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3章
    第72章 防线四不像
    人的野心是很难说清的东西,天下乱象已显,能有掌握一镇数万雄兵的机会,任是再大的风险,都会有人不惜火中取栗。
    在青州诸人眼里,淮东的苦心婆心倒显得别有心机吧?
    林梦得站在长亭下避雨,看着远处渐显出渐渐影子的车队,嘴角浮出浅笑,心想:不听劝也好,便任青州撞头破血流,以后也不会再有那么多闹心的妖蛾子了。
    看着车队到长亭前,雨势渐歇,只有些雨沫子在飘,林梦得也不让人替他撑伞,看着马灯下顾嗣元下车来,走上前揖礼道:“少君此行声张不得,大人特让梦得出城来迎,还望少君不要觉得淮东怠慢,”又与杨朴行礼。杨朴都未任官职,是顾家的家臣,林缚也一直视杨朴为长辈,林梦得在他面前不会怠慢了礼数。
    既然顾嗣元都亲自过来,为了避免东阳系陷入分裂,淮东也只能放弃之前的立场,闭口不再劝青州诸人南撤之事。
    顾嗣元本来就没有指望妹夫林缚亲自出城来迎接,见林梦得态度甚恭,忙长揖还礼,说道:“梦得叔是要折煞小侄啊……”以子侄自居,请林梦得先上车,一起进城去。
    为顾嗣元的到来,林缚与顾君薰在城里准备了一处空园子安顿他,园子不大,却是精致,园子里的摆饰、家具以及伺候的仆妇、厨子及女侍,也都是顾君薰亲自张罗。
    顾嗣元此行甚秘,走漏风声会引起诸多方面无端的猜忌,车马队直接到宅院门前才停下,林缚与顾君薰先一步在这里等候。
    林缚身穿青衫,站在宅门前,顾嗣元等人也是早早的就下了马车,步行过来。林缚袖手站在台阶上,笑道:“风雨也多,嗣元与杨叔赶过来辛苦了吧?”
    “姑爷、小姐!”杨朴一直都是顾家仆从的身份,自然是远远的招呼林缚为姑爷。
    “倒也不觉得,”顾嗣元在后面紧走两步,说道,“一路看到淮东费了两年心血的捍海堤终于筑成,心里欣慰、振奋,我要在青州也学你做一番事业,这回来是淮东救援的!”
    “这是当然,嗣元便是不说,淮东又岂能旁观哉?”林缚说道,心里暗叹:总是不肯放下手握重兵的野心啊!
    顾君薰将女儿政君抱在怀里,嗔道:“真是的,刚见上面就谈军政,我这个做妹妹的在边上倒显得碍眼了!”
    顾嗣元哈哈一笑,说道:“薰娘都做了人母了,嘴巴还是这般不饶人!”伸过手捏了政君粉嘟嘟的小脸,说道,“政君,喊声舅舅来听听……”
    “舅。”才学说话的政君怯生生的喊了一声。
    顾嗣元从怀里掏出给外甥女的见面礼来,是一对翠色欲滴的玉镯子,顾君薰又是埋怨她哥哥破费。
    这里的园子只是安顿顾嗣元临时住下,洗尘宴自然是安排在别处。除了顾嗣元、杨朴二人外,林缚又请要赵勤民、赵晋父子陪同,随行的侍卫、随扈,都留在园子里用餐、休息……
    上回相见时,还是淮泗战事期间,一别将近两载,林缚看顾嗣元唇上留了短髭,也显得成熟稳健。
    顾嗣元这两年在青州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但资历人望终究是差些,即使继承了汤浩信在青州的政治遗产,也只是与杜觉辅、陈/元亮、张晋贤等人共治青州。
    张晋贤在青州的影响力最小,一方面是任通判在政事上辅佐陈/元亮,算是东阳系的后晋官员,也不比杜家在地方上的势力根深蒂固,也许也有跟淮东关系过于亲近的缘故——杜觉辅、陈/元亮是顾嗣元之外,对青州影响力最强的两人,地位实际不在顾嗣元之下。
    无论是杜觉辅,还是陈/元亮,不能说没有能力,但都有他们的局限性。
    陈/元亮想得更多的是升官发财,恨不得学秦城伯那般将银子铸成银球藏在银窖里,所以也不跟顾嗣元争在青州的地位。杜觉辅更多的是想增加杜家在青州的权势,对兼土田宅等事十分的用心。
