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4章
    戴凤翔介绍说道:“去年七月份和十二月份时,中央政府分别调派了两支部队入豫。第一支部队是原来驻防河南省内的第十一镇,该镇在赣宁战役时调往湖北布防,后来因为省内民乱又急忙抽调了一个旅回援。该旅旅长徐劲勋,部队刚刚沿京汉线北上,却不料在许昌城外遭到白朗主力部队伏击,全军覆没。徐劲勋已经被张都督枪决了。”
    袁肃深深吸了一口气,脸色阴沉却没有说话。
    戴凤翔于是接着说道:“十二月时从安徽又调来一支部队,本是第十四镇刚刚完成改编的陆军第十四师,是参谋本部军事参赞、接任蒋先生出任保定军校校长的曲校长部。一开始还能帮助一些局面,可是随着民军势力越来越大,而且各路民军化整为零,甚至还渗透到安徽省,十四师一时无法顾及全局,战况愈发被动。”
    他口中所说的曲校长正是现任保定军校校长曲同丰,袁肃之前还在北京见过对方,却没料到曲同丰人在北京,部队却在河南这边参与围剿白朗起义。也不知道是把部队委托给师部管理,又或者是其在北京远程坐镇指挥。
    “那现在十四师是什么情况?”蒋百里问道。
    “十四师目前主要还是在镇防河南与安徽边境,周围有好几路民军在活动,若是主动出击反而会被民军牵着鼻子到处跑,所以只能原地固守,几乎是动弹不得了。”戴凤翔说道。
    “眼下河南省内有多少城镇沦陷了?”略微停顿了一阵,袁肃继而又问道。
    在动身南下之前,他是做了一些功课,了解到白朗起义目前对各省造成的影响。
    可以说白朗起义不像是一般的土匪活动,攻击一座城镇抢完东西就跑。这种农民起义性质的军事行动,作战的目的是在攻城略地。据说白朗最强大的时候,曾经一口气连克八座城镇,俨然成了占地为王的“土皇帝”。
    对于官府来说,他们不单单是要搜剿躲在深山里面的民军,还要将那些沦陷的城镇夺回来。虽然说最近一段时间民军的声势有所消减,之前被攻占的大城镇一一都收复回来,而民军也化整为零分成了好几路开始打游击并且进行战略转移。但是在一些偏远地方的小城小镇,依然是被民军牢牢掌握着。
    正面攻打城镇还算是容易的事情,比起潜伏在山林里面,最起码目标更为集中。可偏偏就是这样,官府都拿民军没有办法,之前那些被攻占的大城镇,大部分是白朗等人主动放弃,这才让官府得到机会收复。至于还被民军占领的城镇,官府根本不会也不敢贸然采取行动。归根结底一句话,整整一年应付民军的攻势,各地官府早就被打怕了。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西南山区好一些镇子都是被民军控制,要说大城镇的话,昨天开封那边还发来电报,说商丘是被民军占领的,安徽那边也发来电报,还说在毫州附近也有几个县城被民军胁持。”戴凤翔说道,不过他的语气带着很多怀疑的成份。
    “商丘?毫州?你们从淮北出发,不是正好要经过商丘和毫州中间的地方吗?”袁肃同样感到很是疑惑,他加重语气追问道。
    “正是。十四师目前就驻扎在永城、夏邑和汤县这几个地方,之前他们也发来电报说商丘是肯定被一支民军占领了,但是他们不敢确定毫州的情况。本来我部行军的时候,也是很担心会在途中遭到不测,所以一开始的计划是绕道到直隶省。但后来淮北的一个商号刚刚跑商回来,表示商丘没有民军,最起码南边是没有发现有什么情况。最后我们第三旅分了三批次,骑兵先行勘探,直到抵达开封都没有遇到敌人。”戴凤翔解释的说道。
    “开封那边为什么会认为商丘有民军出没?”蒋百里问道。
    “就在上个月月底时,张都督麾下一个骑兵团还在宁陵与民军发生交火,骑兵团侦查到这支民军退回了商丘城内。”戴凤翔说道。
    “总之,这件事不能掉以轻心。”袁肃缓缓的说道。
    随后,戴凤翔又把整个河南政府军阻敌的防线做了介绍。河南省内除了之前所说的曲同丰十四师之外,另外就是正在筹备的中央陆军第十师张锡元部,和中央陆军第十一师何丰林部,以及张镇芳本人都督府陆军第十九师部。张锡元和何丰林的两个师目前还没有正式挂番号为中央陆军,仅仅只是在司令部设置了中央陆军两个师的筹备处而已,无论是建制还是人员编排,基本上还是保持着之前的旧有体系。
