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章
    看着她貌似谦逊实在得意的嘴脸,谢庸突然想起胐胐偷吃了肉以为大家都不知道时候的样子,眯着眼,竖直尾巴,尾尖轻摇……谢庸看向她那雕金镂银、有节有毛的马鞭——果然轻轻地晃着呢。
    郑府尹与周祈犯相,实在看不了她的样子,便只意思意思地点点头,又回过来情真意切地夸赞谢庸是“才比子房”。
    周祈则丢给崔熠一个赞许的眼神儿,多谢这兄弟话说半句,没把自己拟的那些“警示之语”一并说出来,可以想见“私奔乃短视下策,聘娶方为长久之计”,“私奔一时爽,被弃泪滂滂”,“带尔私奔者绝非真爱”等语一出,郑府尹得是什么样的面色——旁的时候他什么面色倒不要紧,但今天还要在京兆府混饭呐。
    崔熠虽时常说话不过脑子,但在外人面前维护兄弟却自觉自动得很。兄弟间的玩笑语,岂能说给老郑听?这老叟什么话都较真儿,根本不懂何为风趣。
    交接了嫌犯和证物,几人先吃已经迟了的午饭。
    今日周祈到底吃上了京兆府的公厨。不知是京兆府公厨格外好,还是沾了谢庸、崔熠的光,案上有鱼有肉,且不是一锅乱炖的味儿,有一道醪糟秋梨甜汤,哪儿哪儿都正好,似乎比丰鱼楼的也不差什么。
    谢庸来了,郑府尹自然相陪,吃着饭,便又聊起案情来。
    郑府尹也已看过了诸色物证,约略知道了诸人之前的分析,“某看那信,文理颇通,字写得尤其好,或许真是什么落第士子所书。若这士子便是诱拐犯……读了这么些圣贤书,却用来作奸犯科,真是罪不容诛啊。”
    郑府尹看向谢庸:“某看那字与时下字风不同,有些魏碑的笔意,子正看呢?”到底是进士及第的人,郑府尹眼力是尽有的。
    谢庸点头:“布局疏朗,含蓄清雅,似有些北魏宋先生的意思。”
    郑府尹也只看出有魏碑的痕迹,并未看出“宋先生”来,当下便让人去证物房把那封信再取过来,“我们一起揣摩。”
    崔熠对自己的无知从来不遮不掩,“这宋先生又是哪位?”
    郑府尹难得见这位下属请教学问上的事,顿生欣慰之感,拈须道:“魏碑分四类,造像记、碑碣、障崖、墓志铭。书写墓志铭之人大多未留下姓名,《刘鸿墓志》《王遣墓志》《张乔墓志》笔风相同,前朝有人考证,说这书丹者姓宋,乃从前宋国公室后裔。”
    听郑府尹一句话支到了春秋战国,崔熠这上学就睡觉的,听得有点懵,看向同样上课睡到流哈喇子的周祈。
    周祈虽于这些文墨典故不太懂,却是个知道世情的,把嘴里的炸蚕豆吃完,轻声与崔熠解释道:“不过是表示有来历而已。时人给自己修家谱,爱乱认祖宗;考证旁人,自然也不会厚此薄彼,也要给他安个有来历的祖宗才行。”一个名声不显的普通人,是不是真姓宋都两说,更何况千年前的祖宗……
    崔熠笑起来,要不说是阿周呢,总是能透过那些虚头马脑的东西,看清真相。
    周祈虽声音不大,但共处一室,郑府尹哪有听不到的,不由得抿抿嘴,但到底顾忌她的身份,没有说什么。
    谢庸则微翘嘴角,聪明是尽有的,只是不爱读书,嘴巴又太坏。
    衙差取了那物证书信来,郑府尹看过,又传给谢庸,然后是崔熠和周祈。
    周祈对这种文墨的事着实不大懂,拿远了看,离近了看,再怎么仔细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倒是这墨香味儿……周祈皱皱眉。
    谢庸道:“时人重帖书,临摹魏碑者不多;先帝时显明和尚写《抒怀帖》,字势飞逸,有《石门铭》之风,带起一阵子摩崖碑文热,但研习墓志铭的却少;便是墓志铭中,历来推崇的也是几篇王室墓志,宋先生这几篇都非元氏之墓志……”
    便是周祈和崔熠也听明白了,这宋先生的字风属于犄角旮旯那一类,研习的人很少,估计便是知道的人也不多——难怪刚才郑府尹拈须的样子有两分得意。
    作者有话要说:  魏碑部分参照了百科“魏碑”词条和《如何欣赏墓志书法》等资料,但掺了很多瞎编,别当真。
    第41章 骸骨冤魂
    这书信再是蹊跷, 一时半会儿也没法据此找到写信之人, 还是先审张五为要。
    如今郑府尹对谢少卿信服得紧,一边往大堂走,一边还在与他议案情:“若拐走陈大娘姊妹的另有其人,作案又恰选在张五家附近,是不是也太巧合了些?这张五与他们会不会是同伙儿?”
