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
读日本诗人荻原朔太郎所著随笔曰《绝望之逃走》,其第四章论历史社会文明各事,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篇,却很有精义。有一篇题曰《镜的映像》,其文云:
“道德律所揭示的东西,常是自然性之禁止,对于缺陷之理念(案普通称为观念)。因此在某一国民之间,大抵可以从其所最严格地提倡着道德,反看出其国民之本性即实在的道德的缺陷。尼采的这些话是极正确,极聪明的。例如中华人所提倡的第一道德,即忠孝仁义,特别是严重的两性隔离主义,从这里推察过去,我们就可以反看出那些利己的重财的又最肉欲的民族之典型来。假如是这样的,那么在我们日本,平常提倡什么道德,当作国民教育的第一课严格地教诲着的是什么,也该想想看,镜中的映像常是实体的反面。”
我平常对于中国的道德的空提倡很不满意,实在可以说有点讨厌,因为这都是空的,只是念咒语,而在不相信的人听念咒语是件可厌的事。一方面也是一种反宣传,正如俗语所谓“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是也。这回看见荻原的文章,觉得先得我心,很是喜欢。
读书人平日除了掉笔头以外一无所能,只好空口说说白话,这个未始不可原谅,虽然言行不一致的思想界权威我们也觉得不能宽恕。至于为政者也来这一套,那真是无聊之极,大不应该了。我想,道德固然好,但是他要生活做背景。不顾人民的生活,或者死活,而空谈道德什么,这是唱高调,说梦话罢了。管子说得好: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孟子也说得好: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要讲道德,须得先让人民能生活,至少自己的衣食够了,那么他才有工夫来想别人,想到国家。关于教育也是如此,对无衣无食的谈忠孝固是徒然,就是叫他们枵腹认《千字文》也是同样的无理,无用。现在的义务教育因此我也觉得是浮华不着实的东西,与叫饥民何不食肉糜相差无几吧。
对于社会无论提倡什么,我想总应该考虑到人民的生活。为政者应该先考虑到人民的生活,至于提倡什么却干脆地可以不必,我没有一册圣经,只有几条哲人的格言,是自己所喜欢的,也愿意公诸同好,管子的那两句话即是其一。若是照尼采的说法,管子提倡衣食足,就可证明中国人民的向来衣食不足,这话我却是也承认的。
* 刊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八日《实报》,为“星期偶感(七)”,署名周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