    正因为是正在筹备中央陆军的过程,所以张锡元、何丰林以前的番号已经摒弃了,但新的中央军番号还没有配备,所以到头来还是无名部队。在开封和发往北京的官方电文中,也只是以“张锡元部”、“何丰林部”做为代称。
    此二人麾下各有两个旅的部队,从去年接到命令开始扩编后,兵力分别从三千人扩充到五千人、四千人扩充七千人。当属何丰林部兵力最多,但论军事装备却是张锡元部最好、最齐全。这两路人马原本是袁世凯寄托于希望的部队,也是袁世凯钦命的嫡系部队,然而之所以让袁世凯雷霆震怒,反而正是这两路人马不争气,与白朗民军作战一年之久,大小战斗二十余此,竟无一次获胜。
    最惨的一次就是在许昌驰援徐劲勋一旅时,张锡元最精良两个团居然走错了方向,不仅间接导致徐劲勋旅全军覆没,更是给了白朗主力军喘息的机会,调头过来打了一个反包围。张锡元这两个团被击毙三百余人,一名副团长、两名参谋官阵亡,辎重物资被劫走大半。
    想来袁世凯是为了顾全这两支即将挂牌成立为中央军的部队的面子,以免让外国人和南方以为“中央军”不过如此,所以只好让张镇芳来背这个黑锅,通电痛斥张镇芳指挥不利。而事实上张镇芳部那会儿龟缩在开封,当时是真的因为商丘沦陷,而尚且距离开封部过百余里之近,所以担心的不得了。
    经过数十次的惨败,张锡元部已经元气大伤,从去年九月份便坚守郑州不出,直到后来白朗从许昌撤退后,才分出一部分人马接管了许昌。
    至于何丰林仅仅比张锡元要好一点,之所以说好一点,那就是没有像张锡元那样因为一个小错误而遭到重创。何丰林还算是有骨气的人,在河南所有将领不敢承担围剿山区民军的任务时,他是当仁不让的接下这个重担。
    这大半年的时间,他的人马基本上都集中在西南山区附近,而大部分作战失利的原因也是因为在中央施压之下,不得已贸然组织进山围剿的行动,结果每次都民军伏击成功。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其部坚守西南山区边境,以战略防守和围困为主要手段,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功绩,但却成功截断了民军进入河南中部地区。
    不仅如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正是因为何丰林部的坚守阻截,导致西南山区大批民军断了粮草补给,并与东部的民军彻底失去联系,不得不开始向陕西转移。
    总的来说,目前河南的局势已经缓和下来,但是并不是因为官府镇压有利,相反是白朗考虑到河南省内的局面难以打开,所以主动选择战略转移,这才给官府有了喘息的机会。而除了上述几路部队之外,其余的部队则都是地方州县的旧营,也就是素质最差的一类。要说白朗转移最高兴的,莫过于这些地方州县的旧营了,总算不必再去“出生入死”。
    第三旅的驻地位于城西近郊的一座兵营,之前正是张锡元部的驻地,后来张锡元抽调了人马驻扎到许昌,因此将这一片营区空了出来。
    一行人来到营区,袁肃在戴凤翔的陪同下走出马车,只见营区并不算太大,第三旅三个团近三千五百号人还显得有一些拥挤。营房只有几十间,许多士兵还只能露天搭建帐篷。不过虽然条件不怎么样,但是大营中的秩序井然,营门口站岗士兵也是精神抖擞、姿态昂然。
    对于这一幕袁肃感到很是欣慰,看来郭文远果然是一个会练兵的人,才过了半年的时间就把一支新组建的部队训练的有模有样。当然,有门板不代表有实力,对于第三旅真正的战斗力多少还是有几分悬念,毕竟是一支新旅。
    来到临时的旅部指挥所,袁肃着急全旅营部以上的军官到场开会,他先郑重的将蒋百里做了介绍,表示蒋百里将出任最高军事顾问一职,同时授予其直接参军军事决策的特别权力。随后,他又对目前河南省内的情况做了大概统筹,接着开始讨论第三旅今后的军事走向。
