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艺文社与艺文杂志社
    艺文社与艺文杂志社
    艺文社不是文学团体,他的事业不是主办文学运动。艺文社其实即是《艺文杂志》社,所做的事只是编辑《艺文》杂志而已。自民国三十二年七月至三十三年十二月,凡一年半之间,以艺文社名义编辑,由新民印书馆刊行了《艺文》杂志十八期,这是一个段落。三十四年一月起取消艺文社名义,改为艺文杂志社,继续编辑刊行《艺文》杂志,这是第二段落的开始。从前艺文社的组织是很简单的,其中并无许多社员若干职员,只有社长一人,由鄙人挂名承其乏,此外有编辑干事二人,如是而已。这不是民间团体或文化团体,没有经官所批准立案,不曾作过团体的活动,尽过团体的义务或享过权利,过去一年半之间所做的只是编辑《艺文》杂志这一件事。现在艺文社的名义取消了,从一月起改为《艺文》杂志社,社长也不设了,只有编辑部的顾问一人,仍由鄙人挂名承其乏,编辑干事二人,照从前一样,其组织实在也还是仍旧,因为所做的事也还仍旧,这原是不足为奇的,但是名称改变了,这一件事却是很有关系,值得报告一下。从前艺文社的名称本来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容易被人误会为文学团体,是主办什么文学运动的,可是事实上并不如此,有声明一句之必要。这回的改组,重要在名义变更,至于内部组织,如上边所说,仍是换汤不换药,同上年一样的编辑杂志,别无任何新添的花样,只希望能够按时出板,不再迟误,不过借此机会想说明几句关于杂志性质的话,这在高明的读者们本来早已了解的,现在也就是重说一回而已。《艺文》杂志第一不是纯文学杂志,第二不是同人杂志,这两点都很重要,也是互相关联的。鄙人不是文学者,不懂纯文学,平常也喜欢看点诗文,却只当作国民生活的反映,近来思想陈旧,愈觉得文学与政治不能分离,当然不是说像旧诗话之谈诗必然先提中丞大令的官衔,或是主张文学即宣传,但是总觉得为文学;文学无法写得好,实在也少有得看到,因此不敢妄有所主张,假如世间诚有纯文学,那么我所能了解的一部分至多也只是杂文学罢了。杂志的名称不曰文艺而云艺文,也就含有这个意思,盖文艺现在通用作文学讲,而文学又不免就要被解释作纯文学,艺文二字则向来用法略有不同,如史书上《艺文志》即包含一切著作,我们不必要想包括得那么广,至少也可以避开文艺的限制,表示其杂而不纯,创作固好,论著亦好,杂文随笔亦好,关于艺术文史的文章,能具有学术性与通俗性的,也是好的,都可收录,只求对于读者有什么好处,编辑的人也就满意了。此刻现在,专心写文章的人恐怕不很多,我们即使不谦称外行,也总不是内行,既不曾组织成团体,又无处去招寻许多同志给我们帮忙,所以收稿之不容易以及稿件之难得丰富而有精采,那是显而易见的。这里便觉得上边所说的第二点很是重要,即是说《艺文》杂志不是同人杂志,有这些缺点也是无可如何,要请大家原谅。以上说过的《艺文》杂志性质的两点,固然是缺点,却也设法加以补救或改变,只能活用他,设法去求进步。其一是认定杂文学的立场,向这方向努力做去,一方面固然可以让开纯文学的路,免得有冒牌的嫌疑,一方面也可以自己提醒,安分守己的做去。其二标明非同人杂志的招牌,接受各方面同志的援助,使得稿件丰富而有精采,于读者多有好处,这个功劳与恩惠都出自大家的,虽然我们编辑的人也与有光荣焉。在杂志初出板的时候,我们曾经说过,这志面有如一个舞台,有人出资建造了,由我们暂为看管,等候各位有技艺的上来表现,在我们中间没有扮演重要脚色的人,至多只是扮旗牌,跑龙套,热闹一下,让大将掀帘出马,供看官们的欣赏,这是我们莫大的愿望,万一无人肯来赏光献技,舞台上显得冷静,我们也是脸上没有光彩,却是没法上台代演,虽是抱歉以至着急而亦无可如何。这一层须得提出来再说一遍,请全国的读者作者多多援助,赐予大作,不胜幸甚,我们自己知道能力薄弱,对于各位竭诚接待,不敢大意,只怕见识不够,未能认识杰作,容或难免,要求特别原谅。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开始,《艺文》杂志通卷第十九期也将出板,读者期待会得有些新花样出现的吧,其实并不一定,要讲我们自己的力量是不做出什么来的,但是靠大家的帮助,也说不定就会有佳作出现,所以现在不能具体的说明,总之编辑的人是想这样的努力,也让我们这样的希望。为得想要说明名义变更这一件事,用了九张稿纸,还是说的不得要领,真有事倍功半之感,我辈之无写文章的能力即此可见矣。
    民国三十四年新年,知堂。
    * 刊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一日《艺文杂志》第二卷第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