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7章 边疆又闻烽烟起
    轻轻的,李清照走了。
    她轻轻的挥一挥衣袖,只留给杨司锋一个渐走渐远的背影,还有无限的淡淡愁绪…
    然而,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除了李清照的突然出现,然后又匆匆的离去,让杨司锋感到些许的不开心之外,总体来说,如今的扬州,可以说是好消息不断的。
    不只钢铁厂进入了正常的生产之中,各地的订单也象雪片一般飞来,可把赵楷乐得,比他当初考中榜眼还更让他开心。
    不过,他只是对这些重家伙感兴趣而己,对于杨司锋强调过无数遍的织布和纺织的技术改进,他却是提不起多大的兴趣。他认为,那只是女人们干的活,他一个大老爷们,还是当今的皇子,去关心那些事情,也未免太掉份了一些了。
    杨司锋说服不了他,也只好自己去多加关心了。
    在他看来,炼钢业体现一个国家的强度的话,纺织和织布业,却是大宋朝的肌肉。
    因为,钢铁业再如何发达,它能容纳的就业就是有限的,只有纺织业和织布业,才能让更多的人从农田里解脱出来,成为大宋朝的第一批产业工人,甚至让大宋朝实现产业的腾飞。
    让老百姓们不去种地也能把日子过下去,还能过得不错,这就是杨司锋的追求。
    至于打土壕分田地的事情,还是不要想了,那是宋太祖的时候就立下的规矩,若是他敢把地主们的田地强收上来分给老百姓,那真的是会让那些大鲨鱼们造反的。
    所以说,虽然钢铁是国朝的脊梁,纺织制造业却是国朝的肌体和血液。因为脊梁和肌体的完美结合,才能让国朝更加的繁荣昌盛。
    至于说生产了太多的衣服和布料出来之后,能不能卖得出去,那就不是他们要担心的事了,现在虽然没有某个奇葩的年代里那样,大姑娘家白天都只能窝在家里不能出门,因为全家人只有一条裤子的惨状,可是,大多数老百姓最多也只有两条衣裤,只要衣裤够多,大家又都买得起,谁愿意穿那旧的?
    再说了,就算咱自己穿不完,把它卖向全世界,向全世界人民倾销,让他们习惯大宋制造,拿他们的铁矿、石油、大米来换,省得他们自己去钻研技术了,杨司锋觉得,这样就很好。
    虽然江南遭受了雨旱连续的灾害,让江南各地的桑蚕业和纺麻业,因为原材料的缺乏,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可是,其它的地方出产倒还好。
    虽然从外地购入,成本比本地高了三成不止,可为了验证他们的新式机器,杨司锋还是派出了人手去各地大量的采购回来。
    当第一台改装后的纺纱机面世之后,那些传统的纱厂老板们几乎要哭瞎了,可是,这个时候,就算他们想加入进来,杨司锋已经说了,国企要和他们一起竞争,到时候把整个扬州地区只整合成三到五家的纺织厂就好了,其它的小的不是被淘汰,就必须接受整合,这将不以他们各自的意志为转移。
    没有人跟钱过不去,他们现在还在犹豫,还在想要不要让别人把自己的工厂给兼并了,可当他们的作坊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自然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方案,杨司锋拭目以待。
    当然,关键的改善方案还是匠人们自己钻研出来的,杨司锋只是突然脑洞大开的提出某个建议出,将信将疑的说出一句:“这样会不会更好一些。”
    众人顿时豁然开朗,所以,只花了三个月时间,他们就对现有的纺纱机和织布机进行了全面的改装。
    当然,还是那句话,他们之所以有这么快的成绩,还是因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缘故上。若是让杨司锋无中生有的造出一台纺纱机或织布机出来,只怕让他独自琢磨三年都未必有这成就。
