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1章 杨司锋攀科技树
    对扬州的富商们来说,最终的结局,说不上十分的满意,可相比他们初来的时候的心情,也并不是一无所获。
    杨司锋给他们画了一个大饼,至于这个大饼最终能落实多少,他们心里也没有底。
    “不要总盯着扬州的青楼产业,那不是正经的赚钱的买卖,虽然本官并不排斥这种赚钱的办法,但那种事情终究不能长久的,那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己。”散会之后,已经临近天黑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杨司锋甚至还体贴的派出了衙役去护送他们。坐轿行走在夜色之间,感受着晚风习习,杨司锋的话仍在众人耳边萦绕。
    “扬州有宋朝最大的丝绸产业之一,除了苏州抗州之外,就数你们第三了,你们还要到哪里找发财的路子去?”
    “江南等地,也是全国最大的麻纺织业中心,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麻纺业中心,你们就不应该为自己感到一点沾沾自喜?”
    扬州和江南其它各地一样,拥有着广阔无边的桑田,只不过今年天气不太好,去冬遭遇几个月的大旱,桑田许多都旱死了,今年又遭遇连续的阴雨,又淹死了许多桑树,所以,今年的桑蚕产量,是去年的一半都不到。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让大部分依托纺丝、织绸为业的产业工人们,被各位作坊主们赶出了作坊,成为了无家可归的流民。
    杨司锋早就想改善一下宋朝的纺织业了,只是可惜梁山没有专业的人才和设备,这也是他愿意来到扬州的最主要原因。
    哪怕在后世,杨司锋也认为自己也只有中人之资罢了。这不是妄自菲薄,这是对自己客观的评价。
    哪怕他作为穿越者,还接受了4年之久的大学教育,可和当代的精英们相比,他也觉得自己只是个泛泛之辈,可不敢在当代人面前有任何自大的想法。
    可是,作为一个工业化时代过来的年轻人,进入农耕的时代后,他的见识和知识,却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所无法比拟的。
    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发明创造,是经历了劳动人民无数的摸索和实验之后才得出来的,所以说,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也只有自己亲身去实践过了之后,才知道这条路有多么难。
    可是,当知道了结果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啊。
    是的,它很简单,诚如哥伦布所说的那样,但那是在别人做了之后。在别人验证这个结果之前,可没有人敢说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可是,杨司锋偏偏就是那个已经知道了答案的人,所以,相比于当代人,他无疑就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诚如牛顿说的那样,如果说我能比前人看得更远一点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前人的肩上的缘故。
    杨司锋比当代人知道得更多,不是因为他厉害,而是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他可绝对没有任何的勇气嘲笑当代人稍逊风骚,还输他杨司锋的文采。他啥文采啊,几首传世的诗都是抄别人的,可没有一首是他自己做的。
    杨司锋不懂纺织业,可他的历史老师告诉他,珍妮纺纱机可以一次性纺出八根纺线,能将纺纱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七八倍以上。
    至于如何去做,自然由当代的匠人们去实施就是了,他不懂,也不会。他只需要告诉人家这个概念,已经在固定的圈子里苦思不得其解的匠人们,会瞬时豁然开朗的。
    同样,杨司锋也没有干过建筑业,可是,他的物理老师告诉过他,给他一个支点,他甚至可以撬动了地球。
    当然了,在这个时代里,他们根本无须翘动地球,人们连地球是什么都不知道呢。他只需要告诉大家一些基本的杠杆原理,就以轻易的移动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物品,无论是在建筑业,还是在机械、冶炼,或是造船业里,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升降机和搬运机,都能极大的提高人类活动的效率。
