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县有朋积极策划进攻析木城,析木城中的中国军队虽然消极备战,但也不是干坐着,虽然一时之间,湘军还没有整装待发,但是大量的武器弹药却从关内源源不断的往前线上送来。
魏季尘可不敢像在大高岭那样,坐等聂士成把枪械弹药送上门来,这丰升阿可是没有那么好心,要是魏季尘去亲自领取,说不定便会被他贪了,先补充给自己的军队。
因此,魏季尘一打听到后方又有一大批弹药送进析木城了,便带着一营人马急急忙忙往城里赶去,生怕去晚了没有他的份。
“让开,让开!”虎子领着一哨人马在前面开路,原本前来领取军火的队伍看到此种情形,纷纷避闪到两旁,生怕被这些人撞上。
那些镇边军、盛字练军的军士看到魏字军的军士为何唯恐避之不及,盖因这十多天来,两军军士没有少发生冲突。
原本是丰升阿有意示意手下士兵前去魏字军找麻烦,那曾想,麻烦没找着,倒是惹了一身骚,经历过血战,一个个都是尸山血海中走过来的魏字军军士岂是那么好欺负的。
一场一百来人的肉搏,盛军有七十多人,魏字军只有三十来人,最后七十多人被三十多人追着打,打残打伤者不知凡几,要不是魏字军军士都没有下死手,说不定还会‘阵亡’几人。
这样的战绩即便是丰升阿也没有脸以此来找魏季尘的麻烦,七十来人被三十多人追着打,说出去丢人啊。
从那以后,其他军队的士兵看到魏字军士兵经过的时候,都远远的避开,退避三舍也不外乎如此。
所以现在虎子一路横冲直撞,还真没有几个人敢上前阻拦,虽然避开的诸人脸上都是一脸愤然,但是却无人开口说话,军中讲的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
魏季尘一脸悠闲的跟在后面,他身后,是其他三哨士兵,这回不把粮饷军械补充完,他是不会甘休的,要是等到下次就不知是何时了。
没有花费多长时间,魏季尘便来到了赶赴粮饷武器清军官员前面。
这官员刚从后方而来,并不清楚魏季尘的底细,还以为他骄横野蛮,不遵规矩,他不知道,如果魏季尘遵守规矩的话,不知猴年马月能够领取到粮饷武器。
“兄台,这是我魏字军该发放的粮饷武器,请你仔细核实一下,不要少了半分。”魏季尘见那官员直愣愣的忘了动作,不由拍了拍桌子提醒道。
“魏字军,等等,你说你是魏字军的?”那官员先是皱了皱眉,接着有些惊讶的继续问道:“是魏季尘的魏字军?”
魏季尘看了看这位留着两撇小胡子,身材不高,脸颊稍显消瘦的官员一眼,笑着说道:“想不到兄台也听说过魏某之名。”
那官员眯着眼睛回道:“老弟死神之名,天下何人不知,何人不晓。”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魏季尘虽然因为威望值的原因,虽然高调做人,但是他不希望自己太过引人注意,这是个互相矛盾的问题,就看魏季尘怎么把握好其中的度了。
“这位大哥太过夸奖了,些许小名,何止一提。”魏季尘收敛住笑容,严肃的说道。
那官员又羡慕的看了一眼魏季尘身上穿着的正二品武职总兵服饰,叹了一口气说道:“老弟小小年纪就能领兵作战,大哥我还在这送送武器粮饷,真是天壤之别啊。”
这官员倒是会打蛇随棍上,魏季尘方才不过时为了礼貌,而称他一声大哥,但是看他叫的热络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双方的交情有多深呢。
魏季尘越看此人越觉得有些眼熟,但是印象中还真不认识此人,真是奇哉。
那官员翻看了一下清单,边翻边笑着说道:“你这两营人马大炮倒是不少。”
他光从弹药的数目之上就能推测出大炮的数量,看起来不像是没有带兵打过仗的人啊。
“这位大哥,请问贵姓大名。”魏季尘等到他看完,不由抱拳问道。