    但因为杨司锋经常灵机一动的举动,更让这些匠人们对他奉若神明。当然他们不敢说出来而己,若是杨司锋去当匠人的话,那一定是鲁班师傅一样的大人物,当这知州太浪费人才了。当然,只是他们偷偷的想想,大家都知道,哪怕是鲁班师傅那样的人物,还是不如一个知州来得事际的。
    这也让大家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当他们遇到困难之后,便会本能的说道:“要不,咱们找杨大人去吧,他一定有主意的。”
    虽然大多数时候,杨司锋还是能给出自己的意见出来,可是杨司锋只是个学医的,他只是见得多而己,哪能什么都知道的,当几次杨司锋实在想不出办法之后,气得气急败坏地骂道:“你们这群混蛋几十个人呢,我一个人的脑袋怎么可能知道那么多,自己去想,多想想总会有办法的,不要一有什么事情就来找我,我忙着呢。”
    不过,这群匠人们虽然被骂了,倒也不以为意,继续嘻嘻哈哈地去瞑思苦想去了。
    杨司锋也没有骗他们,他是真的忙,除了纺织机之外,他们的第一艘海船,也到了最关键的时期了。
    杨司锋就算不说,秦发老人也很急,所以,他们几乎是一般修建船坞,一边就开始了船坞的搭建了。
    反正人手是够,虽然许多是新手,但有秦发这帮老师傅的带领,大家倒都能找到自己的活。
    就算这样杨司锋仍觉得不够,他现在是急于需要船运啊,无论是沟通汴京还是梁山,他都觉得运输力的极大不足。更何况,他要的可是海船,是要能入海的,就更加不一样了。
    所以,为了节省海试的时候,修造海船的同时,一艘稍小的海船的模型,也在同时搭建之中,李清照看到的,就是那这条试验的海船。
    试验船船型较小,不敢深入大海深入去,可是在沿海取来的数据,显示还算好,至少也是扛过了普通的海风了,只是希望他们出海的时候,不要遭遇大台风就好了。
    仍有各种造船的巨木从辽东运来,秦发的徒弟已经在那边布置了个点。当然不是免费的拿来的,是拿他们的产品交换来的。不过,有些意外的是,都大半年过去了,仍然没有穆清儿那姑娘的消息,倒是让人奇怪了。
    与此同时,大船的龙骨搭好之后,已经开始了船体的构造了,杨司锋虽然不懂造船,但是他好歹也知道一些机械的知识,所以,有那么十多天的时间,他都是泡在船厂的。
    此时已经进入盛夏季节了,经过一场洪水之后的扬中,此时完全焕发起了勃勃的生机。只不过,大家住的地方仍然十分的简陋,仍是以前的那种茅草屋。
    杨司锋已经发动了扬州治下其它的县给予宋江无条件的支援,各地的砖瓦运到了扬中,在一个又被筑高了近两米高的平地上,修建起了第一批半永久性的房屋,宋江有了自己的县衙,扬中也算有了一些街镇的模样了。
    有了这几百间砖瓦的住房,就算再遇上那种大雨的话,也不虞淋着大家了。
    大雨过后插下去的水稻,此时已经长到尺余长了,瞧那长势,正如宋江所说的,这种淤积的泥土,几乎将上游的肥土都带了过来,所以,就算不施肥,今年也必将是一个丰收之年,只是,希望老天爷给力的好。
    正当杨司锋带领全扬州人民甩干膀子大干的时候,他突然收到了张叔夜的来信。
    张叔夜对他现在是无条件的信任,这算是他就任扬州以来的第二封信,第一封信是针对宋江的安排写来的。
    张叔夜的信,与其说是命令,倒不如是请求,作为朝廷的户部首脑,张叔夜也快要哭了,面对各地问他要钱要粮的要求,他几乎将自己急白了头。
    因为,宋辽之战,再次爆发了,在第五次宋夏之战,西夏国战败,不得不在大宋面前称臣之后,西夏国不服当时的战局,于三年后再次掀起战端,兴大军20万,再次向横山一带进军,誓要将他们失去的横山夺回去。
    而张叔夜的要求则是,希望杨司锋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能不能帮朝廷筹集一些钱粮,就当当老师的求他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