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2章 恶名
    对面尉迟恭的部将都傻了,他们主将有多勇猛他们知道,怎么一个回合就翻身落马?距离远,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副将王虎大叫一声,带领一部分亲卫兵冲上来,想抢回尉迟恭。李彦这是有准备的,哪能让王虎得手,身边的亲卫兵也冲了过去。
    李彦这招是他想起后世听隋唐演义小说里的一段精彩内容。不过不是对付尉迟恭,小说里是用于对付裴元庆的。说是八大锤会战瓦岗山的时候,裴仁基是元帅,大将是他儿子裴元庆,一双梅花亮银链子锤,无人能敌,是徐世绩想出了办法,把裴元庆活捉。
    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一打听,谁也不知道。后来李密归降,李彦好奇的赶紧打听秦琼才知道,那个少年将军裴俨就是裴元庆,元庆是他的表字,可裴俨根本不用锤,而是马槊,不过战场上很勇猛,也没有和宇文成都交过手,所以当然也没死,如今是李世民手下大将。
    这又是一个让李彦失望的人,所以他对尉迟敬德也不再那么关心。当知道什么尤俊达、贾润甫他们也不过是一般人的时候,根本就更加没有兴趣。也打听过李元霸,情况更让李彦失望。其实人家叫李玄霸,也早就死了,死的时候只有八岁。根本就是一个病秧子,身体不好,先天残疾,他的王爷封号还是后来追封的。
    什么擂鼓翁金锤,全是小说扯淡。这一来,让李彦寻找什么隋唐英雄的兴趣大减,再也没什么兴趣。但秦琼和李靖确实有,还真的很厉害,所以李彦对他们也就特别尊敬,弄得两个人都不明白。
    当他听到尉迟恭的时候很激动,可他原来是刘武周的人,好印象大减。为什么?因为李彦来晋阳也不是一天了,有延州的经验,闲着的时候,李彦还是到处走,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社会调查,也是了解市场。这一调查发现河东道虽然比延州强一些,但老百姓还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刘武周这个人根本没什么治国才能,也不懂什么休养生息,而是靠着劫掠为主,走到哪抢到哪。
    占领晋阳后,四处出兵,到处抢钱抢粮,就是流寇土匪。一个这样的人投靠突厥,弄得更加民不聊生。尉迟恭竟然跟这样的人,还很忠心,李彦对他的印象一下降低到极点。
    程知节虽然不怎么样,最少还知道什么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尉迟恭这样的人,可以说还不如程知节呢。所以,来平遥这一路上,李彦就想着怎么对付尉迟恭。你不是孔武有力,勇猛善战吗?李彦想出了这个办法。
    对于他想牺牲徐二,李彦心里的愧疚只是一闪而过,牺牲一个人,可以挽救很多人。所以打造了这个特殊的大锤,尉迟恭果然上当。正常人谁被弄一身稀屎大粪也受不了,这可是茅坑里弄出来的,那味道能顶风臭出十几米。尉迟恭弄得鼻子嘴里全是,不气死他也得恶心死。
    让人往回跑,就是引得靠近唐军这边,尉迟恭也很配合,真的追上来。
    李彦这边要近很多,两边的人同时冲出来,魏邦燕迎上了王虎,秦铮一迎上王彪,李彦的亲卫一拥而上,一个个捏着鼻子把尉迟恭捆上,然后就上一边吐去了。有人把他带回来,扔到一边,赶紧打水洗手。
    这边把尉迟恭活捉,那边两万大军撞到一起。军心士气在后世热兵器时代都很重要,何况是冷兵器时代。尉迟恭被抓,两个副将被缠住,一万定****失去指挥,哪是士气高涨的唐军对手。
    战斗开始没多长时间,定****就开始崩溃,战场上响起缴枪不杀和缴刀不杀的喊声,定****能跑的跑,跑不了的就投降,王彪被杀,王虎带着残兵败将向介休逃跑。
    唐军追击出五里,鸣金收兵,尉迟恭的一万军队损失一多半,逃跑的不足三四千人,斩首一千多人,俘虏了三千多人。
    李彦洋洋得意回到平遥,当李仲文知道李彦一战生擒尉迟恭,打败定****的时候,吃惊的合不拢嘴。当知道他怎么胜利的时候,李仲文脸色当时惨白,太可怕了。如果落到自己身上,还不得自杀啊?李彦可是太损了,这样下流的招数也能想出来。
    李彦的平遥帅帐,已被水不知道冲洗了多少遍的尉迟恭,脸色苍白,被捆着跪在李彦面前。此时他就是死的心都有。被打败,被活捉,这没什么,大不了一死,身为大将很有觉悟,。但这样被打败,让他感觉到屈辱,现在他恨不得求唐军杀了自己。
    但坐在主位上的将领让他奇怪,怎么是一个少年,难道自己就败在他手里?眼里是仇恨的目光,死死盯着李彦。李彦脸上带着笑,他胜利了,当然不生气,眼光是不能杀人的:“尉迟恭将军,我们也不废话,投降大唐,为唐皇效命,我可以饶你不死。”
    “休想。”尉迟恭这时别说投降,他只求一死:“你们用这样下流无耻的招数,算什么好汉,杀了我,绝不会投降。”
    李彦最看不上这样没脑子的大尾巴狼,好像很有骨气一样,从桌子后面一下跳起来:“尉迟恭,别他妈给你脸不要脸,你他妈算什么好汉?刘武周什么东西?打劫,强盗一个,你看看晋阳,让他弄成什么样了?你******瞎眼睛是不是?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为了个人私利,动刀兵打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你他妈维护这样的人,还有理了?让你投降是看得起你,拿你当人,自己******不想当人,我成全你。”
    战场劝降只有两种,一种是以死相威胁,一种是利诱。高明的有第三种,那就是以德服人,感动对方。像李彦这样还没有,不满意可以杀了,哪有破口大骂的。
    尉迟恭不是逞口舌之利的人,一时被李彦骂的哑口无言,他也有些看不上刘武周的作法,更加无话反驳。
    李彦还从来没这样过瘾过,来到这个时代,普通人对李彦恭恭敬敬,自己家人爱护有加,要不就是比他厉害的历史名人。本着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小人少堵墙的原则,加上面对李家的强势,李彦一直夹着尾巴做人。
    今天他终于爆发了,看到已四十来岁的尉迟恭就气不打一处来,这几天走访晋阳周围,让他一肚子火。老百姓一脸茶色,吃的那叫饭吗?自己穿越还真没太受苦,商洛山中没有战乱,李彦又想了很多办法,所以他还不知道民间疾苦。进长安之后也是锦衣玉食,更不知道天下苦难。但这一次出兵,延州到晋阳,他有时间接触社会底层,对战乱有了深刻的认识,让他想的也多起来。此时才明白为什么大家说和平最重要,乱的百姓,苦的也是百姓。
    看尉迟恭那样,气就不打一处来:“姓尉迟的,别他妈觉得自己了不起,你也是普通人,是老百姓出身,听说你原来是打铁的,活不下去才当兵的。你他妈忘本知不知道?妄动刀兵,为了私利害了多少人?唐王为了统一天下,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你他妈却顽抗到底,说,投不投降?”