    过去两年,仅从津海粮道上直接征收的厘金,分给青州的就有四十万两银。
    这么多的银子,青州诸人除了维持近四千精锐战力的兵备外,其他的大多数落入个人囊中,并没能用来好好的经营青州。甚至连维持胶莱河运通畅的两万运军,在过去两年时间里,都只是勉强的维持生计,过活得十分的艰辛,没能够参与分利。
    这时候仓促间将两万运军编为战卒,兵甲、训练以及有经验的基层武官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军心士气实际上也不可用。
    此时青州的社会矛盾,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未但没有得到缓解,甚至更加的严重。加上梁家一直都在不懈的向青州等地渗透,顾嗣元与杜家联姻,甚至都未必能得到地方绅豪势力的全力支持,离得民心的差距更远。
    顾嗣元想据青州以自立,既缺乏基础,更缺乏时间。但事情走到这一步,争执、劝说已经没有意义,还不如抓紧时间让顾嗣元在青州多做些准备,不至于将来败得太惨。
    顾嗣元在青州能撑得越久,对淮东也越有利。
    所谓的政治大概就是因妥协而存在的吧。
    *************
    顾嗣元、赵勤民原以为还要多费一番口舌,没想到踏进崇州城起,林梦得或林缚就没有流露出不支持的态度来。
    赵勤民也暗暗郁闷,莫要让顾嗣元错以为是他在背地里搬弄是非才好,心里又想林缚能转变态度,多半是因为顾悟尘、顾嗣元态度强硬使淮东不得不低头。
    用过宴,顾君薰抱着女儿就先离开了,林缚请顾嗣元、杨朴、赵勤民等人到东衙谈事情。
    从地势上,青州偏于东侧,占了济南、平原以及山东西部、南部的梁家在外侧。只要梁家不垮,青州是安全的,这也是顾悟尘、顾嗣元忽视守青州风险的一个因素。
    要想青州支撑的时间长一些,推行新政已经来不及了,推行新政只能让地方豪绅势力也站到顾嗣元等人的对立面前,加剧青州的不稳定因素,当务之急是提高新组建的青州军的战力。
    崇州的兵甲制造能力已经超过江宁工部一大截,但仍远远不能满足淮东军自身扩军所需,即使能挤出一部分来,也是要暗中支援红袄军——林缚不能置淮东的根本利益于不顾,但支援青州十数万斤的铁料不成问题,需要青州自行组织工匠打造枪矛刀械及箭矢。
    当然了,顾嗣元更需要淮东支持跟声援,以确保能有更多的两淮盐银能给青州所用。
    津海粮道断了,江东郡的折漕银基本上都给各府截留了。也许在拥立新帝之后,折漕银会有别的说法,但江宁此时能用来在河淮建立防御东胡人南下防线的,主要就是节省下来的两淮盐银了。
    淮东处于河淮防线的内侧,吞了折漕银,原则上就不能再对两淮盐银伸手。不然就会显得过于贪心,在道义上处于被动,也会引来其他势力的联合压制。
    淮东对两淮盐银分文不取,就有立场支持青州多分两淮盐银。当然,青州要想分得两淮盐银,就不能躲到梁家背后。
    这几天来,几乎每天有信使往来江宁与崇州之间,就河淮防线的问题反复询问淮东的意见。
    梁家也有守中原的心思,但梁家早前过于贪心,其势力不仅包括山东西部及南部地区,其次子梁成翼还以河中府为根基,西拒潼关,沿黄河东进,控制沁阳、鹤壁、濮阳等地区,要不是时间太短,梁家还会在陈芝虎北调后,将触手向河南纵深渗透。
    从河中府到济南府、平原府以及到更东面的临淄,直线距离就有一千三四百里宽,包括原中州郡、山东郡的正面。面对的太行山东西两侧,皆有大的出兵通道:济南、平原、清河等地要挡住从燕冀以及出太行山东南麓而来的敌军,沁阳、河中等地,要挡住从晋南及太行山西麓的敌军。
