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文彦博是想以番戍的名义把阎王派出去转一圈。等辽使一走,再回来便是。
但是,文彦博忽略了一点。或者说,他没想到这个官家一时失言,自己急心补救引出来的“小事儿”会有那么多人,有那么多的反应。
说白了,多少人正眼巴巴盼着,找个由头把这群军汉轰出京去,省得碍眼。出去转一圈儿,显然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于是,一场汝南王系、魏国公一脉、观澜系,还有中立文官之间的乱战就此展开。
出京,这是各方共识,无需多说。
可是,去哪儿却是大有学问了。
文彦博本意是寻防诸州,这样随时都可听调回京。
可是,后来都不用别人反对,他自己都没好意思提。
别说是声名大振的阎王营了,就算是普通禁军,如果没有平乱、戍边之职,也没有去各州寻守的,那是厢军干的事儿。
听上去挺威风,可是这就和文官犯错被贬出京去是一个道理。
阎王营功绩卓著,以贬黜的方式出京,是肯定不合适的。
而赵祯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提出的方案是南下涯州。
好吧,也是贬,不过唐奕那里正需人手,暂且过去帮忙,用时再召回来,也不失一个良策。
可惜,除了观澜系的官员,没有一个同意的。
汝王南系和魏国公自不用说,他们是必然反对,中立文官也不同意。
一个异姓王,你给他那么多兵做甚?
......
剩下的几个去处,一是西北边境,拒守西夏。
这个方案,文官没意见,够远就行。
观澜系也没意见,西夏现在老实的很,边境根本没有战事。若有召唤,随时可归。
可是,魏国公一脉却是打死也不干了。
西北是他的老巢,岂可让阎王营进驻?况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魏国公已经吃过一次阎王营的亏了,抵死不愿。
那没办法了,赵祯也不想通济渠的事刚将了魏国公一军,紧接着再触动魏国公敏感的神经。
况且,赵祯心里有一个更好的去处没说,只等朝臣们自己提出来。
而大伙儿想来想去,也就只剩一个入燕云守备大辽了。
其实,这才是赵祯乐见其成的。
燕云有狄青的二十万精兵,正好借此时机,从中选拔优秀勇士,补充阎王营的兵源。
对此,魏国公没意见,只要不去他的西北,爱去哪儿去哪儿;文官们也没意见,反正是出京,哪儿都一样,别回来就行。
观澜系更没意见。
可是,有一个人却提出了反对。
王安石。
王介甫只说了一句话:
“宋辽边境陈兵二十万,如果再把大辽视作洪水猛兽的阎王营派去燕云边境。辽朝会怎么想?到时,燕云可能再无宁日!”
赵祯吓了一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以阎王营对大辽的威慑力,把他们派到燕云,效果无异于再向燕云增兵二十万,大辽势必有所防范,很可能引起一轮军备竞赛。
这是大宋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
好好看了王安石一眼,对其的印象登时又好了不少。
“可是......”赵祯也是一阵为难。“那当把阎王营派去何处?”
总不能真让辽使里里外外把阎王营研究个遍吧?
......
“启禀陛下,臣有两个去处。必无非议!”
“......”
不但赵祯无语,连一众朝臣也是无语。
看把这位狂的,大伙儿这吵了这么半天一个去处也没定下来,你倒好,一下两个好去处。
文彦博面子有点挂不住,把阎王营弄出京这个馊主意毕竟是他出的,他也没想出一个可以得到所有人认同的去处,这位一下就有两个去处,这不是打他的脸吗?
“介甫有何良策,但说无妨。”
他倒听听,到底是哪两个地方。
王安石闻声恭敬答道:“莱州、辽河口!”
嘎......
文扒皮一下子噎住了,心说,还真他妈让他答上来了。
只要略一思索,就知道,这两个地方还真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首先,莱州和辽河口这两个租界都是在大辽,够远,文臣、魏国公等人一定满意。
其次,这两地的互市贸易都在观澜商合手里,观澜自己人当然欢迎自己人。
再者,这里虽然深入辽地,却没有燕云这么敏感。毕竟是孤城,大辽可以放松很多。
......
赵祯沉吟片刻,“那还是辽河口吧。”
莱州的地理位置还是太突出,辽朝就算不疑有它,赵祯还不放心呢。
说白了,宋辽可不是真兄弟,和平是当下两国都需要的。可是,谁也说不准哪天就打起来了。到那时候,阎王营孤军在外,会很危险。
而辽河口则不同,那里就算宋辽开战,大辽都不一定能把手伸过去。
这个地儿,名义上是大辽的领土,当年耶律洪基也是以大辽官方的名义把这块地租给了大宋。
可是,实际上,辽河的入海口是在金五国部,也就是后世东北三省的正下方,周边也都是金五国的掌控之下。
只不过,金五国名义上又是大辽的疆域,耶律洪基才有这个底气把人家的地许给了大宋。
实际上,辽朝在这边儿根本就说不上话。敢越界一步,五国部的金蛮可不管是你是谁,就是干。
他们默许了辽朝租借他们土地的事实,也不是因为附属大辽,完全是因为大宋贸易的直接受益人是他们金人。
阎王营去了这里,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辽人想怎么着也不可能,实在是最好不过了。
“那就这么定了吧。”赵祯最后拍板。“令阎王营权且调防辽河口。”
“震慑金蛮,戍卫宋商!”
......
——————————
海南,涯州。
唐奕还不知道杨怀玉已被派去给他守商贸口岸去了。
此时,咱们的癫王殿下正是野猪岛上。
密林之中,一片树木藤蔓被砍伐的七零八落。显然是要开荒在此建设房舍。
天近黄昏,黎族工人们正在收拾工具,准备下工吃饭。
路过工地边缘,但见一雨布搭起的临时棚子里蹲着一青年汉子,眼巴巴地看着众人离去。
这青年汉子衣着倒是不算寒酸,可是卖相可不太好。
锦缎的褂子本是光鲜亮丽,可是由于多日没换洗的缘故,又是在野外,尽是泥污油垢。
脸洗的挺干净,可是发髻却一看就是许多天没拆开过了,跟打了发油一样,都成坨了。
炎达见了,不由靠了过去。
“殿下,下工了,回吧。”
心里还由衷地佩服这位王爷殿下,干起事儿来比他们黎人还卖力,自打上岛之后,就日夜守在工地,都没回过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