    ------------------------------
    戴凤翔(1881—1962)字钟奇,号光晔,汉族,湖南长沙县东乡(今北山镇)人,国民党早期高级将领、军事教育家。他少怀大志,能文善武,目睹清廷之愚昧腐败,立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张锡元毕业于保定军官学堂,后任定武新建军教习。宣统三年(1911年),任河南新军第二十九混成协第五十八标标统。同年10月,参与镇圧武昌起义,因功升第二十九混成协协统。民国元年(1912年),混成协改组为混成旅,张锡元仍任二十九旅旅长。同年12月,升任河南陆军第一师师长。民国三年(1914年),参与镇压白朗起义。同年9月,改任第九师师长。民国五年(1916年),改任京畿歩兵第二旅旅长。
    第21章,军事部署
    关于这一点,在来的火车上时袁肃与蒋百里已经做了一些讨论。离开北京返回滦州之前,陆军部和总统府军事参议处都找过袁肃谈过南下河南的事情,大致上的意思就是袁肃的部队是第一支带着正式中央军番号入豫的部队,所以政治上的意义远远要大于军事战略上的意义。综合起来而言,中央那边的意思就是“宁可按并不动”,也万万不可“丢人现眼”。
    不难看出,在中央政府看来,袁肃麾下的部队是远远不如张锡元、何丰林的部队,毕竟张、何二人是老资历的北洋宿将,而且单单从带兵的时间上都要比袁肃多得多,简单一句话那就是此二人走过的路比袁肃吃过的盐还要多。
    但是在火车上袁肃与蒋百里的讨论,却一共总结了三个军事走向,其一是遵照中央政府的命令,采取保守的姿态坐镇郑州,等到省内民军势力消弱之后再另选机会行动;其二则是按照袁肃一开始的计划,专心经营向华中腹地的跳板,在河南开拓一片地盘出来;再者就是积极参与围剿民军的军事行动,争取一战打出名声来。
    此时在临时旅部指挥所内,袁肃并没有把自己的计划全部说出来,只是当着所有军官的面强调中央政府的命令,以及中央陆军第三旅调派到河南省内的意义。他要求各团各营全面做好战备工作,保持最佳状态,随时准备出兵作战。
    之后,则又与各团了解了目前第三旅的情况,包括各项战略物资、后勤物资的储备,以及目前军中士兵对河南民乱之事的看法。大体上第三旅的军备物资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第三旅自行带来的一部分物资,另外一方面则是开封都督府承诺提供的后勤供应。为此,袁肃要求旅部立刻成立一个后勤小组,赶赴开封都督府常驻,随时协调物资的供应问题。
    至于军中士兵们的情况,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虽然贪生怕死是所有人的本性,要让这支新建的部队有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心态,显然是不可能的,最起码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第三旅大部分士兵是淮北本地人,因为郑州与安徽相隔的不算太远,所以这些士兵情绪上并没有不合适。
    根据各团团长的汇总,这些士兵都是刚刚完成训练不久的新兵,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对战争没有很大的印象。
    对此袁肃表示很欣慰,哪怕这些新兵只是因为“不知无畏”,但也能表现出与河南省内的各路部队截然不同的一面,因而要想做出一番表面工作显然是轻而易举。
    在介绍完省内和第三旅内部情况罢了,袁肃便让各营营长先回去,只留下团部以上的军官召开进入主题的军事会议。
    第三旅三个团的团长都是之前第二团提拨起来的军官,算得上是袁肃的老部下,尽管从资历和能力上这些团长有很多地方不够格,然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今后在岗位上一边指挥一边摸索学习。