    杨司锋也不知道一辆马车是怎么造出来的,他只是觉得,坐在这完全是用木头组成的马车上,最痛苦的莫过于自己的屁股了,也不知道那些女人们是怎么经历长途奔波,出行几千里之外了。
    还好,从汴京到扬州,一路上都可以乘船过来。可是天朝大部分的地方不是山区就是丘陵地带,轮船根本到不了那些地方,所以,就只能依靠马车牛车来运输了。
    杨司锋知道没有橡胶,做不出来轮胎,他也知道,以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应该是不太可能做出链子出来。所以,他只能告诉匠人们,要对车轮进行减震处理,或者被覆松软耐磨的东西,然后,他还布置了新的作业,尽量制作出轴承出来,或能提高马车的运行速度和驮运效率。
    他也不是冶炼专业的出身,但他知道,这个时代的铁器,如果想要达到必要的硬度和柔性,需要在火中不断的灼烧,反复的锤打,才能做出堪用的农具和兵器出来。所以,为了做出一件锋利的刀剑斧头,甚至需要匠人们连续数个日夜才能完工。所以,才有了百炼成钢的说法。
    可他只需要告诉世人们说,根本不需要这么锤打,铁之所以看起来软而脆,还不够坚硬,就在于煤中的炭含量太多了,影响了铁的品质。
    若要让铁变成钢,需要用到耐火的砖,需要更高的高炉,还需要进行提炼焦炭,需要更高的炉温。这样的话,我们根本无须去锤打,只需要浇铸就可以做出效果更好的农具或武器出来。
    不好意思,如何炼焦,如何寻找合适的耐火砖,或者如何使高炉的温度更高,这些不是他的专业范畴。但他只需要把他的理念说出来,就足以让世人们走多少的弯路。
    他明明的看到,当他把这些理念告诉眼前十几个铁匠的时候,把他们惊呆了眼。他们没想到,这位杨知州,怎么什么都知道,到底还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可他们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
    于是,一言不合,只管照着杨司锋提供的方向去实行就是了。他们相信,就算有他们不懂的问题,杨大人也能帮他们解决的。
    晕,杨司锋知道的都已经告诉他们了,若要让杨司锋告诉他们更多,杨司锋大概也只有泪奔了。
    虽然宋朝对铁器是严厉管制的,民间严禁冶炼铁器,打造铁器。可老百姓们总归是有这些需求的,所以,民间的铁匠们是层出不穷。
    也可以说,也正是民间的铁匠们,代代相传的手艺,通过厚积薄发的态势,使国朝的炼铁技术一点一点的在进步中。然而,他们现在遇到了杨司锋,现在他们该要飞越了。
    然而,也不管他们是不是黑铁匠了,在杨司锋这里,他们现在全部是合法的铁匠了,唯一的条件就是,他们都要加入新成立的扬州冶炼厂。
    是的,扬州因为周边并无大型的铁矿,所以,也只是有一些小打小闹的铁铺子,根本没有冶炼的作坊。可扬州现在是杨司锋的发展基地了,他只能利用现在的力量来发展冶铁事业了。
    无论是齐东的娱乐事业,还是梁山的服装事业,或是扬州的制药事业,都不可能真正的打败北方的蛮子的。让大宋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牢固的,乃是他们的钢铁洪流。
    杨司锋甚至可以幻想,只要大宋朝人均能拥有几十到一百斤的铁产量的时候,随便就可以吊打北方的蛮子们。因为,一群全身都用铁器武装起来的钢铁洪流,对抗一支大部分还都是用木棍或狼牙、石头来作为武器的蛮人们,若是还打不赢的话,他们不如自己买块水豆腐撞死算了。
    对了,杨司锋还想起来了,来到这里两年了呢,还没有听说宋朝有豆腐?莫非人们还没有将这个世界发明出来?这个东西可是个美味,不只让难吃的豆子能变成美味,还能形成不小的产业,杨司锋想着,等有空的时候,也要把这个来钻研一下。
    然而,这世界上是没有免费的午餐的。这所有的项目,都是在隶属于扬州官办的工厂里进行的。
    至于其它的商人们,他们现在都不能给杨司锋足够的信任,杨司锋凭什么要把那么先进的技术告诉他们?
    不过,为了表明他们的态度,各家各户的商户代表们还是表示,只要官府用得上的,他们愿意把他们用不上的匠人和器具,可以作为股份,投入官办的工厂中去。当然了,股份肯定不会太多,也只是表明一下他们的心态。包括那些匠人们,都是他们认为老得已经不能动弹,只会混饭吃的废物们。
    然而,当有消息透露出来,杨司锋打算对整个制造业的工具和设备进行全面升级的时候,许多人哭瞎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