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3章
    “可不是,纳儿都成亲了,抵儿可不也该长大了吗?说起来抵儿今年也满十八了,高家那个也快十五了吧?”
    “哟,真难得咱们的王爷会把心操到这上啊,放心吧,我都算着呢。亲家再有一两年也就任满了,到时候就把他们的事办了。当然一些东西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不过这些都不用王爷您操心,您啊,就是好好保养身体,将来等着喝儿媳妇茶吧!”
    南安王哼了一声,对于安姐他并不是多满意,总觉得她门第低了些。但儿子非要娶,又闹出那种事,不娶也不行。好在安姐总算乖巧,这些年逢年过节总知道派人来问安——虽然这可能是张氏做的,但那一手毛笔字倒是真不错。不同于一般的男人,南安王并不觉得女子就要无才或者恪守闺训,当然规矩是要守的,可死板板的又有什么趣味?
    他正想着,那边管家就领了一个太监匆匆的赶了过来,那太监一看到他就道:“王爷,圣上招您立刻入宫。”
    南安王一怔:“这是圣上口谕?”
    “是,您快来吧。”那太监急的跺脚,左右看了看,趴在南安王耳边道,“圣上刚吃了一枚仙丹,这龙体……”
    南安王脸色大变。
    永宣帝的丹药有很多种,不过大体是分为两类,一类是长生不老丹,虽然人家不叫这个名,但大体就是这么个意思,反正就是吃了起码能再活个五百年;还有一种就是威猛丹,吃了之后一定龙马精神,包你八十老汉能再生俩儿子!
    永宣帝天天没事就吃这两种丹药,吃了前者也就罢了,吃了后者,就会到后宫找个顺眼的企图播种生子。这一天永宣帝吃了威猛丹后就到了后宫,刚开始还好,可没几下之后就觉得不对了,偏偏那妃子还以为永宣帝的浑身冒汗,身体发红是快到了的迹象,虽然心中有些不满,却旖旎着伸着臂,喘着气,装作承受不住的样子。再之后,永宣帝就倒了下来……
    在被太医施针救醒后,永宣帝就点了几个大臣和几个兄弟的名字,南安王就是其中的一个。当然,南安王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周折,不过一听那太监的话,他就知道事情坏了。他从小同永宣帝一起长大,对他的性格再了解不过,简单的说,就是执拗,认定的事情轻易不会改变。早先那么多人劝他早立嗣子,他都不听,甚至对他们几兄弟都有疏远,现在却宣他们进宫……
    虽然南安王身体不好,这时候也顾不得了,从马车上下来就一路疾行,刚赶到乾清宫,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哭声,南安王身体一晃,差点没有跌倒,扶了把旁边的太监稳住身体,他慢慢的向里走去,就见一路上的太监宫女都趴跪在了那里,他的脸色越来越白。怎么会?怎么会?怎么连最后一面都没让他见到?
    他跌跌撞撞的走过去,就见永宣帝拉着蒋王的手,两眼却是闭着的。他当下就觉得一股头晕目眩,眼前一黑,就栽了下去。最后,只隐约的听到福王的声音:“二哥!”
    大明七十一年,永宣帝去世,时年三十有五,无子,在位十一年。
    后世对永宣帝的评价是负面大于正面,说他这十一年耽于享乐,一事无成,太、祖太、宗早先创下的大好局面被他毁于一旦,外有蒙古,内有小人,最糟糕的是,还给明朝的后世子孙做了一个极坏的榜样——吃丹药。不过也有人说吃丹药不能怪他,从秦始皇开始,历朝皇帝都有想成仙的,连汉武帝那样的雄才大略都免不了这个,何况他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而此时的情况则是,永宣帝虽然死了,活着的人还要活下去。总算他临死时感觉情况不对,点了大臣和皇亲前来,也把皇位传了下去,可是……他到底传给谁了啊!
    是的,永宣帝传了皇位,可这皇位到底是谁的却出了问题。以李尚书为首的几个大臣信誓旦旦的说传位给福王嫡子,这也是最正确的选择,但以北定王为首的几个皇亲则说是传给了蒋王——没见圣上临去时还拉着蒋王的手吗?如果不是要把皇位传给他,圣上去拉他的手坐什么?他们还找到了几个太监作证。李尚书立刻说是蒋王自己凑上去的,他当时看的明白,永宣帝当时是在找福王,只是福王当时陷入了伤痛,没能反应过来。蒋王心怀不轨,趁机作乱!