    关上指挥所会议室的大门,袁肃正式开始讨论此次第三旅的军事走向,部队已经集合到了郑州,今后到底是保守还是积极,总得先确定一个纲领思路才是。在场的军官都不是外人,蒋百里是认同袁肃积极发展少壮派实力,所以不会不赞同更为独立和积极的行动方针。
    事实上在第三旅出兵之前,旅部和各团都已经猜出袁肃的目的,所以现在的讨论几乎没有什么太多争执的地方。他们这些军官追随袁肃,没有什么大的信仰和目标,无非就是希望能够平步青云、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之前二次革命,淮北和淮安建立两个警备司令部,已然彰显了袁肃拓展势力地盘的野心,也已然表现了追随袁肃可以获得列土封疆的机会。
    倘若真的要遵守中央政府的指令,只是在郑州按兵不动,那显然是放着眼前大好的肥肉不去吃,非但如此,还要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慢悠悠的抢着吃去。换做是谁只怕也不会愿意。
    所以会议才一开始,众人便认为应该选择更为积极的军事部署方针,不管是专心的拓展地盘还是出击民军,只要有利可图,都比坐守郑州要好的多。
    当然,即便实在积极进去的方面,众军官还是更倾向于安全一点的单纯发展地盘,毕竟第三旅都是一群初出茅庐的新兵,河南省内的民乱如此严重,好几路政府军都被挫败,让第三旅的新兵上阵多多少少是有让人慎得慌的地方。
    众人围在地图台前,先是沉默后是提意见,提完意见之后又是沉默。
    袁肃自认为自己对河南省内的环境很不了解,无论是民风还是目前民乱发展的趋势,又或者是地理气候环境之类的问题,所有已知的消息都是道听途说,而且仅仅只是一个大概的内容。他看着地图思索许久,就个人而言最理想的地盘首当其选的是信阳,其次是南阳,再其次是许昌。
    然而目前张锡元部能够控制的地方尚且只是许昌,据说信阳同样乱得不行,好几路地方军聚集在信阳城内,连大门都不敢贸然进出。不仅如此,因为信阳是河南最南方的城镇,云集了湖广、豫南一带许多民间势力。比如豫南第一大霸张庆,人称“老洋人”,手下几千号死士,不仅连当地官府要客客气气对待,就连白朗起义的民军也要礼让三分。
    抛开那些自成一体的地方军系统,单单这些民间势力就够让人头疼,袁肃要想占领信阳为根据地,只怕也是一件很大的军事工程。
    至于南阳,一方面是何丰林部队的驻扎地,另外一方面又是民军泛滥成灾的西南山区,若是挺进到南阳那就等同于要跟民军正面交锋,完全有悖于之前所讨论的方向。袁肃并不是畏惧民军,而是他本人对山区作战很没经验,手下的部队又都是新兵,真要在西南山区与民军撞上了,那铁定是要吃大亏。
    许昌就更不用说了,张锡元的司令部就设置在许昌,此人俨然已经摆出将郑州和许昌据为己有的姿态。之前要部是中央政府和开封都督府的双方面命令,张锡元甚至都部想让第三旅进驻郑州。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把方向定在豫南,根据我们手头上的资料,豫南的情况是最为复杂,各方势力都有参杂其中,当真要南下的话一定会费很大的功夫。”这时,蒋百里不疾不徐的开口说道,他的脸色显得很是笃定,说话的语气更兼有一种胸有成竹。
    在场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齐齐的投向蒋百里身上,大家没有开口说话,只是在等待着蒋百里接下来的话。
    “商丘是河南东部最大的城镇,又是衔接安徽和豫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从情报的显示已经第三旅亲自经历过的实地探查来看,商丘虽然有民军出没,但绝对不像预想中的那么严重。该地的民军很有可能北上转移,也有可能就地解散了一部分,哪怕还有剩下的民军盘踞,也都是强弩之末。”蒋百里继续说道,他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