    谢庸道:“还是先审一审吧,有时候事情就是这般巧。况且从地方选择上来说,张五家附近, 也确实适合作案。张五家在常安坊南北主路与小曲交接处往西两百步之处,左右邻居都有百步之距,格外荒凉;从张宅再往西, 离着常宅就近了,再往东, 则到了主路,主路上未免人多, 不好下手;张五这样的老叟, 即便上元节,其宅前也必不是灯笼火把格外明亮的,故而选在这里作案,有其道理在。”
    郑府尹点点头。
    “从作案者特质上看,也不太像一拨人。张五猥琐贫穷,家中没有半张字纸,残害这些女子是为发泄其淫·欲,其藏尸方式是家中庭院, 又把各种赃物堂而皇之放在家中。”
    “而这写信之人,颇读过些书,又以两千钱压信——两千钱够张五过几个月了。若拐走常玉娘并陈氏姊妹的是同一伙人,他们先是设计诱引常玉娘,作案后又扫尾,送信给陈三,明显是有谋略的,与自家院中藏尸的张五,不是一类。”
    郑府尹又点点头。如今郑府尹颇信服谢庸,这位谢少卿虽年轻,说话却有理有据,又正正经经,不似那两个……
    不知道自己又被腹诽的周祈和崔熠也在后面嘀嘀咕咕地说案情。
    “一个擅写墓志铭笔风的诱拐者……我怎么觉得后脊背发凉呢。”崔熠又想起自己那梦来。
    周祈是个敢在坟地埌子睡觉的主儿,从未被这些神神鬼鬼的事困扰过。周祈教导崔熠独家法门:“你这心里就不能打怵。你还是跟我学套剑法吧,比收两张符有用。莫说做梦,便是真有什么邪魅,拿剑捅了它就是!”
    “捅了它……”崔熠看周祈。
    周祈一脸悍勇:“来一个捅一个,来两个捅一双,一下不行捅两下,把它捅成筛子!”
    崔熠突然想起周祈从前说的什么“身在法随,勇猛强刚,倚仗手中之剑,擒拿鬼怪妖魔,涤荡人间凶戾”之类来,难道莫非,莫非难道,不都是鬼扯?
    “学不学?”周祈还在兜售她的剑法。
    崔熠咬咬牙,学不会也不过是再被这货笑话两句,“学!”然后又觉得这“好事”不能落下谢庸,“连老谢一起。”
    周祈懂崔熠的心思,丢人这种事,搭伴儿最好啦!只是谢少卿这样的性子,恐怕不会答应。周祈又觉得,谢少卿虽是个文弱书生,但估计是个胆大心硬的文弱书生。
    几人来到正堂,因是命案,依旧是郑府尹和代表大理寺的谢少卿堂上主审,崔熠、周祈堂下坐着。
    衙差把张五掼在堂前地上。
    郑府尹拍响醒木,“张五,还不把你所犯罪行从实招来!”
    张五如一团烂泥,只知道萎在地上哭。
    郑府尹审案审了几十年,很知道如何攻破嫌犯心防,“莫以为你不说,便不能定你的罪。本官实话告诉你,单凭那些证物,就足够斩了你的,只是有份口供,还完整些。你老老实实招了,免得临死之前,还受皮肉之苦。”
    张五折磨杀害那些女子时或许心狠手辣,临到自己身上,却怂得紧,不用郑府尹真让人拿出棍棒,他便一股脑都招了。
    埋在院中下层的那个女子是同坊杨大先之女,九年前的清明节,来张五院中寻掉落的纸鸢。
    “她那纸鸢坏了,我看小娘子可怜,便说让她随我进屋,我帮她修。进了屋子,我修纸鸢的时候,看那小娘子一身衣衫很薄,又跑得脸红扑扑的,便鬼使神差地想替她拭汗,她一下子叫起来,又要跑。”
    “若让她这样跑了,我在坊里还怎么住?我去拉她,她越发挣扎,我便堵住她的口,把她摁在了地上……我没想杀她,真没想杀她,但,但堵住口鼻的时候太久了些,过了一会儿,她就不动了……她死了,我怕让人发现,又没处藏她,便把她埋在了院子里。”
    便是郑府尹这种审案多年的,也听得面沉如水,“另一具尸骨呢?”
