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穿越之青青麦穗_205
    将叶先生一行安顿好,白天,叶先生照例在学堂给学生讲学上课,等先生空闲了,西远又是给做好吃的,又是陪着先生去村里村外溜达游玩。
    如今,莲花村里面的风景也不错,不过,外面人一般二般的进不来。
    村里人现在起新房子,都不是找个地方盖就行了,必须经过村里里正同意,当然,程义不是故意难为人,主要是想将村子统一规划一下,将方位不正,影响布局的院落,趁着那户人家起新房,给清理掉,然后将村里的道路,规划成整齐的三纵五横,路面发动村民铺垫平整,用村里共用款项,铺上水磨青砖,路两边统一栽种着果树,果树底下,是各种花花草草。
    一进村子,只觉得干净整齐,屋舍俨然,这哪里是普通的乡村,比彦绥城还要讲究。
    村里的围墙,这两年,银钱充足了,程义组织人力,里外两面,分别包了一层青砖墙,因此,围墙墙壁更加坚固美观。而且因为墙壁加厚,村里人可以没事登上去眺望周围的景色,那可真是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先生,您慢点。”西远搀扶着叶先生,顺着围墙里层修建的台阶,慢慢登上墙头。
    ☆、第159章 学馆
    叶先生在西远的陪伴下,一步一步登上围墙顶部,墙的四角,程义带人分别修了个角楼,既可以赏景,亦可以给看守的人瞭望休息之用。
    站在角楼上,骋目四望,莲花村四周美景尽收眼底,“真是姹紫嫣红开遍,翠色苍苍如锦!此一观,梦里江南尽忘却。”叶先生不禁感叹道,他是江南人,虽因当年事,情伤心伤,有生之年不肯再回,但是,对江南的思念,却不曾因此消减。
    莲花村远处近处,野花加上村民们种植的扫帚梅花开得五颜六色,像一条条五彩斑斓的彩带,配上路边的果树,似锦带镶的绿边儿;然后就是葱葱茏茏的庄稼,蓊蓊郁郁的树林,深绿浅绿豆绿草绿苹果绿……,层层叠叠,仿佛一幅用最好的丝线织就的绿色锦缎。
    再配上蓝天下翱翔的鹞鹰,空中带着哨音的白鸽,蓬草树林间叽叽喳喳的鸟雀,真是锦绣田园,好一派北地风光。
    “先生,您看,我们莲花村美吧?”西远贼兮兮地问。
    “当然,这是叶某自来北地,见过的,最美之景了,不逊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叶先生手捻长髯,点头赞赏。
    “先生,您看:住在我们这里,瞧好景色,只需步出家门;若想呼吸新鲜空气,清晨漫步杨树或者松树林即可;休闲养性,水渠边持一鱼竿,垂钓;满足口腹之欲,路边庭院,果子和菜蔬随手可摘……”西远掰着手指头给叶先生讲莲花村的好。
    “是啊,先生,许多才俊都来我们这儿欣赏美景,若是想吟诗连对,文章辞赋,自然可雅会贤集,曲水流觞,畅怀叙情。”西勇是个机灵鬼,差不多已经猜出来大哥的用意了,接话道。
    叶先生过来,他跟县学请了几天假,一路陪同;同时,莲花村另外仨举人,西韦程南王柱,也都放下手头忙活的事,跑过来陪着叶先生;还有考中秀才,却一直没有考中举人,仍然锲而不舍的秋阳,以及从军后又归来的卫成。
    前年,卫成回来,亦曾专门拜望叶先生,说到底,如没有当年叶先生倾力相助,查到卫成可能在平王虎豹骑中,西远就不会确定到寻找目标,当然也不会有后来永宁关兄弟相遇,及如今的两相厮守。
    这些,西远都跟卫成讲过。卫成对先生的恩德,始终铭记于心。
    “长山啊,既安然归来,前事种种,已若浮云,安心过好当下才是。”当时,见到五年后归来的卫成,叶先生用他那看透世情的双眼,注视眼前的学生,语重心长地道。
    卫成听了,躬身应是。
    叶先生,当世有名的大儒,西远和秋阳曾经帮助查找资料,先生花费近十年心血,撰写的《大燕古今服饰考》,去年冬天,已经完成。
    西远帮着先生校对,并且联系书坊付梓刊印。据说,此书刚刊印半年,便流传到京师及江南,那些研究学问的大家,如获至宝。如今,中原以及江南一带,因叶先生的书,颇有洛阳纸贵的势头。
    沉寂二十多年后,叶先生再次声名鹊起。
    那些宿儒,抚摸着先生的新书,想起当年事情,忍不住老泪横流,多年来旧识杳无音信,本以为叶逋叶志远已经命丧北地,不料想,竟然在潜心研究学问。
    细观全书,除了对学问的探讨,各人的遭际竟然全无半点提及,清和先生对学术孜孜以求的态度,怎不叫人击节而赞。
    曾有先生的仰慕者,专程从京师或者其他地方赶来,只为了能见先生一面。
