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2章
    一个大臣没好气地说道:“太子如今还不觉得愧对陛下?”
    虽然只是一声抱怨,但李承宏在大臣们心里的形象可见一斑,薛崇训心说就算放了你,你这辈子也没前途了。
    李承宏面对责问只有默然不作回答,过得一会才说道:“只看看他老人家。”说罢便径直往楼下走,左右禁军将士跟着。众臣没人阻拦,毕竟没啥必要,无人出面阻止也就随他去了,大伙也跟着下楼去前殿看汾哥。
    众人来到前殿时,见李守礼已被端端正正地放在了软塌上,地板上他吐的血迹还没来得及清洗,一切都像刚刚才发生一样。李承宏扑通一声跪倒在榻前,众臣也急忙伏倒在地,向李守礼的尸体叩拜。
    李承宏忽然嚎道:“李唐的基业便这般葬送……”大殿上一时非常安静,那是因为在皇帝的尸体面前不敢喧哗,于是李承宏的声音听着瘆人得慌。
    这时一个大臣怒道:“举兵犯禁毒害天子,此等逆子还留在这里作甚!”众人纷纷附和,又一个声音道,“禁卫何在,将前太子及王贵妃拿下,等候新君降罪。”
    第七卷 薛氏之心路人皆知
    第一章 晚饭
    羁押王贵妃太子及参与犯禁文武官员等事有人去办,高皇后在宫里定然不会放过王贵妃,非得逼她供出以下犯上谋害皇帝的细节不可。失败者自当身败名裂,怨不得谁。
    大臣们操持着安排官员负责国丧的各项事情,宫门上的丧钟一响,整个长安都笼罩在悲伤的气氛之中,主要通过各种白事仪仗道具体现出来,就算有人哭,但真正感到痛彻心扉的人恐怕没几个。比如对于薛崇训来说,李守礼的死给他带来的真实悲伤甚至比不上家里一个通房丫头死掉来得真切,不得不让人内心唏嘘。
    本来按照正常的皇位更替情况,先君一死,太子就该在灵柩前及时继位。但现在的太子自然是无法继位,就得拥立新君。没有名正言顺的皇储情况下,扶谁上位是个麻烦事儿,估计一天两天办不下来。薛崇训感觉有些疲惫,就没去管这事,由得朝臣们处理眼前的情况。
    他到承香殿看了母亲太平公主,然后和金城公主、道姑玉清等人说了一会话,便从丹凤门出去了。
    走到宫门时忽然感觉脸上被滴了几点冰凉冰凉的雨点,这才注意到天色不知什么时候已变得灰蒙蒙的。明明早上还看见太阳了的,天气变化真快,春天来临或许有一阵子阴雨绵绵的天气。
    方出丹凤门,便见到宫门前大街上整齐排列着一二十排披甲执锐的骑兵部队,当头一骑高头大马的人正是张五郎,其身后还有许多熟悉的面孔,原来是飞虎团在这里。张五郎目前在金吾卫任职,飞虎团校尉换了几任如今是李逵勇,但张五郎作为飞虎团组建时最早的统帅,在将士们面前仍然具有威信。
    众将士见薛崇训衣衫不整地走了出来,纷纷侧目齐刷刷地看过来,倒把薛崇训看得愣了一下。
    薛崇训顿时明白了眼前的状况,多半宫廷政变的消息传了出去,家奴传回王府了。然后飞虎团将帅便率军来接应,但他们目前的建制是划归亲王国,自然没有权限进入皇城,只能在这里等着。
    “薛郎……”张五郎抱拳于胸,在马上执礼,他见着薛崇训毫发无伤便眼露喜色,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张五郎虽然模样长得不错,但口舌有点木纳,还不如鲍诚会说话(鲍诚现在还在东都,做护河军将军去了)。
    薛崇训便开口道:“形势真是出人意料,好在有惊无险。”
    张五郎抬头看了一眼天色,默不作声。薛崇训见状不禁觉得好笑,大概以前自己经常忽悠他,本来在战场上却偏要说天气,张五郎这回恐怕也觉得要忽悠他。
    薛崇训便露出一个笑容道:“太子谋逆,现在已经无事,回府。”说罢便向自己那辆松木马车走去,刚要上车时他又回头问道,“对了,算日子你家媳妇应该生产了吧,得消息了么是男的女的?”