那官员淡淡一笑,说道:“某是项城袁世凯。”
竟然是袁世凯,难怪会那么眼熟,自己确实没有亲眼看过他,但是前世在一些书籍资料之上,看过他的相片,因此看起来才会眼熟。
不错,袁世凯从朝鲜逃回来之后,成了一名赶赴粮饷武器的后勤官员。
而袁世凯之所以羡慕魏季尘能够统兵,这也是有出处的。
要说这袁世凯也算是对“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类似的话有深刻的认识了,曾国藩有湘军,李鸿章有淮军,才被人称为“中兴之臣”。
就算是他叔祖袁三甲也是因为有兵马在手,才得建功立业。所以他梦寐以求的就是能有几根“枪杆子”拿在手上。
很早以前在朝鲜之时袁世凯就阴谋想谋夺“东家”吴长庆的庆字军,可惜功败垂成与老上司吴长庆搞成了反目成仇。
后朝鲜东学道起义,身为“朝鲜太上皇”的他以为自己领兵的机会来了,却不知是被日本人摆了一道,日本驻朝公使大岛圭介告诉他:慰亭啊,你就放心向国内请求让大清出兵吧,我大日本帝国肯定不会出兵的。。
为了个人能猎取权势,袁世凯就这样被大岛圭介摆了一道,积极联系朝廷主张清政府对朝鲜派兵,可惜清军一到屁股还没坐热,日军也随后就到了。
袁世凯这下急了,赶紧装病请求回国,还没有得到李鸿章的同意,便化装成平民从仁川逃了回来。
回国之后的袁世凯自然没有了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这个官位了,因为朝鲜都被倭人占了,倭人还侵入了中国东北,朝廷还设这个虚职干嘛。
回国后的袁世凯一心想要领一支军队上前线,乘机取得军权,但是李鸿章对他不听自己命令就私自回国很是不满,因此决定先晾了晾他,让他当个赶赴粮饷武器的后勤官员。
袁世凯之所以懂得一些行军作战之法,那是因为他在朝鲜时帮助过朝鲜训练军队,但是从朝鲜军被日军一击便溃,就能看出袁世凯领兵打仗的才能确实不怎么样。
领兵打仗的才能不怎么样不要紧,就像刘邦说的一样,我打仗不知韩信,我搞后勤不如萧何,但是我善将人,所以我刘邦能够取得天下。
袁世凯日后就很好的再一次诠释了这句老话,不过他现在还是一名无兵无将的运送粮饷官员。
魏季尘一时间便想了这么有关于袁世凯的信息,没办法,谁叫这哥们是个名人呢。
“原来是总理朝鲜大臣袁大人啊。”魏季尘一脸激动的说道。
“什么总理朝鲜大臣,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袁世凯稍微有些尴尬的说道。
魏季尘摆了摆手,真心实意的说道:“要不是袁大人在朝鲜稳定十余载,说不定狼子野心的倭人早就动手了,魏某对袁大人的手段佩服得很,硬是以一己之力延迟了中日之间的战争。”
魏季尘这样说,倒也没有错,早在1884年的时候,日本人就企图趁中法战争的机会谋取朝鲜,要不是有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那个时候,或许中日战争就爆发了吧。
袁世凯淡淡一笑道:“往事都如过眼云烟,都是因袁某之故,才失去朝鲜,这让袁某痛心疾首,袁某真希望能像贤弟一样,领兵击退倭人的进攻,以图赎罪啊,贤弟这样的青年才俊,这是袁某所敬佩,希望结交的。”
袁世凯果然善于笼络人心,这短短的时间之内,他对魏季尘的称呼就一变再变,从原来的老弟,变成了贤弟。
袁世凯还待再说,他手下官员却已经为魏字军准备好了粮饷枪械,上来向他奏报。
“贤弟,大哥敬佩你的为人,为你在这清单之上稍微添加了那么一笔,还请贤弟不要推辞,这只不过是大哥的一点小小意思,只要贤弟能够在战场之上帮大哥狠狠揍一翻倭人,就算对得住大哥这番好意了。”袁世凯附在魏季尘耳边,轻声说道。