    不过,叶先生自己不以为意,做学问于他来讲,已经不是为名为利,只因个人兴趣而已。由此,丝毫没有为外界的追捧所累,谢却一切拜会,一心一意为下本书《大燕古今车舆考》做前期准备。
    别人仰望其名,投其门而不得入,他们这几个曾经的弟子,哪里敢在先生面前自持身份?任你英雄豪杰,秀才举人,哪怕是状元榜眼,在这样德隆望尊学识渊博的先达面前,都忍不住变得谦卑。
    大家陪了两天,叶先生不肯让他们再来,只吩咐,每个人该干啥干啥,不必为了他放下正事儿,有长关陪着就好了,大家俯首遵命。
    西勇因为正在读书,有问题还要请教先生,因此成了特例。不过,今天除了西勇随大哥陪着先生外,莲花村的里正,程义也一起跟着登上角楼。
    “嗯,长关长飞说的不错,此处风景绝佳,田园静怡,若能读书赋诗于此,实不负骚人墨客之雅兴。”听了西远西勇的话,先生点头道。
    “先生若肯,我莲花村当倒履相迎,亦可在先生心仪之地,为先生及学子,建一馆舍,先生可放心于此读书授业。”程义躬身道,只这两句话,弄了他一脑门子汗,这是昨天西远找他商量时候,教他说的,程义背了一晚上,觉都没睡好。
    对叶先生,程义是无比尊敬的,他识字不多,大都是程南读书后教他的,如今做了里正,正好能用上,所以,本身对读书人有一种天生的好感;加上先生亦是程南的授业恩师,程南能考中举人,多赖先生的教导,程义心存感激;同时,程南没事儿在家里跟他爹讲过,叶先生在当世学者中,颇有名望,程义虽然不大懂,但是,通过程南的话,有一点他很明确,先生是个很出名的、了不起的人,因此,心存敬佩;而这样有名气有学识的人,却谦逊有礼,即使对他一个小小的里正,也是亲切和蔼,没有半分傲慢之情,不能不叫人心服?
    所以,抛弃西远跟他讲的,叶先生如果在莲花村开馆授业的好处不提,程义自己本身,也是欢迎的。
    “此话怎讲?”叶先生含笑注目眼前的仨人问道。他就说嘛,长关那么费劲请他来,不能光是为了赏风景,一定有猫腻在里头嘛。
    “咳咳,”西远见先生那意味深长的一笑,就知道自己的小把戏瞒不过先生,怕先生不高兴,心里难免有些惴惴,“先生,您看,我们这儿这么好,您来我们这里写书授业呗,每天我们还可以陪着您漫步阡陌,请教诗书。”
    “对,先生,那样,我也不用去县学读书了,在家请教您就好。”西勇紧忙添柴禾,帮大哥怂恿先生。
    “先生,我虽然是个大老粗,但是听程南平时讲,读书须有三境界,环境清幽,往来人雅,俗事远离,嗯,”剩下的程义不知道怎么往下说了,和读书人说话只能憋着说,真是不擅长啊!
    “是啊,是啊,先生,不被世俗缠绕,方能专心治学,我们这里,即可以了解接近百姓日常,又有美景可赏,在此开馆授学,当是乐事。”西远急忙接话道。
    “里正与长关之意,老朽已经知晓,容叶某三思如何?”叶先生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是提出要想一想。
    西远和程义当然不敢强先生所难,因此,急忙点头。
    叶先生在莲花村待了半月之久,西远陪着先生,赏遍了莲花美景,吃遍了莲花美食。每日里除了陪先生就是琢磨怎么陪先生。
    他这一陪叶先生,就没有那么多时间跟卫成厮磨,把卫成愁的呦!不过,却没敢跟西远尥蹶子,说白了,西远陪别人卫成可能会吃味,陪叶先生他可不敢。
    卫成对叶先生除了敬仰,还有一份感激之情在里面,若没有叶先生当年相助,他和西远不会有今天,即使最后能走到一起,不知道要多经历多少磨难与苦痛。所以,卫成只能做“贤内助”,把家打理好,将几个小的哄好,让西远可以不分心的陪伴先生。
    半个月后,叶先生招来儿子和几个孙子,跟他们讲了自己的决定,先生同意来莲花村授业,叫他们或是在彦绥生活,或是来莲花村,随意。
    几个人对先生的决定没有丝毫异议,知道先生做下的决定,必经过深思熟虑,他的儿子,叶嘉豪,表示愿意随先生来莲花村,彦绥那边由其长子叶昕掌管就可以,先生点头应允。
    至此,莲花村为叶先生建学馆一事算是定了下来,当天,西远陪着先生,还有程义加上西韦卫成几个,一起交杯换盏,喝了个痛快。
    程义是个办事爽利的,先生点头后,他马上组织人力物力,着手学馆事宜。不过,建个学馆可是和建各家建房舍不同,因此,一直到第二年暮春,学馆方完全建好弄妥当。
    地点是叶先生选的,他是当世大儒,于《周易》等亦通晓,说白了,那也是儒家学说的一部分。
    先生选的地址,离莲花村四五里路,距莲花渠比较近,学馆南面走上几百米就是莲花渠,守着几亩杏林,一渠碧波,当真是个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