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义还没起床,已经醒来,正在为太原城久攻不下心中郁烦,闻侍卫来报,赵德昭求见,赵匡义心中不悦,又闻赵德昭是带着马峰的儿子马敬忠求见,这才心中一喜,连忙在近侍的侍候下,起床洗漱,召赵德昭和马敬忠晋见。
赵德昭和马敬忠进了院子中的客厅,赵匡义在几名侍卫的拥护下,从后厢走了出来。
马敬忠上前拜见赵匡义。赵德昭在旁边,向赵匡义诉说了一遍经过。
赵匡义大喜,对马敬忠道:“朕为结束中原疆图分散的局面,不得不出兵伐汉,眼看着双方将士死伤甚重,朕也是于心不忍,一再劝你们汉主归顺,都没得到回复,现在你能前来,说明事情有了转机,朕心中甚喜,你放心,只要你们打开城门,归顺大宋,朕不但可以保证城内将士百姓的安全,还会保住你们汉主的富贵。”
马敬忠道:“末将代太原城的百姓谢谢陛下的恩德,不过,我汉主虽然有心归顺,但仍有所顾虑,尚需末将和家父做一番筹谋,才可成事。既然陛下答应可保我汉主的富贵,还请陛下修书一封,由末将带给我汉主。”
赵匡义道:“这有何难。”
赵匡义当下写了劝降表,承诺刘继元只要投降,便可保爵位,并保证不杀害百姓。御笔写好之后,又盖上国玺印盖,交给马敬忠。
马敬忠恭敬接过。
赵匡义道:“既然马老将军肯归顺,大事可成,朕便下令息兵,今日不再攻城,只等你们父子的好消息。”
马敬忠微一沉吟,说道:“陛下,我父子虽然愿意归顺,但我汉主还未下决心,更有杨继业忠心护主,若是冲突起来,难免会有一番自相残杀。若是汉主不肯投降,杨继业忠于汉主,陛下就算能打败杨继业,只怕也要自损数万兵马。”
赵匡义皱眉道:“朕素闻杨继业英勇过人,如何才能令他不战而降,归我所用?”
马敬忠道:“若要杨继业投降,只有我汉主下令,才能成事。陛下,末将与家父商议,今夜将率人进宫,无论是逼迫还是劝说,都要令汉主归顺,若是成功,陛下可在北城门接受降表。若是不成功,那便是我们父子死了,陛下要怎么做,都由得陛下了。不过,为了引开杨继业的注意力,末将希望朕下今晚出兵,佯做攻打南城,杨继业必然全力防守,便不会阻碍末将父子的行事。”
赵匡义大喜,说道:“如此甚好,就依爱卿之言。”
当下,赵匡义派人去通知潘美和几位重要将领前来,众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商议之后,赵匡义派赵德昭送马敬忠回太原城。
马敬忠回到太原城,被士兵用摇篮拉了上去,见了父亲,拿出赵匡义的御笔劝降表,又述说了一番经过,马峰见了宋帝所写的亲笔信,更加放心,决定起事。
马峰把几位心腹将领,召集起来,说自己为了城内的苍生,决意向宋军投降,若是愿意跟随他的,他感激部下的支持,若是不愿意跟随他,他也不会杀了他们,只是会暂时软禁他们,等到事成之后,便会还他们自由。那些将领知道太原城迟早会失守,早就心中惧怕,听闻主帅要降,自然人人表示愿意追随将军。
此时正值午时,马峰带了几个部下,匆匆前往皇宫,见到刘继元,满脸憔悴地说自己观测到城外的宋军,正在聚集兵力,向南城外集结,判断宋军要大举攻打南城门,可自己因为连日守城劳累,身心俱疲,只怕无力应付宋军的猛攻,希望皇上下令,调杨继业去守南城,自己去守北城。
刘继元信以为真,当下发出调令,调杨继业去守南城门。
杨继业接到调令之时,心中有些疑惑,但他站在城门上向远处观望,果然看到宋军正在向城南集结,他也信以为真。
只有云岚有些怀疑。云岚和熙让一直协助杨继业守卫北城门,听到皇帝的调令之后,云岚认为,临阵换将,兵家大忌,皇上怎么如此糊涂,更何况,北城的将士主力都是杨继业的杨家军,此时宋军兵临城下,不可能把数万杨家将全部带到城南,只能带一些心腹的将领前去,但南城是马峰的马家军,杨继业要指挥马家军,可不像指挥自己的杨家军那样得心应手。她虽然怀疑其中有诈,但无论如何,也没想到马峰会叛乱投敌。
云岚担心杨继业在战斗中,无法指挥马家军,所以自己也跟着前往南城,她身为公主,又是监军,马家军就算不甘心杨继业的指挥,至少不敢公然违抗她的命令。
熙让这些天为了帮助云岚守城,已经疲惫到极点,脑子都昏沉沉的,更不愿意多想其中的疑点,只要云岚去哪里,他便跟着去哪里就是了,更何况他现在只有辽国十几个部下,无权干涉汉国的内政。
杨继业和杨延昭父子,带了十几个心腹将领,和云岚熙让等人,一起赶到南城门。
马峰与马敬忠早就等侯在南城城楼上,亲自迎接云岚和杨继业。杨继业与马峰不但是汉国的两位柱国,也是儿女亲家,自然不会怀疑马峰已经决心叛国。马峰迎接了杨继业,相互交换了兵符,带着马敬忠和一些心腹将领,前去守北城门。
这样一来,原来守北城的杨继业,换为守南城门,原来守南城的马峰,换为守北城。
马峰父子之所以让皇上调换杨继业的岗位,就是因为驻守南城的都是自己的马家军,就算交出了兵符,马家军的那些将领,也不会听从杨继业的调度,杨继业无法指挥动守城的将士,到时侯自然无法造成打开城门迎接宋军的阻力。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马峰令马敬忠防在北城门,自己率领了二百精兵,再次再赶赴皇宫。此时的马峰,变得神采奕奕,完全不是上次进宫时身心俱疲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