袁世凯这个管粮饷武器的官,其实是个最好上下其手的职位,要不是他野心过大,一直希望领兵的话,只要那么短短几场战争下来,他就会成为富翁一名。
魏季尘想不到袁世凯竟然会特别照顾自己,无论什么原因,这都是一个莫大的情分啊,魏季尘这么一想之后,又觉得不对,自己怎么好像对袁世凯生出了感激之情来。
看来这个老袁的手段还真是了得啊,慷朝廷之慨,赚取我魏季尘感激之心啊。
明白过来了的魏季尘还是一脸感激的说道:“大哥如此看重,以后有何需要说话的地方,但请知会一声,我魏季尘必定竭尽所能。”
袁世凯冷着脸说道:“贤弟那里话,袁某只是和你一见如故,贤弟说这报恩的话只会让袁某寒心啊。”
不愧是做过外交的人才,这话说的,让了解袁世凯底细的魏季尘都觉得心中有些暖暖的。
左右一看,看到别人还在后面等着领取粮饷武器呢,魏季尘只好一抱拳道:“大哥今日事务繁忙,改日大哥有空的话,小弟一定登门拜访,一醉方休。”
“贤弟慢走。”袁世凯含笑点头回道。
魏季尘手一扬,一营人马便抬的抬,拖的拖,拿的拿,将刚清点出来的粮饷武器拿了个一干二净。
袁世凯看到魏季尘只要一个动作,这魏字军的军士便令行禁止,没有丝毫犹豫,不由又是一阵羡慕,要是自己也拥有这支军队,那该多好啊。
第八十四章毁人不倦
京师,辽东之战并没有影响京城百姓的或悠闲或劳累的生活,大街上,依然有自认风雅之士,提了个鸟笼,悠闲的天坛等地周围走去。
当然,也有劳苦百姓早早起来做生意,吆喝声,人力车的汩汩声音,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片繁华景象。
京城的百姓已经练就了一幅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豁达气度,就算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城那会,还有无数的百姓围上去观看、惊奇,唯独没有害怕。
这辽东的战争不说离他们的生活甚远,就算离得近了,他们也会继续该干嘛干嘛,小人物改变不了时局,大人物虽然忧心时局,但是吃吃喝喝却不能放下。
只留下一帮心忧天下的热血志士徒伤悲。
《万国公报》京中主编林知行早早便来到了报社,万国公报总部在上海,主办人是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是在中国发行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份杂志。
从李鸿章、张之洞这些重要的政府官员到日本天皇都长期订阅这份杂志。后世孙中山所写“致李鸿章书”,“上李鸿章书”也都在《万国公报》上发表。
在1876年,清政府表彰林乐知的贡献,授予他五品顶戴官衔,万国公报随之也影响到全国,在一些大城市都设有分社,尤其值此甲午战争之际,京师的动静更是引起世人关注,万国公报在京分社人员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嘉之,前方有什么新的消息吗?”林知行一进报社门,便询问起辽东的中日作战事宜。
中日两国开战至今,震动整个亚洲,世界列强各国极为关注,看着这个老大帝国和亚洲新兴之国的战争结局到底如何,都等着插手进来分一杯羹。
在中日两国开战之前,亚洲主要是俄国和英国两国争霸,其他各国插不上手,
现在由于中日交战,亚洲这潭死水被搅浑,各国都想从中渔利,不说欧洲老牌帝国德国、法国,就是美洲新兴大国美利坚合众国也不放过这个机会。
