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无题
    无题
    小说起源最早为神话,原始宗教性质,含有宇宙人生诸大问题。及言英雄事迹,贤俊逸闻,则为传说故事,转为历史性质。神话与传说虽性质有异,然人民以为事实,视作典要,则相同也。时代变迁,传说亦一变面目而为志怪,蛮荒社会所谓民谈,儿童社会所谓童话也。同一情事,在古时属之英雄,以人为重,本为传说,及至今日,归之某甲,以事为重,则为童话。在甲地,在宗教制度,相应奉为神话;在乙地,情状不同,不明其本旨,则但以为怪谈,互相传述,用为娱乐,不尽以为事实矣。中国小说,自古以来归入稗官,后稍变而成志怪。至于今日,尤未脱离此境。或称之曰野史性质,曰闲书性质,较为明晰。二者或分或合,为一切小说之根本。宋以前之文言小说可无论矣,就今日所知之平话言之,《五代史平话》与《宣和遗事》纯以历史为本,《三藏取经诗话》稍偏重志怪,《京本小说》之《拗相公》为故事,《西山一窟鬼》则民谈也。此四种形式虽特别,实只取《穆天子传》《汉武故事》《搜神记》《齐谐记》,而以口语演之,别无差异。自《水浒》《三国志》而后,小说稍进步矣。虽愚民仍信关爷爷、宋押司为实事,然世间多知其为虚构,以闲书称之。由是而至清末,新旧撰著小说,其数不可殚计,然率无甚差违,皆闲书也。近十余年来,小说与群治之论兴。《官场现形记》而后,稍稍脱闲书之域,然欲求能称问题小说者,盖未之见也。
    小说与社会改良之说,原不能谓之谬,唯世俗作所谓社会小说之人,仍以小说为闲书,但欲借闲书以寄教训,故仍多浅薄,不能甚胜于纯粹之闲书。现既以小说为文学之一种,文学之意义,由今日言之,已趋于人生之艺术之一面。故小说自亦随之转变,非仅供娱乐,或为观美,当关于人生根本问题有所关连,乃有价值可言。改良社会自亦在范围之内,唯不仅限于一部分,亦不能以皮相之解释为足。盖问题至为溥博而深切,吾人不能轻为解决,而当以研究为要也。试举其例,如死刑问题,此实为一极重大之问题。第在中国,非特小说中未曾论及,即上下国人,恐亦鲜念及之者也。托尔斯多在巴黎见杀人,尔后力主废除死刑。安特来夫之《七死囚记》,亦即论此。法国于俄之作,尤为世所习知。死刑当否废止,在法治上别为一问题,第以人杀人,其理固大可思索。《研堂见闻杂记》载李森先捕优人王紫稼,与三遮和尚相对枷死,宛然红娘法聪,“人见之者,无不绝倒”。一般民间之感情,盖可见也。次又如娼妓问题……
    * 据《秋草园旧稿》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