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飞想到这里就把农业部部长——茶叶王找来,此时茶叶王身居华夏帝国农业部部长的要职,林飞觉得这个时候已经不能再叫他的绰号了,于是帮茶叶王取了一个新名字——王丰华,“丰华”寓意“丰收的华夏”,和他农业部部长的身份十分契合。
王丰华来到林飞面前,谦恭地说道:“陛下找我来有什么事情要吩咐?”
林飞问道:“华夏帝国的几个省有多少渔民?你统计过没有?”
王丰华答道:“曾经统计过,各个省的渔民加起来,大约有十五万人左右。”
林飞说道:“那好,你现在立刻在农业部的下面设立渔业司,专门管理这些渔民,他们的渔船应该很破旧了吧?给他们发放渔业补贴,让他们去修渔船,多多捕鱼,明白了吗?”王丰华答应下来,告辞出去。
林飞又给商务部发去一封电文,让商务部下发通知,从即日起,凡是经营水产品商店,应纳税总额减少百分之十,林飞这样做是通过减税增加商店购买水产品的积极性,让商店的经营者去多多购买水产品。
林飞把存粮的事情安排完毕,随后开始准备进一步的扩军计划,林飞在进攻宿务岛之前曾经制定了一份军力发展计划,在那份计划中,林飞把步兵扩充到三个团,又陆续增加了通讯兵、炮兵等专业兵种。
在林飞进攻宿务岛的这二十多天里,军力扩充计划已经执行完毕,此时林飞的军队总规模已经达到5000余人,其中步兵三个团,共计3780人,其余为各个专业兵种。
林飞知道马尼拉的守军有17000多人,因此认为,此时的兵力已经不足以打下马尼拉,于是他决定,步兵再扩编成六个团,总计7560人,这六个团编为两个旅,由牛大龙和魏泽龙担任旅长,牛大龙的弟弟牛大虎则在第一旅担任副旅长。
林飞又把两个炮兵连扩编成两个炮兵营,每个营装备十五门hp-1型迫击炮,炮兵营由旅一级的指挥机关亲自指挥,在林飞的时代,hp-1型迫击炮也就是连一级的支援火力,不过此时林飞的炮兵还不够强大,所以hp-1型迫击炮也能担任旅级支援火力。
林飞又把通讯连编入了两个旅,又把工兵连扩充成了工兵营,归自己亲自指挥,还建立了师属通讯连,林飞为了加强军队的运输实力,把后勤兵扩编成了两个营,总计840人,统归自己指挥。
这些兵种都扩编完毕,扩军计划的“压轴大戏”就开始了,那就是师属炮兵团。师属炮兵团装备hp-2型75毫米口径*炮,装备数量十五门,由原来的炮兵指挥官赵猛刚亲自担任团长。
*炮的威力比迫击炮大得多,系统也复杂得多,需要的后勤保障装备自然更多,其中比较麻烦的一样东西就是马。
林飞此时没有制造内燃机的能力,无法制造汽车,把*炮装在行走底盘上做成自行*炮更是想都不敢想,因此只能用驮马来牵引*炮,在林飞设计制造出充气轮胎之后,hp-2型火炮对地面的压强大大减小,不容易陷入地面,因此只需要一匹驮马就可以拉动。
虽然牵引火炮只需要一匹马,可是牵引炮弹车的马却要七八匹,再算上备用的马,一个炮兵团就需要驮马两百多匹,马一天要吃二十斤草料,两斤豆子,豆子是必须要吃的,否则马没有力气。
这样算下来,炮兵团光是马就要消耗大量物资,这还没算喂养这些马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也就是现在华夏帝国强大了,才能承担得起这么大的成本,如果是在林飞打地盘初期,这些事情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经过一系列军力扩充之后,林飞的军队数量达到了11000人,人数上虽然还少于马尼拉的西班牙军队,不过军队贵精而不贵多。
林飞在进行进攻马尼拉的军事准备时,舆论方面的准备也没有放松,林飞在打下棉兰老岛之后就命令炎黄城的印刷厂印制报纸,名字叫《华夏报》,这份报纸是林飞的官方报,上面的文章都是歌颂华夏帝国和林飞的,让众人效忠华夏帝国。
《华夏报》上文章的执笔人是那个写低俗小说的家伙,后来林飞让他改写歌颂华夏传统文化的内容,他写得非常好,林飞于是授意他写一些歌颂华夏帝国的文章,刊登在《华夏报》上,再后来,很多不第秀才被陈福从台湾招募过来,这些人也加入了《华夏报》的写作队伍。
这些不第秀才目睹了清廷的腐败阴暗,一进到华夏帝国就对林飞佩服得五体投地,发自内心地为林飞歌功颂德,渐渐地林飞拥有了一支“笔部队”,这支部队以笔为刀,墨为枪,用文章来引导舆论,让林飞的想法贯彻到华夏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林飞从打下萨马岛就开始进行扫除文盲的行动,由于岛上的菲律宾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于是林飞就让人教他们汉字,他们在和华人的交流过程中,也懂得了不少汉语,因此学习起汉字来也很快。