    两方各举旗帜杀成了一团,京城陷入一种诡异的气氛里。在这种氛围里,各家各户都小心翼翼,张氏本准备动身去江宁,此时也暂时停了下来,其实她倒是想离开此时的京城,不过张家那边传信让她不要轻举妄动。
    这份诡异在四天后被打破,孝昭皇后联和四大宗室,宣称当时永宣帝的皇位是传给了福王嫡子,说永宣帝英明神武,不可能不做这种最符合礼法的选择。早先的那几个太监被乱棍打死,北定王等人被勒令在家闭门思过,同一天,福王的嫡长子朱全在万众瞩目下,走进了皇宫。此时,在他的背后有冷笑有嘲讽,有人看不起他那矮胖的身材,有人不看好他将要面临的局面,他们都不知道,在之后的四十年里,这个有些胖有些矮,面容并不怎么出色的少年将带给这个世界怎样的传奇!
    当然,这也都是以后了。现在京城的大多数人都松了口气,虽然不能穿艳丽衣服了,不能嫁娶了,不能玩乐了,不过一般老百姓本来就没有太多的嗜好,除了嫁娶这事有些闹心外,别的都不算什么。不过在一些达官贵人的府邸,气氛依然有些不平静。比如说在张家,张老爷最近的脾气特别暴躁,只砚台都摔了三个,要知道张老爷虽然字写的不怎么样,却是最爱收集砚台的,也最爱别人凑趣说一声老爷风雅,像这种不风雅的事,真是甚少发生。
    摔了砚台还不解气,他还冲马姨娘发了顿火:“二丫头在做什么?为什么还不去江宁?”
    “老爷……”
    “让她快些过去,莫在耽搁了!”
    马姨娘不敢分辨,只有匆匆让人去传话。而那边的张氏听到这个话却怔住了,她前两天才收到高老爷的一封信,让她最近莫要到江宁。
    ☆、第80章
    第三十二章
    高老爷就算天真了些,也知道目前的情况很不对劲。倭寇这个问题是一直以来就有的,众商家也把这其中列为了海贸风险中的一项,基本上就是碰上了,大家都自认倒霉些,当然若是能不碰上那就最好了。也就是说少量的,不影响大局的倭寇,众商家咬着牙还是能接受的。这一点那位李大人也应该非常清楚,他若是没有发疯,就应该知道把倭寇控制在大家能接受的程度,这样,他也有钱拿,海贸也依然能进行下去。可是现在,倭寇把众商家逼的都不敢下海了,这对谁有好处?
    高老爷虽然很希望是李永祥精神出了问题——最好身体也出了问题,可他也知道这只是自己美好的想象,更大的可能还是事情已经到了某种不可收拾的地步。虽然高老爷很希望有什么事情等他离任再发生,但他也知道现在江宁只是看起来太平,所以当张氏去信说她要过来的时候,高老爷立刻要求她不要过来。
    高老爷实在不知道女人的心思,他不知道他这么说,哪怕张氏原本有三分不愿意来呢,这下也要变成一定要去。好在这一次张氏知道事有蹊跷,见了信倒没有生气,只是有些惊讶,在她的感觉里,高老爷当官一向没什么天赋,不过是资本够好,后台也够硬才能走到这一步的,想不到这一次,却仿佛有些灵性了?
    而在这个时候,张家的话传来了,张氏不由得开始纠结了:“妈妈,你说我要怎么做?”
    孙妈妈也很为难,高老爷明确希望张氏不要去,张氏过去了必得不到什么好脸色,这对夫妻走到今天已经相敬如冰了,再闹的厉害些,那成什么样子?可张家这边的要求也不能置之不理。她想了想,总算找到一个理由:“我记得老夫人的寿辰快到了,不如夫人以这个名义过去?到时就算老爷生气,也不会太过了。”
    张氏看了她一眼,孙妈子道:“哎哟我的夫人啊,到了这时候您还想不开?就是对那个老太太服个软,做些表面功夫。过后您要真不想理她,照样还把她放在一边就是了。”
    “也不知江宁那边,是个什么情景。”
    孙妈子一怔,她虽然见多识广,毕竟眼界局限于后宅。虽然张氏并没有瞒她什么,她也只想到了应是张家在那边有什么生意,不要以为勋贵家就真不在乎商贾之事,事实上这么一大家子的吃穿嚼用,只靠田里的出产和俸禄那是怎么也不够的,而且当今国策还同先朝不同,所以满京城的勋贵人家就没有不经商的。张氏此时这么一说,她也就想到了后宅上,当下道:“据说还是杨氏当家,她这几年也算是风光了。不过她是个识时务的,夫人去了,这一切必定还是夫人的。”
    “妈妈的意思是我还是过去?”虽然张氏知道江宁那边有些不妥,但她也没有比孙妈子想的更远。
    “我知道夫人还是顾虑着老爷,但您去了也就是老爷有些不高兴,可您要是不去……就连马姨娘都会有些不妥呢。”
    张氏看向她,孙妈妈嗫嚅了一下,还是道:“我只是觉得,去了更好些。”
    张氏抿着嘴,过了好一会儿终于点了下头:“你说的不错。”
    是的,她若去了,高老爷会不高兴,但她若是不去,张家都会不高兴。她虽是高老爷的妻子,但她能有现在的生活,大半靠的还是张家。再说的白一些,离开了高老爷,她总还是张家的二姑娘,就像这些年在京城,她生活的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可要是离了张家……只是高老太太都不知要怎么揉搓她了!