    仅凭梁家所掌握的六七万兵马,想要守住这么宽的防线,漏洞太大。更为关键的,梁家控制的区域虽大,但多数地方都遭受到战事的反复摧残,防御军事潜力极差。
    即使东胡人在控制燕冀及晋郡后,向南扩张的能力给大幅摊弱,但要想捅穿梁家的防线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江宁及其他势力,显然都不想将两淮盐银太多的分给梁家,让梁家的势力继续扩大——梁家也清楚当前的形势,不想到头来一无所有,就必须收缩防线,让出位于防线上的一些地盘来,让长淮军、青州军或其他兵马进入协防。
    曹家的威胁,而河中府又是梁家掌握未受战事破坏、较为完整的一个府,梁家死活都不同让曹家兵马出潼关进入河中府协防。
    元归政在江宁替梁家奔波协调,江宁目前是打算让陶春率长淮军主力退守清河、安阳,占据太行山东南麓的地势,替梁家挡住济南与河中两地之间的空当。
    在东侧,顾悟尘希望梁家让出临淄,由顾嗣元率青州军进入临淄,进而北控阳信,与梁家在济南、平原府的兵马,共同承担来自燕南敌军的压力。
    当然,无论是淮东还是江宁,都想能调陈韩三北上。奈何陈韩三在徐州称病,只苦诉钱粮不足,霸占着徐州不走,谁也奈何不了他。在这关头,谁都不敢将陈韩三逼反了,只能任由他去。
    十数日来紧急磋商,差不多形成梁成翼守河中、沁阳西线,陶春守清河、安阳中路,梁成冲守平原、济南中东路,顾嗣元守阳信、临淄东路,沿黄河构筑第一道防线的方案。在这道防线上,以鲁国公梁习总督军务防事。
    河淮无险可守,除第一道防线外,江宁还打算在淮河北岸构筑第二道防线。
    陈韩三守徐州、招安红袄军守淮阳,但原河南制置使司所控制区域,是个极大的空当,江宁决定调登州军过去补足。
    登州军则是江宁能掌握另一路镇军。
    在李卓治蓟期间,登州军是李卓除蓟镇军之外,重点加强的第二支兵马。
    郝宗成代李卓为帅,调登州军从辽东南角金州登岸,打辽东的侧翼。登州军未发挥作用,蓟镇军主力便在辽西惨遭覆灭,登州军仓促想退出辽东,给衔尾追击,损失惨重,但还保存水步军万余人。
    登州偏于山东一隅,这时候江宁彻底放弃从海路打辽东侧翼的心思。除了登州水军仍留驻原地外,打算将登州镇五千甲卒调到许昌、鄢陵进行加强,与淮阳、徐州,构造第二道防线。
    利用两淮盐银在河淮地区构筑两道防线的思路大体如此,但盐银如何分配,谁多谁少,是各家争夺的焦点。
    也许每年一百八十万两的盐银能让河淮地区多招募十万八万的兵卒,但这两道防线,在林缚看来,漏洞百出,没有根基,彼此间又勾心斗角、相互提防甚至敌对,实在无法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一旦东胡能集中十万兵力,攻其一路,一路败,就可能导致整个河淮防线的崩溃。但就眼下的形势,这个四不像的东西却是各家唯一能在短期内妥协而接受的方案。
    第73章 青州军
    顾悟尘的意思,还有就是想将柳西林从徐州调去青州辅助顾嗣元。
    柳西林有治军之才,调往徐州后,在张玉伯及淮东的支援下,很快就拥有千余亲信精锐,让张玉伯在徐州独木难支的局面稍稍好看一些。
    但在陈韩三的压制下,张玉伯、柳西林短时间里想在徐州扩张很难,而陈韩三真想搞什么动作,张玉伯、柳西林靠手里这点人手,还分城而居,也难有效牵制陈韩三。
    “西林去青州帮你也好……”林缚点点头,认可这样的安排。
    淮东如今在北线主要依靠红袄军防备陈韩三有什么异动,柳西林留在徐州,实际上处境很凶险,还不如去青州。林缚倒更希望张玉伯能一起调出徐州,只是在这桩事上,张玉伯的脾气很倔,让人劝无可劝。
    除了柳西林自身有治军之才、所部也有千余精锐外,柳家是东阳系里罕有的将门家族,柳西林加入青州军,能帮顾嗣元招揽一些武官过去,这是青州军眼前所迫切需要的。
