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机器局始建于1881年,是清国东北地区唯一一家近代兵工厂,所有设备都从英美购进,具备生产*、*、子弹、步枪的能力,也具有生产蒸汽轮船的能力。
日本在占领吉林后,把吉林机器局当成了武器弹药补给基地之一,更新了大批设备,到日本撤退的时候,具备了月产子弹十万发、炮弹上千枚、蒸汽江轮十艘的能力。
林飞命令部队,接收吉林机器局,在接收之后,找到了蒸汽江轮一百余艘,这些江轮都是日军的,日军为了和俄军争夺松花江,从后方调集了六十艘江轮,又让吉林机器局制造了四十艘,组建了一支松花江舰队。
松花江舰队在华夏军进攻吉林的时候,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因为华夏军都是从陆地上来的,于是日军就把舰队水兵全都改编成了陆军,在撤退的时候,这些用于作战的蒸汽江轮被日军忽略,留在了码头内,日军乘坐运输江轮撤走。
除了渡江准备,第二点就是后勤补给准备,此时华夏军的物资,都是由台湾起运,运输到营口之后转运的,营口是盛京重要港口,距离奉天一百五十公里,运输距离不算远,可是从奉天到吉林,距离一下子增加到了三百多公里,运输距离陡然增加,后勤压力急剧增大。
幸好日本人修筑了从奉天到吉林的铁路——奉吉铁路,华夏军的物资运输方便多了,不过日本人在撤退的时候,把铁路破坏得很严重,修复铁路,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华夏军不能渡过松花江,攻击俄国人。
于是林飞命令东北方面军总司令李明白,停止进攻,积蓄实力,等奉吉铁路修好,再进攻俄国人。
此时是1901年7月,距离十八国对华夏宣战已经过去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华夏军击溃了日军,击溃英国组建的入侵云南的多国联军,还对缅甸的英国人进行了凶狠打击,更是对日本本土进行了猛烈轰炸。
林飞开始思考下一个进军方向,北面,蒙古大帝国的存在始终是心腹之患,虽然内蒙古的几个亲王同意臣服华夏帝国,内蒙古足以成为防御蒙古大帝国和俄国攻击的屏障,可是华夏帝国对内蒙古的掌控并不强,一旦俄国和蒙古进攻,内蒙古的亲王说不定会倒戈相向。
自从蒙古大帝国宣布独立,林飞就一直宣称蒙古自古以来就是华夏帝国领土,不容许任何人的分裂,可是林飞一直在说,一点实际行动都没有,这让林飞颜面无存。
想要进攻蒙古大帝国,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蒙古的面积很大,又有俄国人在背后撑腰,要打蒙古,就要和俄国全面开战,林飞打算先不进攻蒙古。
东面,华夏军正在和俄军隔着松花江对峙,想要进攻俄军,需要等到两个月之后。
驻韩国日军态度不明,不知道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反攻华夏军,而华夏军一时间还没有能力进攻朝鲜。
南面,缅甸潜艇与反潜艇的战斗仍然在继续,林飞将最新入役的四艘地狱级潜艇投入了战场。
在潜艇的绞杀之下,英国在缅甸的殖民经济一落千丈,在缅甸拥有巨大利益的资本家们,损失无数,这些资本家拼命鼓动英国政府,对华夏帝国采取更加强硬的手段。
而英国国内,却有另外一股政治势力在压制在缅甸拥有利益的资本家,这就是在非洲和中东拥有利益的资本家,这一派资本家希望英国将更多的军事资源投入到中东和非洲,而不是亚洲,甚至主张和华夏帝国和平共存,平等贸易。
后世的历史学家把这股势力称为“中东派”,中东派的想法得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支持,英国皇家海军是潜艇战的最大受害者,举世震惊的苏禄海大海战,华夏潜艇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多艘战列舰,让英国海军一直对华夏潜艇心存忌惮。
英国皇家海军一直在研制寻找潜艇的声呐,他们在声呐没有研制成功之前,不想冒险进攻华夏帝国,此时的英国皇家海军也在声呐技术上做出了突破,皮埃尔?居里(就是居里夫人的丈夫,压电效应的发现人,压电效应是声呐的重要理论基础)组织的研究团队,为英国海军设计了声呐方案,英国海军正在紧锣密鼓地把方案变成现实。
