,雉身犬尾,其现尾旱灾之兆。其说始见于秦。
    《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雉身犬尾,其名自号,见则其邑大旱。”
    95.人马:传说中异鱼名,状似鱼而具人之手足耳目鼻。其说始见于晋。一作“马人”。
    晋·崔豹《古今注·鱼虫》:“人马,有鳞甲,如大鲤鱼,但手足耳目鼻与人不邑耳。见人良久乃入水中。”
    96.人蛇:传说中异蛇名。状似蛇耳具人手足,食人,能直立行走。
    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九十九引《蛇谱》:“人蛇,长七尺,色如墨。蛇头、蛇尾、蛇身,尾长尺许,而人手人足,长三尺。人立而行,出则群相聚,遇人辄嘻笑,笑而已即转噬。然行甚迟,闻其笑即速奔可脱。”
    97.九耳犬:传说中的猎犬。有九耳,其耳动则主人猎有所获。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神语·雷神》:“陈时,雷州人陈鉷无子,其业捕猎,家有九耳犬,身灵。凡将猎,卜诸犬耳,一耳动则猎一首,动多则三四耳,少则一二耳。一日出猎,而九耳俱动。鉷大喜,以为必多得兽矣,有荆棘一区,九耳犬围绕不去。异之,得一巨卵,径尺,携以归,雷雨暴作。卵开,乃一男子,其手有文,左曰雷,右曰州。”
    98.九尾狐:省称“九尾”,亦称“九尾禽”。传说中的异兽。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说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又,天下太平则现,象征王者子孙繁息。
    《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白虎通》:“德至鸟兽则九尾狐见。”
    99.九尾蛇:传说中异蛇名。形体巨大,有九尾。
    清·袁枚《续子不语·九尾蛇》:“茅八者,少曾贩纸入江西。其地深山多纸厂,厂中人日将落即键户,戒勿他出,曰山中多异物,不特虎狼也,一夕月皎甚,茅不能寐,思一启户玩月,瑟缩再四,自恃武勇尚可任,乃启开而出。行不数十步,忽见群猴数十,奔泣而来,择一大树而上,茅亦上远窥。旋见一蛇,从林际出,身入栱柱,两目灼灼,体甲皆如鱼鳞而硬,腰以下生九尾,相曳而行,有声如铁甲。然至树下,乃植其尾,旋转作舞状。每尾有小窍,窍中出涎如弹射树上。猴有中者,者叫号堕地,腹裂而死。乃徐啖三猴,曳尾而去。茅惧,归,自是昏夜不敢出。”
    100.九尾龟:传说中的神龟。径尺余,有九尾。
    明·陆粲《庚编·九尾龟》:“海宁百姓王屠与其子出行,遇渔父持巨龟,径可尺余,买归,击著柱下,将羹之,邻居有江右商人见之,告邸翁,欲以钱赎焉。商曰:‘此九尾龟,神物也。’皆验之,商因踏龟背,其尾两旁露出小尾各四。便持钱乞王,王不肯,遂烹作羹,父子共啖。是夕,大水自海中来,平地三尺,逮水退,翁往视王某,但见衣衾再床,父子皆不知去向。人咸云:为水府摄去杀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