    “七年前的上元节,我在门口拐了脚,恰同坊的许二郎娘子经过。那许二郎带着孩子出门看灯了,许家娘子怕孩子冷,带着大衣服出来寻他们。我请许二郎娘子帮我进宅拿拐杖。她虽生了两个孩子,但身姿还挺好看,我没忍住……”
    这许家娘子是做惯了活儿的,不是年轻力小的女郎们,制服她并不容易,张五甚至还被抓破了脸,“……我便有些怕了,不敢再下手。”
    听他把两件杀人案交代得还算细致,郑府尹点点头,“说说门外马车的事吧。”
    “我正在院中拨灯,隐约听到外面一声女人叫喊,我走到门口,顺着门缝往外看,借着月光,隐约能见到路边一辆车,两个男的正把一个女的推上车……”说的与在其家审问时所述相同。
    郑府尹也问了这两个人及车马特征。问过之后,郑府尹目视谢庸,自己问完了,看他还有什么想问的。
    谢庸冷冷地看着张五,“你七年前上元节所谓在门口拐了脚,是设下的圈套吧?你杀了杨家女儿后,或许开始时还知道害怕,但后来却更起了兴致,偷盗那些女子衣服再不能满足你的淫·欲了。但你一个老叟独居,鲜少有小娘子撞进你家门,你便趁着上元节主动出击。”
    张五抬起眼皮看一眼谢庸,哭得越发大声。
    郑府尹拍响醒木,张五哭声小下来。
    “尽管你提前做了准备,但许家娘子不是那些年轻力小的小娘子,她让你费了很大劲,甚至如你所说,让你受了伤,你便越发谨慎起来,只伺机挑选那些娇弱的独行女子。”
    “上元节这样的日子,你又得手过一次,自然不会错过。或许每年的上元节,你都躲在门后,如蜘蛛一般,等待‘猎物’。但常安坊地广人稀,经过你家的只有坊内西南部的人,其中,独行的,娇弱的,就更少了——直到今年上元节。你还不从实招来!”谢庸冷冷地道。
    张五身子一震,“我,我……”
    郑府尹与谢庸倒也配合无间,当下便要让人用杖刑。
    张五磕头:“我说,我说……那年上元节,我确实是假装拐了脚,骗许二娘子帮我的……我,我实在忍不住啊。”
    郑府尹怒道:“今年上元节呢?你还不招来!”