    “先生,您的意思是让我们取商丘?”戴凤翔很是疑惑的问道。他虽然赞同蒋百里刚才的推论,但是这与袁肃所提出的思路似乎有南辕北辙的嫌疑。
    “百里兄,商丘离开封百余里,离安徽也是百余里。在西边有河南都督府,在东边又有第十四师。姑且不论这个地方对我部发展的需要,就算我们拿下商丘,也势必会陷入河南都督府和第十四师的包夹之下,多少是有所不利的。”袁肃说出了他个人的见解。
    “我明白袁都督的意思,十四师此番入豫显然也不希望空手而归。他们劳师动众在河南和安徽交界鏖战这么久,如今只占了几个边境的小县城,当然算不上是得偿所愿。再者安徽现在是倪都督坐镇,新官上任自然是容不下他人的部曲,势必想尽办法要排走十四师。其实商丘、毫州两地的情况最近几个月明显有所缓和,但十四师迟迟不肯采取大规模的反击行动,已经说明有一些问题了。”蒋百里正色的说道。
    大家都明白蒋百里的意思,在外带兵也是一门需要门道的事情,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真的一下子把敌人全部消灭了,那作战部队就没有用武之地。别说中央下拨的经费会回归原来状态,于是无从获利,只说辛辛苦苦打完仗,屁都没捞着,任谁心里都不会感到痛快。
    换言之,商丘的情况其实十四师高层是心知肚明的,无非是故意赖着不走罢了。
    稍微停顿了片刻,蒋百里接着又说道:“但是,曲师长毕竟人在中央,而且段总长和保定军校那边都需要他去打理,应该说曲师长对在河南霸占地盘的想法并不是很强烈。依我推测,他也只是能捡便宜便捡便宜,不能捡便宜也无可无不可。”
    第22章,进取商丘
    袁肃微微的点了点头,承认蒋百里的分析很有道理,然而他又说道:“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我们行军作战讲究的是万无一失,哪怕就算是曲师长本人没有意见,可是难保他的手下不会一意孤行。倒是出了乱子,我们反而也不好收拾。”
    蒋百里摇着头笑道:“袁都督放心,我敢担保绝不会出乱子。”
    袁肃饶有兴致的问道:“是吗?百里兄为何能这么肯定?”
    蒋百里说道:“袁都督难道忘记了吗?我们是中央军,第十四师只是安徽省的陆军师,再者曲师长又是段总长的人,单单这两点,我们中央军与十四师发生矛盾,大总统那边是绝不会折中央军的名声。”
    听到这里,袁肃恍然大悟,他险些把这一层给置诸脑后。当即他哈哈大笑起来,说道:“还是百里兄考虑的周全,我反而忘了还有这一点。”
    一旁的戴凤翔对北洋政府内部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是在看到袁肃欣然的表情之后,也意识到与十四师的矛盾部是什么大问题。出于更为全面的考虑,他犹是说道:“可是即便如此,商丘这个城镇于河南是有一定价值,可于我们未必有什么意义。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商丘要比淮北还要偏北,不仅如此,距离京汉线铁路又隔了一个开封。”
    蒋百里微微笑了笑,看着戴凤翔说道:“钟奇,咱们带兵最忌讳的就是没有全局观念,也忌讳脑子转不灵活。纵观河南目前的局势,越往南边越是错综复杂,对我们来说也越是要承担更多的风险。既然南边不利,我们就不应该见牛角尖似的还盯着这个方向。正所谓‘不得已而退求其次’。”
    戴凤翔沉默了一阵,随后缓缓的点了点头,只是他心中还有几分惦记和担忧,只是又不好意思跟校长先生辩驳,所以脸色还是显出了一股郁闷。
    蒋百里自然是看出了这一点,但是他也没有急着跟去做进一步解释,旋儿又转向袁肃说道:“我之所以认为进取商丘,不单单是因为商丘的风险相对最小,更重要的是一旦拿下商丘对我们来说还能做好门面工作,不可不谓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袁肃问道:“何为一举两得?”