英国海军按兵不动,陆地方向,林飞也没有进攻缅甸,因为缅甸边境难以大规模用兵,而且华夏帝国对占领缅甸准备不足,对当地风土民情缺乏了解。
西面,就剩下清廷了。
自从华夏军攻克武昌汉阳、洛阳开封,清廷就被压在了中国地形的第二阶梯之上,掌控的地方只剩下陕西、山西、四川、宁夏、甘肃等偏远省份。
清廷被压在第二阶梯上的时间是1900年11月,距离现在已经快要九个月了,这九个月的时间中,林飞把华夏军主力都放在了对抗日本和俄国上,没有对清廷动武,而腐败无能的清廷,也没有能力对华夏军反攻,双方的战线一时间僵持下来。
战线虽然僵持,可是战争准备林飞是一点都没有少做,首先是促进粮食生产,实现华夏军军粮自给,这一点已经实现了,中原地区、两湖地区、江浙地区的粮食获得丰收,在清国驻扎的华夏军,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甚至可以把粮食转运到东北地区,供东北方面军使用。
有了军粮还要有战士,在促进粮食生产之后,林飞就命令华夏军,在清国各省招募兵力,以求达到清国的华夏军完全由清国百姓组成的目标,这样做也是有重大意义的,之前华夏军兵员都是由华夏帝国本土人员组成,这些人肯定会想家,长期在异域他乡驻扎,必然影响战斗力。
这个目标完成得还算不错,驻扎在清国的华夏军,华夏帝国本土人员组成的部队只有百分之二十,其余人员都是从清国招募的,从清国招募百姓组成的华夏军,已经有二十个师,三十万人,这些部队在清国各个省份驻守,相当于华夏帝国的主力师和守备部队。
最后是武器装备的生产,新招募的三十万兵力,需要大量武器装备,这些武器装备,不能都依靠华夏帝国的工厂生产,林飞把清国原有的军工厂利用起来。
在这个时期,清国建立了一批规模不小的军工厂,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比如说,天津机器局、吉林机器局、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建船政局、汉阳钢铁厂等等,虽然这些工厂的设备比较落后,可是毕竟有厂房,有技术人员,有基础,总比林飞在空地上新建设一座工厂要强得多。
林飞派出技术人员,为这些工厂改进设备和工艺,九个月的时间,这些工厂纷纷重重开工,为新组建的华夏军提供了武器装备。
在这九个月的时间里,林飞还依托华夏帝国的人员和设备,在清国沿海地区建立了五十余座工厂,包括炼铁厂、炼钢厂、机械加工厂、化工厂等等,全部都和军工生产有关系。
在这些工厂的支撑下,新组建的华夏军纷纷装备了lbq-1型步枪、hp-1型60毫米迫击炮、sld-1型*等等武器。
不过新组建的华夏军炮兵比较弱小,一个师才装备了十五门hp-2型75毫米*炮,没有装备hp-3型105毫米*炮,这是因为炮兵是技术兵种,发射的时候需要很多数学计算,清国百姓很多都是文盲,训练炮兵需要一段时间。
林飞决定,对清廷发动最后一战,打下西安,彻底灭亡清廷。
如果西安被林飞攻下,那么清廷就只能流亡国外,彻底沦为一个流亡政权。
可是想要攻克西安,却并不容易,此时华夏帝国占领了洛阳,从洛阳进军西安是距离最近的,如果不走这个路线,还可以先进攻山西,从山西进军,或者是绕过山西,从陕西北部的黄土高原进军,路线都很长,华夏军无法承受。
从洛阳到西安,中间有一座险要关隘——潼关,潼关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三国时期,曹操欲取关中,结果被马超、韩遂挡在了潼关;唐代安史之乱时期,哥舒翰镇守潼关,被迫出关迎战,最终惨败,潼关被破,唐玄宗仓皇入蜀……
潼关两边都是高山,中间只有一条窄窄的驿道可供通行,如此凶险的地形,诗圣杜甫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清廷再腐败无能,也知道潼关是阻挡华夏军的唯一屏障,于是派重兵镇守潼关,镇守潼关的将领,更是选择了袁世凯,袁世凯在晚清诸将之中,算是一员勇将了,他把部队部署在关城和两侧高山之上,华夏军想要攻克潼关,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