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古文谈
    古文谈
    同朋友谈天,听说近来有些大学招考,限定写古文,用白话文者不阅。朋友说,此事大为难。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这两种文怎么能写。觉得这话有点古怪,请他说明,便说了这些话。
    他说,第一白话文没法写。要照口头所说的那样写下来,只有戏剧及小说中记录对话才有此必要,目的是在于保存说话的口气。此外则无此必要,也是不可能,因为现在的口语要用了去细密的叙事,或说理都还不大够,努力的去做则必须先练习一套本领,像市场说书或是教堂讲道理的才行,那是每个学生都来不及的。这里还是说北方一带国语区域的人,别处都习惯了说方言,学了一点蓝青官话还不够应用,那里能够说得到写昵。他们所能做的只是用方言来写,至多只能成功《粤讴》或《海上花》里的对话罢了,而且这也不过是歌曲与对话,要去说理叙事,其困难和上边所说也还是一样。因此,白话文这东西是写不来的。他又说,他听过好多人的演说,几乎没一个说得好的,可见白话也还不大有人能说得好,何况要去写下来呢。
    第二,古文也没法写。可是,这还有办法,虽然要一番大动干戈的预备,这件事多少有点困难。要写古文,这古以什么为范围呢?上古么,三代以上?那未必然吧。中古,周秦,两汉,或是近古,唐,宋,大约都可以,近代明清且不谈。所说预备工作,并非别事,只是要请国立研究院或是编译馆准备许多钱,许多人才,许多光阴,编出一部大“引得”来,把列朝文章例如周,秦,西汉,东汉等,一字一句,精细鉴别,详明排列,以完全严密便利为要,刊成书册或卡片,分发应用。这期间恐怕早则十年,迟当加倍,但也只好忍耐等待,一旦书成,则写古文不难矣,即看古文,虽以我(朋友自称)之不才,也觉得可以胜任了。如有人以古文呈阅,即问他做那一代那一派或那一人的,答说西汉,那么就取出西汉的一部引得,一一对勘,全合为及格,若是有字句查得为西汉所无,无论其出于东汉或是其后,悉以不合论,径打杠子可矣。翻过来说,在作者也就可以照样地办,如想做西汉古文,即在该当引得中去找材料,拼凑起来,便可合格。倘若不是这样用科学方法划分范围,只泛说古文,到底古到什么时代,十日相传为古,便以三百年前为限呢,还是以本年以前为古?时光如流水,今年划定的三百年是明崇祯十二年,再过十年便到永历三年了,如此下去漫无限制,在民国三二八年时我们现在的文章也当算作古文,这还成什么话呢。所以在该引得编成之前,古文是没法写的。
    末了,他综合的说,天下有两样东西,是二是一,是一是二,此即语言与文字,一在口头说着,即是白话,一在纸上写出来,即是文章。语言变了文字,多少又有了点艺术性,便成了文言,凡文章都可以说是文言的,虽然它根本是语言,因为要把它写下来,要使它比白话说得更清楚更有力,自然与白话所用的字面或句法有点异同,故可称之曰文言,详言之即是文章的言语也。无论口说或是笔写,目的只是要把我的意思传达给他人而已,这里第一要有意思,第二要传达得出。假如没有意思而乱道,或说了一大套而人家不懂,则目的不能达,如此说话谓之胡说,如此作文便是不通,说到这里白话古文都是形式之末,那么也可以不必多谈了。
    我听了朋友的一番话,觉得也颇有道理。照我自己的经验来说,自己明明以为是写白话文,无如蓝青官话既然说得不很好,又为得要求意思明白起见,往往古今中外的乱用一阵子,结果弄成四不“相”,乡间则叫做三脚猫,不过我也很满足,总之是尽了我的能力去明了地表白所想说的意思了。在我一面自认是写了白话文,可是也有别的朋友怪我喜写文言,弄得我莫名其妙,现在归结起来,觉得“到”都不错,盖写的只是文章而已。目前看见友人在读一个日本学者所著的书,叫作《国语之将来》,他主张国语的目的是在要把自己的意思明白地传达给别人,如今将人教练得没有思想,又或不能满足地传达意思,这便是国语教育的失败。这个意见与我的朋友刚才所说的颇有相似之处,我便说给他听,恭维了两句,他只微笑拱手,说岂敢岂敢。我忽然想起来,这个朋友在民国以前留学欧洲,专门弄化学,近来却只读线装旧书,外国书是久已不看了。我觉得有点失言,这场谈说也就此完结了。
    * 刊一九三九年十月《华光》第一卷第四期,署名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