    蒋百里这才进一步剖析的说道:“商丘既然是衔接安徽的重要地头,河南省内的民乱能够扩散到安徽,正是因为民军占领了商丘,打通了这个交通渠道。之前十四师又被民军困在豫皖两省交界处动弹不得,豫皖两省也都因此深知商丘、毫州一带的战略重要性。只要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收复商丘,恢复两省交通渠道,在战略的大局面上是恢复了豫皖两省的交通连接,在本地的小局面上又意味着肃清了豫皖两省交界的民军,可谓是大有噱头可言。”
    听完蒋百里的话,袁肃立刻明白了这其中的涵义,也就是说利用豫皖两省交界的重要地理价值,以及十四师几个月鏖战的辛苦,哄抬此次收复商丘的战略意义。他不得不承认,这的的确确是一次以小博大的大好机会,拿下商丘之后好好做一番文章,势必能是大功一件。
    想到这里,他又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故作感叹的说道:“如此说来,十四师之前辛辛苦苦的作战,反倒为我们第三旅做了嫁衣了。”
    蒋百里点头笑着说道:“没错,就是这样。反正拿下商丘轻而易举,这里的民军也不会像豫南那样泛滥成灾。但是拿下商丘的功绩确实无比重大,这可是一个极好的彩头。就算我们不花功夫去做文章,中央那边也一定会为中央军旗开得胜来做文章。简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俱全,此战势在必得。”
    一开始戴凤翔还是没弄明白袁肃和蒋百里的谈话,只当蒋百里说完刚才那番话之后,他才也渐渐醒悟过来,随即深以为然的点头附和道:“先生果然高见,学生万分佩服。”
    袁肃郑重其事的做出了决定,说道:“如此,那就这样决定下来。我军作战攻略便定位进取商丘,旅部立刻着手安排相关军事部署,做出详细的出兵计划和方案。”
    戴凤翔郑重应道:“卑职领命。”
    从这天下午开始,第三旅临时指挥所便紧锣密鼓的开始策划出兵商丘的方案。进攻商丘无论是从政治还是军事上,都是属于第三旅个人得益的作战,因此在出兵细节上还是需要很大程度的保密。
    为了研究出兵的方案,袁肃当天晚上甚至都没有出席郑州本地官员的设宴,仅仅只是让副官杜预代为参加。郑州本地官员的盛情总不能全部都拒之不理,日后要在河南这边站稳脚跟,多多少少是要与本地官绅有所结交,所以就算本人不能去,也要派一个代表意思意思。
    杜预当晚在宴席上还专门做了透露,表示袁都督刚下火车就要忙着操持军务,一方面是遵奉了上级指令,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尽快为解决河南目前困境出一份力。这些话当然都只是冠冕堂皇的门面话,但也为出兵商丘提供了一定铺垫作用。
    经过一天一夜的谋划,于次日下午的时候旅部总算制订出出兵计划的草案。
    大致上是第三旅要尽快移兵到开封,以开封为基点向商丘发动进攻。当然,事先要与开封都督府协调周全,另外还要避免十四师为了抢功而从东边偷袭。开封都督府那边袁肃还是有把握,毕竟他与张镇芳是亲戚关系,而且此番又是受张镇芳之邀请入豫。再者张镇芳对近在咫尺的商丘肯定大为敏感,势必会全力支持第三旅收复商丘。
    倒是第十四师那边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除了担心十四师会抢功之外,更担心的还是第三旅打到一半的时候十四师会突然出兵,这就俨然等同于坐收渔翁之利了。
    为了避免与十四师发生正面或者间接性质的矛盾,按照出兵计划制订的步骤,第三旅将会秘密的完成对商丘周边地区的包围之后,才会另行通知十四师相关的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