    “我在门缝,看到一个小娘子和一个郎君一起走过,借着月光,能辨出那小娘子是常家女儿。”
    “那郎君呢?”郑府尹急问。
    “那郎君不是我们坊的,约莫二十多岁的样子,细高个儿,长得也好,穿长袍,像个体面人。”
    崔熠看周祈,周祈点头,这说法与之前大家的推测对上了。
    “他们走到那边一辆车前,离着远了些,我不知道他们说什么,似乎是那郎君让常小娘子上车,小娘子犹豫。然后,大路上走过来两个小娘子,看体态,像是卖油的陈大娘姊妹。她们说了两句什么,那赶车的汉子跳下来,用手砍在陈家姊妹脖子上。常小娘子喊了一声,便被那年轻郎君捂住了嘴,那赶车的汉子也往她脖子上来了一下,然后两人便把小娘子们搬上了车。”
    所以,果然拐走常玉娘的和掳走陈氏姊妹的是同一拨人。他们本来想带走的是常玉娘,陈氏姊妹是受了池鱼之灾。
    郑府尹实在想不到这张五死到临头了,还有所隐瞒,更想不到,这样一个只知道哭的猥琐老叟,竟就像谢少卿说的蜘蛛一般,伏在那里设套害人,若是没抓到,以后不知道还有多少无辜女子被害。郑府尹又反反复复审问了几遍,见他再说不出旁的,谢少卿也没有要问的了,才让人把张五带走收监。
    虽则常玉娘和陈氏姊妹失踪案审出些进展来,但去哪里找这伙儿人呢?谢庸、周祈这些旁司的只管坐在偏厅为此发愁,而京兆府的人还要忙着让人带那两具骸骨的家人来认尸,录证词。
    听着外面的哭声,周祈轻叹,突然说了句真心话:“这一行做久了,就觉得人命如灯烛,灭得太容易。”
    谢庸看她一眼,“所以还亮着的时候,就可着劲儿地闪耀跳腾。”
    周祈也看谢少卿,他这话是说自己,还是说我?想想他那舒服的小院,好吃的,肥猫,袖筒子,应该是说他自己。
    让他这句“可着劲儿地闪耀跳腾”,周祈又兴起花钱的心来,这阵子太忙了,钱都留得快长毛了。春天来了,该买买买了啊。
    见她沉静着,谢庸猜,她或许还在感慨生命无常吧。想起她种种浪子行径,成天一副天当被地当床、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样子,或许也跟见多了这些事有关吧。一个小娘子家……谢庸的目光温柔下来,拿案上的壶给周祈倒了一碗饮子。仆役要上前伺候,谢庸摆摆手,给自己也倒了一碗,然后便又琢磨起案情来。
    暗室的门打开,一个矮胖子端着灯走进来,他身后跟着一个形容俊秀的年轻人,又有一个中年男子。
    年轻人道:“从前贵府说要个这样的,其实我觉得那个也不错。”说着抬下巴,看向陈阿芳。
    三个女子都瑟缩成一团。
    第42章 牌位玄机
    证词都能对得上, 嫌犯张五又已认罪, 杨大先之女和许二郎娘子两个受害人的案子处理得很快。虽卷宗和嫌犯还要移交大理寺,又要刑部复核,但受害人骸骨第二日便发还了。
    周祈到京兆府的时候,正好赶上杨、许两家人去接骸骨。
    一个大约四十来岁哭得眼睛通红的中年汉子牵牛赶车,车上拉着棺木;车旁是个十二三岁的清秀少年,扛着招魂幡,捧着牌位;又有一个梳妇人髻、约莫十六七岁的女子站在少年边上儿哀哀哭泣。
    另一家就气势大一些, 四五个三四十岁的汉子,又有七八个少年,都拥簇着一个老妇人, 老妇人被搀着,一边走一边大哭。他们赶着两辆车, 一辆拉棺木,另一辆上面虽没篷子却铺了毡垫被褥, 想来是给老妇人坐的。
    周祈下马, 把缰绳交给陈小六,走向主管移交骸骨的佟参军。
    看着走近的两家人,佟参军摇摇头,“白发人送黑发人,也着实凄凉。这杨小娘子上面有五个兄长,想来从小是娇养的,若不是出了这事,当早已嫁人生子了……”
    “我的儿啊——我的儿啊——”老妇人捂着胸口, 不断重复地哭喊着。几个汉子也都抬袖子擦眼泪。
    周祈知道,老妪之所以捂着胸口,是因为“心疼”。也是那年韩老妪一病没了,周祈才知道“心疼”并不是个虚化说辞,那疼是真的,丝丝扯扯,还带着些酸。
    佟参军又道:“那边扛幡的小儿郎,不知道是不是还记得他母亲,也是可怜。”
    周祈看一眼许家那小儿郎和旁边与他面貌相似的小娘子,又看他们的父亲,那个痛哭出声的汉子,当年爷儿三个高高兴兴地出去看灯,怎会想到与妻子与母亲从此天人永隔。
    移交尸骨遗骸这种事,京兆都是做熟的。郑府尹讲究,不允许京兆府进棺木,故而在外面搭好了移灵的棚子,两家人在佟参军这里签了文书,自去把尸骨移入棺中带走就可以了。
    说是简单,但涉及亡者,总有若干丧礼风俗在,更何况生者见了亲人亡骨哪有不大哭一场的?
    杨家老妇人见了女儿白骨,当场便厥了过去,儿孙们赶忙掐人中、抚胸顺气。
    周祈要转身去找仵作——仵作们多懂些医术,却见谢少卿骑马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