    张五郎松了一口气道:“前段时间收到书信,生的是一个女娃,贱内养养身子就回长安。”
    薛崇训点点头,低下头上了马车,敲敲车厢木板,赶车的庞二便扬鞭赶马。这时听得一个将领大声吆喝道:“启程,前后护卫!”
    随即便是一阵命令与应答,马蹄骤响,骑兵队列调动有序。在都城长安的大街上,一辆车居然有两百全副武装的骑兵护卫,阵仗已是十分强大,在屋檐下躲雨的官吏行人都被吸引了注意,多数人默然观看,也有的交头接耳。
    一众人向南而行,薛崇训挑开车帘看时,只见雨下得更大了,雨水落在那些铁盔肩甲上溅起一朵朵的水花,卫队的队列步调依然毫无凌乱井然有序。
    回到安邑坊晋王府时,刚停车便有一个奴仆拿着伞跑过来,薛崇训刚探头出来,就看见门厅外面站满了,除了亲王国官吏还有府里的家眷。很显然他们都是等自己的,薛崇训见状心下一阵宽慰,心道:原来已有这么多人关心自己的死活,从这方面看竟比皇帝都还强一点。官吏幕僚们纷纷作礼鞠躬,家眷们也面有喜悦之色,薛崇训左右一看,见宇文孝家的宇文姬都来了。宫廷里出了点事,薛崇训自己没觉得有多危险,觉得更像一场闹剧;但是外头的人却是紧张,一出来就见着这么多人等自己就可想而知。
    无论大伙是不是因为安全和利益联系的原因,才这么在乎,薛崇训心里还是微微有些感动,至少在这个世上还有那么多人记得自己不是。
    就在这时,忽见一个女子奔到雨中,逾下愈大的雨顿时就把她的头发淋湿了。薛崇训定睛一看,这才看清跑过来的人是侧妃程婷。
    她奔过来之后不顾众目睽睽,竟然一头扑进了薛崇训的怀里大哭起来。薛崇训被拦腰抱住,抬头看时,只见众人的目光都有些异样,不过抱他的女子是妃子没什么好奇怪的,大伙惊讶之后很快就恢复了常态。
    唯有孙氏很是动容,看着这边脚下挪了两步,她虽然没有什么举动也没有言语,但薛崇训倒是看出了她的情绪急剧的波动。人心微妙,他不禁又想起了高皇后也是同样如此,就算她们表面上很平静,实际上有时内心在翻江倒海吧?而有的人言行夸张,但心里或许没什么想法。
    程婷紧紧抱着薛崇训呜呜哭泣起来了,薛崇训便轻轻拍着她的肩膀柔声安慰了几句,无非就是“别担心”“没事了”之类的。
    她哭了一会才平息下来,大约这时才意识到在场有许多人,遂尴尬地低着头。薛崇训不以为意,拉着她的手接过奴仆的伞便打着向门厅走去,一面说道:“大伙散了吧,时候不早了各自归家。”众官吏这才上来唏嘘温暖一阵,纷纷抱拳告辞。
    薛崇训一一应付和众人说了一会话,并说要休息了明日到亲王国再说。此时他确是感觉有些疲惫,走到孙氏时停了一下,孙氏道:“薛郎安然回来就好。”
    “大人刚做的新衣服弄破了没找回来,实在抱歉啊。”薛崇训道。
    孙氏愕然道:“只是一件事衣服,再做新的就是……难得薛郎竟想着如此小事。”
    薛崇训随口应了一声,便进了门,“晚饭做好了么?”