    由于流民的大规模涌入,青州的丁口充足。除了顾嗣元所部、柳西林所部、胶莱河运军以及阳信县兵外,还将从地方招募一些健壮,将青州军撑到三万人。
    当青州军想要分得两淮盐银,就必须北进到阳信建立防线,与守平原府的梁成冲以及守清河、安阳的陶春,共同抵御已经在燕南方向的东虏锋锐。
    崇观九年林缚率江东左军北上勤王,最辉煌的一战就发生在阳信。在阳信战事期间,张晋信任阳信知县,张晋信离开阳信之后,就是由程唯远任知县。虽说后期梁家拿到临淄的控制,但始终没能将势力渗透到阳信去。
    陆敬严亲卫营指挥楚峥等人,在战后留在阳信,协助程唯远负责阳信地方兵备。
    阳信县兵人数虽少,不足千人,但都是经历战事残酷考验的精锐老卒,兵甲也好,实在是山东北部除梁家、长淮军之外唯一能用的精锐战力。
    阳信战后,城防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还储备一些兵甲,这在当世甚是难得。
    实际上,林缚也很难说服程唯远、楚峥等人放弃阳信南撤,将阳信城丢给梁家防守。
    林缚对阳信也是鞭长莫及,更是只能支持顾嗣元去整合阳信的势力,实际也为顾嗣元接管临淄,在阳信建立相对较稳固的防线,提供很好的基础。
    防线稳固或者说城池坚固与否,与东胡人的用兵方向是密切相关。
    拿津海打比方:只要东胡人打津海的兵力不超过四万,津海就是一座坚不可摧的雄城。但当东胡人在津海外围集结十数万兵马,津海在城防上一些致命的弱点就会暴露出来。
    阳信也是如此,只要东胡人的用兵方向不在阳信,顾嗣元守阳信抵抗东胡人两三万偏师不成问题。
    林缚支持青州军多争两淮盐银、支持调柳西林北上、支持青州军整合阳信势力,顾嗣元、赵勤民对此甚是满意,这些也是顾嗣元亲自赶来淮东的主要目的,没想到没有为这些费多少口舌。
    “青州想要成军,兵甲、弓弩匮缺,仍是要命的弱点……”顾嗣元手撑着案台,将青州军当前最困难的一桩事说出来。
    青州运军是在汤浩信手里组建起来的,主要是负责维持胶莱河运务,配兵械者不足两成,全军加起来铠甲不足百。
    江宁工部辖管工坊规模极大,但每年所造兵甲,远远不足满宁王府卫营、江宁守备军、长淮军、徽南军、浙北军等部扩编所需。
    河淮防线再重要,董原、邓愈等人所承担的南线难道就不重要?
    顾悟尘能争取到的兵甲很有限,顾嗣元只能跟淮东求援。
    “淮东能挤出多少来?”林缚问林梦得,随便将包袱踢给林梦得。
    “这得找敬轩来问一问才知道。”林梦得随手再将包袱踢给不在场的孙敬轩。
    之前几桩事支持青州军,毕竟不直接占用淮东的资源,林缚也是慷他人之慨。淮东的兵甲资源也不宽裕,虽然能挤出一部分给青州,但就不会无偿了——这种事林缚亲自跟顾嗣元谈有些伤感情,自然是踢给林梦得、孙敬轩他们去处理。
    这会儿外面有侍卫递来一张纸条,林缚展开一看,与顾嗣元说道:“我还有事要离开下,让梦得叔留下来陪你们。有什么未尽事谊,就让梦得叔替我拿主意……”也不跟林梦得说什么事,便先离开。
    林梦得心想,算着时间,多半是红袄女刘妙贞到了。
    刘妙贞此行的消息比顾嗣元还走漏不得,甚至不会安排刘妙贞进崇城以免走漏了风声。
    这边是林缚处理公务、会见官员将领的场所,林缚离开,林梦得便派人去请孙敬轩,一起去城里、移到安排给顾嗣元等人在崇州暂住的园子里谈事。
    顾嗣元的行程非常紧,孙敬轩也料到今夜会谈到兵甲军械等事,在宅子里也没有睡下,等到林梦得派人来请,便赶到城中园子里汇合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