纵横捭阖,合纵连横,一场无烟外交鏖战早就在中日两国展开,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不过,战事的发展让各国无不目瞪口呆,原本看好的大清,不但连属国朝鲜都丢了,现在连他们自己的辽东也被侵占了一大半,大清军队一败再败,现在各国都在等待着两国何时停战,而自己又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利益。
对牵动各方注意的中日甲午之战,中外报纸也是积极报道,或发表评论出谋划策,或呼吁双方停战。
钱嘉之是报社内专门收集中日战况及其情报的编辑之一,听到林知行的询问,不由叹了一口气道:“淮军自丢失旅顺之后,又丢失了盖平!朝廷上下不能一心,是战是和漂浮不定,我中华危啊。”
“难道我堂堂中华,就抵挡不了倭寇的前进的步伐,辽东方面难道没有一些好的消息吗?”林知行记起前不久刚取得了一个草河口大捷,辽西节节败退,他对辽东还存在些许期盼。
“辽东,东路大高岭守军倒是击退了倭寇的几次进攻,不过听说西路又丢失了岫岩,守军退至析木城。”钱嘉之一脸沮丧的说道。
魏季尘歼灭倭人两个骑兵中队的战绩就因为岫岩城的丢失消息而被淹没了,就算他赢了一场战斗,但是改变不了岫岩城丢失的大局,别人只会记得中国军队退往析木城,谁会记住在撤退的途中,中国军队小胜了一次呢。
林知行越听越郁闷,愤慨的说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到了真上战场的时候,这些军队一个个都像是霜打的茄子,萎靡不振,那个魏季尘呢,上次朝廷不是把他夸得上天入地了吗?”
魏季尘是躺着也中枪,就算他再厉害,手上也只有一千来人,怎么能改变的了清军全线溃败的战局。
魏季尘不过是李鸿章和光绪推出来,鼓舞全体军士抗战士气的一个典范而已。
“魏季尘!”钱嘉之想了想,忽然说道:“你不说我还忘了,京报上面正好有一篇文章是关于他的。”
京报原本是官府邸报,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了半官方的报纸,已经公开销售于民间,只要付钱便可订阅,当然,上面刊载的大部还是皇帝谕旨、大臣奏章和政府文牍。
由于是半官方的报纸,各地报社对上面的消息当然是时刻关注了,一些报社发现上面有价值的文章,便会转载。
“哦,让我看看。”林知行原本就是随意抱怨的一句,他也知道,魏季尘只是一个小小的将领,又不是全军之统帅,当然改变不了大局了,没想到一问之下还真有他的消息。
钱嘉之从桌上翻到今天刚发行出来的京报,郑重的递给了林知行。
林知行粗略扫了一眼,几个版面大多说朝廷如何如何积极抗击倭人,这个向朝廷表示愿意带兵前往辽东,那个表示愿意以死报国,在就是一些奖赏前线有功将士的嘉奖令,看起来索然无味。
直到翻到背面,林知行方找到与魏季尘有关的一篇报道。
“我大清名将魏季尘俘虏一批倭人士兵,这批倭人士兵在老佛爷和皇上的感召之下,纷纷表示愿意加入我天朝上国,并且对挑起战争的倭国表达愤怒之情,倭国不顾国内百姓死活,一力挑起战争,致使两国百姓蒙受了巨大的伤害。希倭国政府不要置若罔闻,不顾百姓之死活,继续发起战争。”
后面就是那篇松田野人下笔,李云飞代为润色,众多倭人俘虏共同署名的投诚书。
魏季尘让回后方的军士把此投诚书先是交给了李鸿章,李鸿章得到了之后,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打击倭人士气的机会,马上便指示发表在了京报之上。
日本毕竟国小民穷,虽然在战场之上连战连捷,但是支持不起长久的战争,战争发展至今,普通民众已经承担不住了,日本不少地方都爆发了农民起义,社会也变得动荡不安。
松田野人这篇投诚书中的一些内容,也代表了日本一些下层民众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