    尉迟恭脸色更苍白了,他确实是穷苦出身,活不下去了才入伍当兵,社会什么样他不是不知道。被李彦骂的有些惭愧,但多年的思想,哪是李彦几句话能改得了的。他觉得自己有理,可又说不出来。倔强的努力挺直身子:“士可杀,不可辱,你杀了我吧。”
    骂完人出了气,李彦也消火了。他还没有杀过人,战场上拼命他都没有过,大都是坐在车里指挥人家杀了。让他下令把尉迟恭推出去斩了,李彦下不去这样的命令。虽然不一定非得让尉迟恭死,但也不想饶了这样的人。嘿嘿的冷笑道:“士可杀不可辱,你也算是士,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我今天就要侮辱你,怎么样?你不是想死吗?我偏不让,就让你丢人,让你生不如死。我会把你扒光衣服,吊在广场上,让几个会画画的女人在你的躶体上画花,会让你和母狗交配,会让你变成太监,怎么样?这些可以吧?”
    别说尉迟恭,连李彦手下的将领脸也白了,太坏了,太损了,这样人还能活着吗?这一刻,他们觉得死恐怕是最幸福的事。妖孽,恶魔,这一刻,李彦只顾着过瘾了,不知道他手下的人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看他像妖怪一样。
    尉迟恭的脸色和死人差不多,他想自杀,但被捆着呢,也死不了,身体开始哆嗦起来,他真的恐惧。这个少年是什么人?怎么这样?李彦大喊道:“来人。”外面的士兵冲进来,李彦说道:“把尉迟恭拖出去……”他下句话不说了,尉迟恭又气又急又怒,还有恐惧,本来就冻得要死,再被冷水一冲,一口气没上来,又昏了过去。
    看尉迟恭昏过去,李彦有些觉得自己过分了,和他又没有深仇大恨,干嘛这样对人家。说道:“把他关起来,找个郎中看看,别让他死了。”
    大帐中的人都松口气,这时,李仲文有些虚弱的从外边进来:“李长史手下留情,要不你杀了他,要不放了他,不能这样做。”
    李彦赶紧起来:“李将军,你怎么来了,有伤要静养。”
    李仲文感激的说道:“谢谢,我听士兵报告,赶紧过来,长史不能那么做。”
    李彦笑着问道:“为什么?”李仲文说道:“我这是为长史好,你这么做有损你的名声,对你今后不利。残忍凶狠,只能让人恐惧和反抗,我想皇上也不会同意的,对李长史今后大为不利,请你三思。”
    李彦让李仲文坐下说道:“你放心,我不会那么干的,也就是吓唬他,我还没有那么凶残。说来你不一定相信,我还一个人没杀过呢。”
    “啊?”李仲文吃惊的张大嘴,好半天说道:“吓死我了。”
    李彦笑笑:“不过我得谢谢你为我着想,那你说怎么办?”
    李仲文说道:“敌将不降,你可以下令杀了他,或者放了。”
    李彦摇摇头:“杀他我不能杀,放他也有问题,他恨死我了,恐怕是一世仇恨,还真不好办。”
    李仲文虽然听李彦说不会那么干,但他也知道李彦和尉迟恭的仇是结下了,放了还真不好办。只好说道:“这样吧,你把他交给我,我来处理。”
    李彦明白李仲文不可能放了尉迟恭,那是给李彦留下后患,一定是想杀了尉迟恭。
    他一下想起来,尉迟恭可是李世民手下的最忠诚人,那就是李世民一定有办法让他归降。如果他是李世民手下,以后应该不会报复自己,还能送一个人情给李世民。如果李世民把他杀了,那就和自己无关了。
    点点头说道:“不用了,谢谢你的好意,李彦领情了,我有办法。”吩咐人把尉迟恭押到洛阳,交给李世民,修书一封让士兵带去。
    安排完这件事以后,把平遥大军的事交给魏邦燕代理,让李仲文返回长安养伤,他返回晋阳,向李秀宁报告,看看怎么打败宋全刚,收复河东。
    李彦不知道,他的名声随后传了出去,恶魔李彦,以后不要惹他,这个人年纪如此小就这样坏,太可怕了。李彦还不知道他一时高兴发泄了一顿怒火,为他捞到一个这样的名声,对他的今后是好坏各半,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