    这边张氏准备过去,而那边安姐等人已经准备离开江宁了。其实早先高老爷就想让自己的妻女家小离开了,为此还想了个理由——给他爹扫墓,虽然离他爹的忌日还有大半年,可这不要提前准备吗?虽然这一次不是什么大日子,可这不也是体现孝心吗?不过他一提出来就遭到了高老夫人的反对。
    高老夫人觉得在江宁的这几年她才真正成了老夫人,虽然中间有金氏这么个糟心的吧,可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因此她虽然也想回老家显摆显摆,可还是舍不得现在的日子。老家什么时候都能回去,这江宁可是有天数的,谁知道再过两年儿子会到哪儿?何况这既不是整十,又不是生辰的,急着扫什么墓?
    杨氏也不太愿意走,她其实是想回老家的,这些年都没回去了,也想回去看看,但留哥年龄还小,身体又弱。把他留下来吧,她是不放心,带着走吧,更怕路上有个什么,所以她也觉得再过两年,高老爷回京述职,他们再拐弯回老家比较好。
    可怜高老爷既想让家人安全,又不敢随便乱说,每天愁的就跟什么似的。最后好说歹说,还拿出了倭寇,当然,高老爷是不敢说出那些猜想的,只说现在倭寇猖獗,还是避一避的好。
    对此高老太太和杨氏一开始都有些不以为然,她们想就算倭寇猖獗,还能来到江宁城里?还能来到这衙门里?倭寇猖獗的事她们倒也都听过,可那都是在别的地方发生的,离江宁远着不说,真的假的还不一定呢。不过看高老爷那个样子,也不像是装的,于是慢慢她们也有些松动了。但就在她们准备动身的时候,永宣皇帝驾崩的消息传了过来。虽然国丧期间没有不准远行这一说,可一些事总要缓一缓。
    这一天安姐正同杨氏在逗留哥,此时留哥已经八个多月了,自他六个月后安姐就开始同杨氏、奶娘、钱妈子等人琢磨着怎么给他加辅食。淮山药和大米磨的细细的熬成粥,鸡蛋只取蛋黄蒸成羹,时鲜水果配着各式蔬菜压成汁。不得不说,这孩子一加辅食,就同光吃奶不一样。虽然留哥现在看起来还是比同龄的弱小一些,可再不是那种随时都要生病,一副养不大的样子了。
    对于这种境况,杨氏自然是欣喜的,每天看着留哥就笑的合不拢嘴。现在的留哥,已经能很利落的翻身,自己坐在那里——虽然还免不了有些东倒西歪。但有时候他抓着东西,还要试图站起来。
    安姐记得现代都说让孩子多爬爬好,所以就引诱着他爬,把他喜欢的玩具、铃铛放在前面,叫着他的名字让他去抓。留哥还爬不好,总是翻滚着前进,一下摔到这边,再一下摔到那边,抬起头却发现离目标越来越远,小脸很是迷茫,逗的一屋子人都要发笑。
    “留哥看起来真是越来越好了。”杨氏喜不自胜的说,安姐道,“所以姨娘也不用担心他路上会不适应了。”
    杨氏叹了口气,正要说什么,外面就传来一阵嘈杂,片刻,一个管事妈子步履匆忙的走了进来:“姑娘,姨夫人,倭寇!倭寇进城了!”
    杨氏呆在了那儿,安姐站起身:“你说什么?”
    那妈子含着哭腔:“外面都传疯了,说几百个倭寇从东门进来,已经杀了几百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