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在诗人的笔下,那是诗意而优美的。
在高强这样的纨绔子弟们的眼里,它是忧郁而多情的。
或正如江南的女子一般,温婉和煦,使人如沐春风,置身于其中,就如同进入了人生的天堂。
可是,此时的杨司锋赴任扬州,绝对不会是让他去体验这一切的。
方腊之乱已经过去了两年了,可江南的百姓,仍未从阵痛中缓过神来。
因为灾难总是接踵而至的。
方腊的祸乱刚刚平息,江南又迎来了十年难遇的大洪水。
那个时候的梁山,还很弱小,所以,以杨司锋他们的能力,他们也只是接济了一下楚州及其周边的百姓们而己,至于其它地方的灾民,他们装作了无视。
当然,投奔梁山的百姓们,已经过上了安稳且安康的日子,而那些仍留在江南的百姓们,他们的日子怎么样,杨司锋不敢去想象,想了怕自己的心会疼。
更具讽刺意义的是,当时执政扬州的知州唐格,因为抗洪有功,还因此擢入中枢,成为了工部侍郎。好吧,治水有功,调入工部,倒也算是发挥了所长,不是升到户部吏部祸害朝纲。
若是扬州的百姓们有话语权的话,他们一定想说,唐恪你哪来的勇气坐在那个位置上?扬州的百姓们肚子都没有吃饱呢,你凭什么升官。
然而这就是正治正确,身为宋朝的官员,尤其是自从蔡京为相之后,不需要他们有多能干,只要他们善于捂盖子,然而,在官家偶尔理事的状态下,他们能适时的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这样,他们就顺其自然的能获得升官了。
至于当地的百姓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他们当作没看到。
“七弟,你已经这样最少一个时辰了,还没有想到办法么?”武松走向船头,站在杨司锋的身边心疼地说。
“是啊,我又不是神仙,我哪能有什么办法?”杨司锋苦笑着说,“如今之计,也只能见招拆招了,希望我们能好运吧。”
谁能想象得到,武松当初调侃徐宁,说徐宁是个气管炎,可他自己成了亲之后,似乎比徐宁还更甚之。
苍井梅香有了身孕,说是不太习惯北方湿冷的气候,她希望能去更温暖的南方待产。这不,这明明是十分无理的要求,武松却为了让苍井满意,找到杨司锋和杨志,希望能和杨志换过来。
对于杨志来说,他去哪里都无所谓,他所谋的只是军功而己,貌似去北方的军功还更大,所以,他不假思索便答应了下来。
而无论是张叔夜还是赵巧云,都觉得杨司锋带上武松会更好一些。毕竟,众兄弟们当中,除了关胜之外,就是武松的武功最高了,他一个人闯南方,身边有个武艺高强的人跟着,关心他的人才能安心。
就这样,武松和杨志换了过来,武松成为了杨司锋的亲兵营指挥使,跟随杨司锋一块南下。
与他们同船的,除了武松麾下的500名亲兵营战士之外,还有梁红玉的100名娘子军的健妇们。除此之外,还有杨玉立等数个木匠能手,还有几个会制作香皂的技工。
秦发的徒弟们已经从辽东回来了,随同前来的,还有拖在船后的连成几丈长的巨木,不过,穆清儿姑娘却没有跟过来。她没有来更好,反正她的冤家赵枢也不在这里,杨司锋才不想面对这个姑娘。
秦发等人留在梁山的这段时间,虽然没有开始造船,却是在利用梁山的财力物力制造各种木工、铁器的工具,至于杨司锋想要的造船厂,没有合适的位置,还根本没个影儿,这次出任扬州,正好把这些船工们都带上了。
当然,前期的只是秦发带着二十几个后生,后期的家眷们,将在他们安顿好之后,再随后过来相聚。
为了造船,杨司锋还走了赵佶的关系,弄了个皇家江南造船厂的牌子,这样,他在江南造船,总算有了合法性了。
除此之外,他还跟张商英要了泰州府治下的一块不毛之地,也即是后世的松江,打算用来造船。那地方现在后世虽然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地区之一,这时候却仍然是一片不毛之地,这个顺水人情,张叔夜自然顺手就送给了他。
如果仅仅是打仗的话,肯定是不需要派杨司锋出来的,毕竟,他还没有上过战场的经验呢,再说赵佶也不会舍得让他来送死。
就算朝堂上的兖兖诸公再如何不喜欢杨司锋,也不得不承认,这小子赚钱是一把手,自从他某次受伤醒来了之后,似乎开了窍,将一个即将覆灭的杨家,仅以一个酿酒业就起死回生了,又在一年多的时间,无中生有的造出了梁山和齐东两个纳税纳粮大户出来。
可杨司锋却自己心知自己家事,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派他来,是希望他能让这里受灾的百姓们吃饱的,可他这会两手空空的,从哪里弄来粮食给大家吃?
“相公,外面风大,你自己小心点。”梁红玉走出船舱,温柔的替他套上一件披风。
虽然是暮春时节,但这个春天似乎有点冷,如今晚风轻吹,吹在身上的时候,还是会带来阵阵的凉意。
“嗯,知道了,外面风大,我自己想些事情,你还是在船舱里吧,”杨司锋感激地一笑。
梁红玉此行,出了要担当杨司锋的生活秘书之外,还要担任他的保镖,才半岁大的杨楚就只能留在汴京交给杨母照顾了。
对于之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孩子交给祖父母带,男儿四处打拼,也没有听说哪个孩子因为缺少父爱就变得扭曲了,看来,还是后人太矫情了,太把儿子当回事了。不说别的例子,就比如岳飞的长子岳云,那家伙自出生起,就很少和父亲呆在一块,岳飞把他带到梁山,还是父子俩相处得最久的时候,可是,扪心自问,某些矫情的人们,有几个人的儿子赶得上岳飞的…
梁红玉心疼地瞥了眼杨司锋,可舱里不知是谁在唤她,又匆匆钻进了船舱。
船队从梁山出发后,一路经运河径起南下,船刚出济宁府,就能看到满目苍荑的景象。
或许,大宋的繁华也只是汴京附近而己,这还是江浙这片鱼米之乡,若是其它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杨司锋不敢想象。
“杨大人,”他们身后的船此时赶了上来,有点并驾齐驱的味道,后船的周士林扬了手中的酒瓶道,“值此良辰美景之际,杨大人不该赋诗一首么?”
“赋诗、好啊?”杨司锋苦笑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晚风一吹,周士林登时打了个寒颤,顿觉脸上火辣辣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