林飞把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尤其是在陈福大量招募来读书人之后,这个过程就更加快了,华夏帝国里每个七岁以上的儿童都必须进入学校,每个成年人都必须学习汉字,不服从命令者重罚。
在这一系列举动之后,华夏帝国子民的文盲率从百分之九十九下降到了百分之六十五,《华夏报》自然有不少人购买,林飞让自己的“笔部队”在华夏报上广泛宣传马尼拉的华人遭受到的种种不公和虐待,还把历史上多次华人被屠杀事件拿出来写,其中自然少不了发生在1603年的大屠杀。
在1603年的大屠杀中,菲律宾人、日本侨民纷纷站到西班牙人的一边,为虎作伥,最终被屠杀的华人数量超过2万,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听说了这次大屠杀,曾经想要派兵讨伐,可惜最终没能成行。
这些历史事件经过《华夏报》的报道之后,整个华夏帝国同仇敌忾,林飞陛下什么时候出兵进攻马尼拉,解放华人成了华夏帝国民众最关心的话题,街巷、茶馆、剧院,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都在议论这件事情。
林飞却稳坐钓鱼台,不慌不忙,他要等扩军计划完成再对马尼拉发动攻击,这次军队扩充的规模很大,绝对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不仅如此,他还要等待王耀把敌人防御工事的情况发过来,以此最终决定攻击计划。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世界局势也在发生着变化,1895年在国际上是比较平静的一年,西方列强虽然暗中勾心斗角,面上却是一团和气,他们还不知道,二十多年后他们会经历一场席卷欧洲的大战,把世界第一国家的宝座拱手让给大西洋彼岸的美国。
世界上唯一的热点地区就是东亚,在这里,一个新兴的怀揣狼子野心的小国正在吞噬着一个古老而庞大的帝国的最后荣光。
4月1日到4月16日,清廷谈判代表李鸿章、李经方与日本代表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光宗进行会谈,清廷代表落尽下风,日本甚至破译了清廷方面的电报密码,掌握了清廷的所有底牌。
4月17日,清廷与日本在日本马关春帆楼正式签订《马关条约》,清国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这给华夏民族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林飞时代的台湾分裂势力、钓鱼岛争端都发源于此。
清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这笔巨款相当于清廷三年的财政收入,日本在得到这笔巨款之后,推行了普及全民的义务教育,这些教育极大地提高了日本的人口素质,为日后日本全面侵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把国玺印在《马关条约》文本上的那一刻起,一个民族的腾飞和另一个民族的坠落同时加速,日本从此成为东亚霸主,华夏从此沦为鱼肉,任人宰割!
4月18日,台湾士绅丘逢甲、唐景崧联合台湾数千民众,电告清廷,“台湾子民愿人人战死而失台,不愿拱手而让台”,次日清廷回电丘逢甲、唐景崧,“割台湾系万不得已之举。台湾虽重,比之京师,台湾尤轻。限两月,交割台湾。”
在华夏民族惨遭日本蹂躏的时间里,林飞的造舰计划,各个武器装备发展计划和军队扩充计划都在顺利进行。
4月15日,经过近一千个工时的建造,龙级巡洋舰首舰——天龙号在造舰工厂一号船台成功滑行下水,入水之后的天龙舰在拖船的拖曳下,进入一号舾装码头,进行最后的舰身设备安装,两天之后的4月17日,云龙舰也完成舰体建造,在二号船台下水,进入二号舾装码头安装设备。
林飞亲自出席了两艘战舰的下水仪式,在下水仪式上,林飞鼓励造舰工厂的工匠们,虽然现在造出了两艘战舰,也不能松懈,我们需要更多的战舰,现在立刻赶造龙级巡洋舰的三号舰和四号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