    “哦……厨房应该做了,早上薛郎说过能赶上晚膳的。”
    “这不我没有食言呀。”薛崇训露出一个笑容。
    ……几个人一边说着无关紧要的闲话一边进了府邸,孙氏本来非常担心薛崇训,见他平安回来仿佛有许多的话,不料又是这样……只能说些无关紧要的小事。
    起先她看见程婷扑过去,她仿佛有种错觉,仿佛不是程婷,而是自己。其实听到宫变消息之后担惊受怕,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孙氏了,因为她经历过政变前后生活变化的一系列过程,深有体会。当初是李成器丧命导致她们孤女寡母无依无靠任人鱼肉,好不容易运气不好,李妍儿嫁得了依靠;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母女都走寡妇的路子,孙氏就真不知还能如何坚持下去了。
    所以她觉得喜极而泣,甚至一头扑到薛崇训怀里的应该是自己才对,虽然只是错觉,岳母众目睽睽之下到了女婿怀里,那就真要笑煞天下了……不料到了见面的时候却是这么副光景,说了新衣服和晚饭的事儿,仅此而已。
    于是孙氏也没什么话好说了,连问宫里的情况都没心思,沉默着一同进府。
    走到薛崇训的起居室南边的长廊上,他回头说道:“大人和我们一起吃晚饭吧。”
    “好。”孙氏答了一句,看过去时薛崇训已回过头去,只能看见他的侧脸。看起来确实有些疲惫,孙氏甚至感觉有点沧桑。
    她十二三岁就嫁入李唐宗室,位高权重者也见过不少,有的过得非常愉快,荣华富贵纸醉金迷每天都沉浸在享乐之中;有胸怀大志如李三郎,自信沉稳行事果决,一副大丈夫的左派……却鲜见薛崇训这种样子的人,她既没觉得薛崇训穷奢极欲沉迷声色犬马,又没感觉出他有天将降大任的自信,回家了却常常这么一副模样。很奇怪,既非伤春悲秋,又非怀才不遇(都异姓亲王了)。孙氏百思不得其解。
    不知不觉中,她心里老是注意着薛崇训,大概是因为他关系到自己的生活前景,也可能有别的缘故。
    今晚难得一家子团聚在一块儿吃饭,除了人事不醒的太平公主和住大明宫的金城,薛崇训家几乎齐了。在起居室一旁的小厅里摆上一张案,也没几个菜,因为事先没有准备。大伙坐一块儿了之后其实也没几个人,薛崇训这一房并不怎么热闹。岳母孙氏,正妃李妍儿,侧妃程婷,还有个迟早要封侧妃的宇文姬,寥寥数人而已。
    ……房顶上沙沙的小雨声连绵不绝,薛崇训觉得在唐朝确实没那么浮躁,比如在后世他就断然不能静下心看进去没有标点的繁体书。
    第二章 麻孝
    次日薛崇训一早便进宫去了,汾哥驾崩后要选新君,权力格局微微有些变化,薛崇训必须要去参与过问的。
    他没有从丹凤门进去,而是绕道玄武门见了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常元楷询问如何处置东宫六率被俘的将士,是否要移交南衙。薛崇训拒绝移交,建议将东宫兵队正以上的将领全部斩首,士卒遣散,同时叫宦官把处置方法通知宫里的高皇后,并不理会政事堂。
    北衙禁军自武朝后就不受南衙三省六部制约,通常是大将军督掌兵权,调兵直接听命于皇帝(唐朝后期才被宦官把持军权)。
    本有四军:左右厢飞骑、左右厢万骑。其中左右万骑在数年前的宫廷政变中支持李隆基,太平公主执政后就一直不得信任,几年来陆续被削弱,直至李隆基最后一次在东都起兵后,万骑已被彻底扯散,也就是被撤销番号了。将领多半被安置在南衙十六位任虚职,低级将校和士卒中老弱者被遣散,青壮者打散安排到京畿守备及各地方军中。
