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支援武汉大会战为154回,写完了最后一笔,才松了一口气。
原来的时候,武汉大会战听也没有听说过,这回写了《组织豪杰去抗日》,其中第二卷为支援武汉大会战,才不得不对武汉大会战研究着写了一番。
看了几部书和研究了一些资料以后才知道,武汉大会战是在继徐州会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中又一场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会战。
在这场大战中,中国方面以第5、第9两个战区所属部队保卫武汉。参加武汉保卫战的部队以及空军、海军,总计14个集团军、50个军,作战飞机约200架,舰艇30余艘,总兵力近110万人。
而日本方面呢,由其司令官畑俊六指挥第2、第11军共约140个大队25万兵力负责对武汉的作战。以冈村宁次指挥第11军5个半师团沿长江两岸主攻武汉;东久迩宫稔彦王指挥第2军4个半师团沿大别山北麓助攻武汉。以及海军及川古志郎第3舰队120余艘舰艇,日本第一个飞上天的飞行员德川好敏的航空兵团500余架飞机,另以华中派遣军直辖的5个师团分别担任对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区的警备任务,以巩固后方,保障此次作战。
这么大的战役,别说写了,就是弄明白也是很困难的。
然而这么大的战役,关键的战役只有这么几个,那就是富金山战役,田家镇战役,万家岭战役。按照一般传统的观点是,富金山战役是惨胜,田家镇战役算是失败,而万家岭战役则是大胜。
武汉大会战的最后结果是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以国军主动撤出武汉而告结束。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但就战略而言,则日本并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中国政府既未因武汉、广州的失守而屈服,日本的侵华战争也未因日军占领武汉、广州而结束。日本以损失二十几万人的代价,成为日本由战略进攻走向战略保守的转折点。
在军事上不得不说,国民党在军事调度上存在着种种的失误,在北线上是利用地形,节节抗击,这其实也叫被动防御。尽管在总兵力上存在着优势,但是每每在战斗中,总是处于劣势。总不能集中起优势兵力,在对敌人各个歼灭,而好像总是让敌在各个歼灭我们。
亏着还有一个万家岭战役,薛岳将军能集中起优势兵力,10多万人围歼了1万多人的106师团,要是都是这么个打法,小日本的这点儿军队是扛不了多少时间的。
不过,静下心来想了一想,那时候的国军也毕竟不容易,中日的军事差别不是一点儿半点儿。特别是陆军,在武器装备上和战斗素质上,应该承认差别是不小的。特别是重武器,重武器的劣势,直接造成了国军的大量人员伤亡。
可是要想改变重武器的装备,那可不是一句话半句话的,那是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国民生产总值,说白了吧,那是中国整个国力的水平。
武汉大会战在这么广阔和地域中作战,要想集中起优势兵力,那也绝非易事,铁路、公路、空中,水路,各种火车、汽车、飞机、轮船,又绕回去了,还是国力不行啊!
那么,这个武汉大会战还有什么写的呢?
有啊,那就是中国军队的灵魂,中国军人的气魄,中国军人前仆后继的战斗精神,这是支撑一个多灾多难民族的精神脊梁,如果这个脊梁不倒,中华民族就不会倒下!
富金山战役中的36师,1万多人打得只剩下了800人,就是这最后的800人也宁死不退,歼灭了比他们还要多的日军,使日军在红花山下整整耽误了10天功夫,而没有被攻克。
万家岭战役中的74军51师153旅,也是打得最后没有几个人了,但还是攻下并占领了张古山。
无数的中国军队,成团成营的编制被打没,但是就是剩下了最后一个人,中国的军人也不放弃战斗,而是选择了和敌人战斗到最后一刻……
够了,够了,书中写得够多的了,我这里就不赘述了。
说到南征军使用了这么多的先进武器,可能有人会问,作者意欲何为?
可能有人猜到了,xx大国和中国发生的战争可能性虽然不大,但是仍然有。小说不但是回忆历史,而且也是一种预演。如果真和那个国家打上一仗,究竟会怎么样呢?这也是许多人关心的一个问题。纸上谈兵的小说,总得让人有一个预演的机会吧!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那时候的条件这么差,仍然和那个所谓的强国,打了一个平手。现在和那个时候不一样了,战争之前,首先是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军事、文化等等各方面的较量,如果在这些方面占不了上风,那么结果的推算将是很悲惨的。
感谢我们的祖国,如今是这样的强盛,当时条件那么差,他都没有征服过我们。如今我们的国家这么强大,他还敢弹爪吗?
回忆历史,使我们随时保持警惕,不能让悲剧再次发生。记住历史,使我们奋斗而强大,只有强大了,才能不受别人的欺负!
这就是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