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文学与常识
    文学与常识
    一、引言
    ……读文学的人,往往有两种情形,一派人,不仅读文学,连文学以外的东西——例如艺术科学法律史学……,——也要研究一下。另一派人,是立在相反的地位,除去文学之外,馀者一概弗懂,就连普通常识,也欠明了!所以结果,读文学而兼长他术者,虽不罕见,不过立在相反地位的——第二派学者——总比较来得多些。读别项学科的,也染了相似的流行症,譬如一个专门学者,及他的本行,则每津津乐道;如与他讲论文学,则豪兴即刻消灭!所以普通中学毕业生,对于科学常识,却还不错,不过一谈到文学,则茫然不知所云。老实说,文学并不是神秘的东西,更不是特殊的学科,至于浅易的文学,乃系学者应有的常识,所以今天把些文学常识,粗草的介绍一下……
    二、文学的定义
    论到文学的定义,的确很难讲解;比不得自然科学,能从试验室里——显微镜下,或者试验管中,寻出一定的结论来,因为文学的背景,是基于情绪的,更因各人常识的不同,就有不同的定义生出来。譬如同是一篇文章,或同是一篇诗歌,因为常识的不同,结果就有不同的主观的解释。有人比文学为“琉璃的宝塔”,因为观众的立足点不同,所以得到的景物的反射,也便因之而异,结果,有人讲文学是艺术的,有人讲是人生的,更有人讲是革命……于是众议纷纭,莫衷一是。不过从根本讲起来,文学是发挥“情绪”的,总是公认的一件事实……
    三、文学的源起
    文学和宗教,原始是不能分论的;元始的宗教,最重法术和祈祷,一切符咒以及祈祷之歌辞,便是文学的滥觞,例如迎春之歌,是立春时所唱之歌,八阕——葛天氏之乐,是三人操牛尾以歌,蜡辞——是年祭时的歌辞,当时的原意,第一不外宗教的彩色——宗教的目的,第二不外情志的表现,正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咏歌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种情形,虽系意志之所之,或为宗教之意识,不过当时的作者,决没从文学上去着想,正所谓宗教并非文学的源起,不过文学实由宗教而生。文学和宗教,既系殊途同归,不过沿革下来,便渐渐的分开了,因为原始的歌辞,本为宗教的旨趣,后世歌辞,渐为抒情的作品,目的既然不同,结果自趋分裂,所以文学的实际,便是情绪的产物。不过沿革到现在,又有人唱为政治的目的,革命的目的,社会运动的工具,未免有背初旨!因为用文学为政治或其他目的,与原始用为宗教的目的,固然在“实现”一点上,与求“来世”或“因果”的一点上,似乎大有出入,不过视文学为一种“工具”,却是一样的误谬!因为真正的文学,乃是情绪的结晶,况且曩与宗教分之于前,今与政治混之于后,出尔反尔,盲目孰甚!……
    四、文学的变迁
    文学和艺术,在发展的程序上,取了同一的步骤,例如艺术的原起,是始于群众的(正如雕刻至今犹为群众的一样,)不过沿革下来,便渐成了个人的,但在个性的发展之外,还有传统的意念,以为无形的范围。文学的原起,也是属于群众的,不过自周以降,变成属于个人的,同时这种作品,也受传统的裁制,所谓即“道”的彩色,三纲五常的范围!因此同是一个作家,一方面虽发表着个性,但在另一方面,却作了“道”的牺牲品!好在从文学革命之后,“传统”的招牌,扯得粉碎,自由的发展,个性的发展,现在正可预期了……
    五、中国文学最近的趋势
    中国最近的文学,有种相反的趋势,它的立足点有两个,一,主张从今日起,文学为另一种时期,从前以“发表个性”“抒展感情”的作品,将以今日为止境,二,以文学为工具和媒介,恢复个性的文章,仍为团体的作品,民众的文学。这种主张,未免稍欠圆满,固然新青年,当有更新的思想,不过这种主张,似有不妥之处,如果从今日起,硬使文学为另一时期,而不为发表感情的东西,理论上似乎不合,譬如“生离死别”,是人生极痛苦的事情,二千年来,大家全不否认,难道自今以后,就会变成写意的事情么?既不能变成写意的事情,谁能禁他不用文章来发表,既不能不用文章来发表,而所发表的文章,就说它不是“情绪”的结晶,不是发表个性抒展感情的作品,真不啻掩耳盗铃了!所以结果,要想从今日起,文学便算另一个时期,无论如何是讲不通的!关于第二点,改为民众文学的说法,未免又太可笑了,严格地说起来,个人文学,并没有离去群众,例如个人以为烦恼的事,不见得众人以为快乐,个人以为快乐的事,更不见得众人以为烦恼,那么,一人的情绪,既能代表群众,则情绪的结晶,自然是民众的文学了!况且文学的构成,并不拘于形势——由个人或由群众去做成——最要紧的,乃在结局如何?譬如一个人坐汽车走路,其他一个坐洋车走路,同时一只狗也在跑着走路,虽然他们走路的方法不同,但谁也不能否认他们不在走路;文章由个人或群众去做,形式上虽然不同,可是同为文学,则不言可知了;何况个人的思想,既能代表群众,个人文学,焉得不谓为民众的文学呢?至于用文学为一种工具,更是不成问题,因为文学之所以为文学,乃在抒情的一点上,如用之为“工具”为“媒介”,不但理论上有背初旨,就连实际上也没多少用处——特别对于中国,影响尤属细微——譬如一个专心革命的人,不能因一篇文章,而不去革命,同时一个反对革命的人,更不能因一篇文章,而去赞成革命,可见靠文学的宣传,实际上成功很少——虽然法国的大革命,不能说没受卢梭“自由思想”的启示,不过重要的原因,还有环境,政治,历史,民俗,……为背境哩。所以工具式的文字,理论上事实上全是靠不住的。……
    六、结论
    总之,文学影响革命,理由上总不算十分充足,至为实际方面,更不见得有大用处,况且文字是基于感情的,如果丢掉感情,未免板滞而且干燥……最后的一句话,从文学的源起、定义、变迁几点上着眼,文学既为情绪的果实,未来的发展,当亦从“抒情”方面做起才对。……
    * 刊一九二九年三月十五日《燕京大学校刊》第二十四期,此为在燕京大学国文学会的讲演,署“演讲者周作人先生,笔述者李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