    如今北衙保持常备武力的实际上就只有左右羽林(飞骑),左军大将军常元楷、右军大将军李慈都是以前太平旧党,中级将帅如都尉陈大虎等多半与薛崇训、张五郎等人私交。经过太子李承宏政变后,薛崇训成功调动禁军,虽然是用圣旨明诏,但其实是他提议的事儿……造成的现状是北衙禁卫尽落薛崇训之手。李承宏之后,新上位者要想翻起什么浪子就更加困难,兵权政权全部旁落,根本没借力的地方。
    果然薛崇训尝试着单独处置叛将问题时,给常元楷“建议”直接清洗六率,常元楷二话不说就下令将东宫将帅押至北苑斩首。
    薛崇训见状十分满意,便站在玄武门城楼呆着观看行刑。被押解到场的将领包括校尉、旅帅、队正等,总共二十余人,全部反缚其手跪成两排。待常元楷一声令下,城下的的禁军将领吆喝着“行刑”,军士们便挥舞着长刀冲上去将罪将砍倒,另外一队士卒又拿着步槊上前捅刺确保全部杀死。
    薛崇训见此状况忍不住感叹了一句:“真是危险的游戏。”
    一旁的常元楷估计没听明白,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算是作为附和。
    薛崇训看完行刑便向常元楷告辞,下了玄武门坐车向麟德殿赶去。因皇帝驾崩在麟德殿,灵堂便设在那里,有的唐朝皇帝在洛阳驾崩,丧礼也就在洛阳皇宫置办。
    到了麟德殿,忽见灵堂上白压压跪了一大片披麻戴孝的年轻男女,薛崇训不动声色地看了一阵,这时宦官鱼立本看见了他便走了过来悄悄说道:“皇子公主们昨晚就来了一些,今早都来齐了。”
    薛崇训瞧着估摸得有五六十人,心道李守礼弄出这么多儿女,确是壮观啊。
    鱼立本又道:“最前头那人是先帝次子邠王(李承宁,李守礼登基之后他便从嗣亲王升亲王),大臣们在中殿商量拥立他,正等着王爷过去一同议议,王爷赶着过去罢。”
    薛崇训看了一眼鱼立本说的跪在最前面那个年轻人,大约二十出头的年纪,穿了一身白衣服更显细皮嫩肉,看样子也是个没经历过风浪的主。
    以前薛崇训压根就不认识李承宁,如果那皇子便装走在街上,根本就认不出来。也许在某些场合见过,但薛崇训从未注意。平常那些皇子又呆在入苑坊众王子府,很少能见面……汾哥几十个子女,连他自己估计都弄不甚清楚,更别说薛崇训了。
    薛崇训向皇帝的灵柩行完拜礼,便跟着鱼立本向中殿走,鱼立本等在这里估计就是专门等他的。
    到了中殿,果见高皇后和十来个大臣都在,高皇后披麻戴孝坐在上位,众大臣坐在下首正说着话,见着薛崇训进来便纷纷招呼。
    薛崇训先向高皇后鞠躬行礼,然后和大臣们一一说两句客套话,着凳子坐下。其间他不由得多看了一眼高皇后的模样,因为她穿着孝服和平常不太一样。人说女要俏一身孝倒是所言不差,高皇后不仅穿了一身素净的衣裳,在丧期也不能抹太浓的妆,平常脸上那层厚厚的胭脂水粉总算看不见了,没抹那些玩意反倒好看得多。饱满的额头、大眼睛,鹅蛋形脸蛋标志清纯还带着稚气。
    高氏的生辰年月薛崇训以前不知道,估摸着她不会超过二十岁,这时一看便确认了自己的猜测,估计比程婷都还小。十几岁的女孩儿马上就要称太后哀家了,在薛崇训看来确实有点荒诞。
    她端端正正地坐在上头,表情很严肃,单板的神情少了许多青春应有的活力,不过给人的感觉倒是持重了许多。
    这时听得左相陆象先说道:“我们刚刚商量着按照长幼之序拥立二皇子邠王,晋王以为如何?”
    薛崇训道:“诸公皆是几朝元老国之重臣,提出的主张自然不会差,我没有什么意见,但不知哪位阁老了解邠王,不如说说。”
    众人面面相觑,几乎没人和李承宁有什么来往,大伙心知肚明:其实这时候谁做皇帝都是一样,提线木偶而已。
    陆象先忽然“咳咳”地咳嗽了几声,高氏便缓缓说道:“陆相公多将息才是。”
    陆象先抱拳道:“老臣谢皇后……岁数一大身子骨就不硬朗了,昨儿下了一阵雨,加上今早起得早,好像染了些风寒。”
    高氏道:“一会请御医署的周博士给陆相公把把脉。”
    陆象先忙道:“不打紧不打紧,没什么大病,不过人老了的关系,最近老臣连字都看不太清楚了……”
    两人慢吞吞地说了一阵话,其他人都默不作声显得有点沉闷。薛崇训也听出味儿来,左相恐怕已经萌生退意了。这次太子政变意图将当权者一网打尽,恐怕给陆象先的感触很深;政变之后皇权更加昏暗,恢复皇权的希望暂时是看不到在哪里,他欲明哲保身不愿在这样的政权里做官?
    恐怕是这样,陆象先虽然也属于太平公主一系的宰相,但他的名声比其他宰相好得多,人也老了估计会顾惜在史书上的名声。不过才刚刚皇位更替,他就马上要辞职显然太伤当权者的面子,估计还能当一阵子左相。
    薛崇训却是有点舍不得陆象先,这个人虽然平常没什么作为,有点成就就是发明了个成语“庸人自扰”,但优点是名声够好资格够老,而且为人淡泊和气,不会故意找麻烦,有他在朝里无疑是很有好处的。他要是退了,谁来做左相?薛崇训不动声色地回顾左右,剩下的五个宰相真没人比得上陆象先的威望。(本来宰相七人,除了陆象先还有六个,昨天被乱兵弄|死了个户部尚书崔湜,只剩五个了:张说、程千里、窦怀贞、萧至忠、李守一。)
    这时陆象先又提议道:“不若把邠王请进来说说话,也可以看看他的态度不是?”
    众人以为善,高皇后也赞同,便吩咐身边的一个宦官去灵堂请邠王李承宁。她想了想,又叫人把邠王的生母赵淑妃一块儿叫进来。
    等了一会,李承宁进来了,然后赵淑妃也来了。只见赵淑妃虽然年逾中年,却是风韵犹存,瞧她那走路的姿势和手指的动作,有点像歌妓出身……也许本来是李守礼的玩物,却生出了男孩,总算就有了希望。
    李承宁的样子也像母,生得细皮嫩肉,体态偏瘦步伐轻浮,很伪娘。
    他走进来之后规规矩矩地向高皇后抱拳行礼,因为高皇后是他的长辈,仪态倒也将就。众臣见状有的便微微点点头,起码还有点模样不是?大伙听说众王子府那些皇子公主,有的连基本的礼仪都搞不清楚,成日就嘻嘻哈哈寻欢作乐,近|亲|乱|伦和下人乱搞啥事儿都干。
    高皇后叫他们坐下说话,然后说道:“前太子大逆不道罪孽滔天,已不适合继承大唐基业,朝中诸相公言邠王平日谦恭得体颇有贤才,欲劝进邠王在大行皇帝灵前继承基业……”
    话还没说话,李承宁顿时脸色煞白,急忙摇头:“臣在众王子府挺好的,无案牍之牢无俗事羁绊。今父皇先去,母妃也无须留在大明宫侍候父皇,如皇后恩准母妃出宫居住,让臣在榻前侍奉母妃以尽孝道,臣便千恩万谢了。甚至社稷大事,臣实无治国之才,望皇后及众大臣选兄弟中贤者继承……三弟(承寀)就很适合,书比我读得好多了。”
    忽然有个大臣低声道:“听说三皇子字都识得不多,难道邠王比他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