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7章
    一个青年走过来,对众人行了一礼,沈毅站起来,那个青年笑着带了些小心地说:“将军,那些出去打猎的人很快就带了猎物回来了,说周围有许多兔子,其他兵士也想去……”
    沈毅生气:“你就总被他们指使!天要黑了,出去回不来怎么办?出去的人多了,射猎物的时候把自己人射了怎么办?!只许派流动哨兵,不许出去打猎了!我去看看,谁敢不从……”边说边和那个青年走了。
    季文昭对大家介绍说:“那是沈将军的副将齐从林,人很聪明,就是心肠好了些,总替那些兵士们传话。”
    沈汶这才知道那个人就是从镇北侯府里随沈毅出来的齐从林,她过去没见过他,自然他也不该认出自己。
    后面的日子里,他们有时白天有时晚上行进。沈汶选择的地带空旷,人迹稀疏。就是远远地有游牧之人,也没有人对他们感兴趣。草原上连年征战,平常人家只余老幼,谁都不想惹事。
    现在还是冬日,草原上一马平川,北风吹来,毫无遮挡。不久,许多人脸上都生了冻疮。段增天天督促着人熬姜汤,并把带的膏药给大家。可几天后就都用完了,等到他们十天后达到地点时,每个人都因脸上长了大块的冻疮而鼻青脸肿,活脱脱都成了真实的北戎牧民的样子。
    例外的只有沈汶。因为她所习的静息之功,讲究的是周身频率的和谐,所以她血液循环极好,脸上顶多有些脱皮,可还是个姑娘脸庞,被一群丑乎乎的男子衬托着,就是女扮男装,满身破烂,也快跟个仙女一样好看了。
    到后来,大家都习惯了骑马的速度,开始欣赏周围的景观。
    许多次,四皇子望着暮色苍茫的草原尽头,会想起许多前人的诗句,可是每一句都无法描述他所见的辽阔和狂野,而他自己也同样无法尽述这种震撼。
    恍惚中,他想象着吐谷可汗,从小就这样在马背上长大,又领兵在草原上横杀了几十年,再想想久坐皇城的父皇和日后会成皇帝的太子,加上自己沿途所见灾民的惨状,明白了这个朝代正在走向灭亡。沈汶带着他们这些人四外奔波着,想挽救这种颓势,其实本意只想救自己的家。她对皇权充满仇恨和鄙夷,一旦沈家安全,她就带着人一走了之。而中原大地,依照她所说,还会在这周而复始的兴衰中,沉沦千年……
    四皇子感到无奈而悲伤,几次险些流泪痛哭……
    到了地点,沈汶带人过了伏击地,把马匹在山脚的凹陷地带藏了,才又回到了进山的山坳口附近。沈毅观察了地势,说道:“我们的人可以埋伏在那里,只在一边射弩就可以。”
    沈汶点头说:“那些人过来时,先不要动手,等到那个神箭手射完了箭之后再动手。”
    沈汶身边的段增一下子笑了:“你是不是怕他来射咱们?”
    沈汶点头说:“我们毕竟在别人的地盘上,这不是我们的领土。我们是来救人的,不是来杀人的,至少在北戎侵犯我们之前,我们不主动挑起战火。”
    季文昭说:“你又这么拘泥!”
    沈汶说:“其实,就是那些追兵,我也想只射伤他们,把他们交给我们要救的人就行了。”
    张允铮不屑地说:“假装好人!”
    沈汶撅嘴:“我就是不想由我们来杀人。”
    季文昭也摇头了:“你的确是伪善!”
    沈汶皱着脸说:“我真的不喜欢杀人啊!如果不打仗该多好!”
    季文昭斥道:“妇人之见!”他扭脸对沈毅说:“我不知道要说多少次!女子就是见识浅!她要救这两个人,是为了给吐谷可汗留下后患。那我们如果动了手,就绝对不能让对方逃走一人!如果有一个回去报信,别说这些我们要救的人大概还会被追杀,就是我们,也会有危险。”
    张允铮指着远方说:“我带人在那里截着,不让人过去。”
    沈汶摇头说:“你不是领兵的……”
    张允铮横了她一眼,沈毅却说:“这位小哥最是认真,可以由他带着人去。”
    沈汶有些着急说:“不能让他去,若是出了事……”
    张允铮打断说:“乌鸦闭嘴!”
    沈汶只好说:“那我也跟着他过去。”
    张允铮看沈汶:“你瞎凑什么热闹?在山窝里猫着吧!”
    沈毅也对沈汶说:“你不能去。”
    沈汶指着张允铮说:“那他也不能去,他是平远侯的人,要是出事了,没法交代。”
    沈毅对张允铮说:“那你就别去了。”
    张允铮生气地对沈汶嚷嚷:“你管得着我吗?”
    沈汶嚷嚷回去:“当然管得着!我得为你负责!”
    张允铮说:“谁要你负责……”可停了一下,说道:“你别忘了你说的话!”要为我负责。
    沈毅挥手:“你们全去山窝里看着马去,谁也别出来了!”
    张允铮妥协地对沈汶说:“好吧,那你跟着我到那边去。”他指了下方向。
    沈毅生气:“你竟然不听话?军法如山知道吗?!我正想找机会打你一顿军棍呢!”
    沈汶只好对张允铮说:“一起去山里吧,我们在旁边看着,如果需要,临时骑马追出来也行。”
    沈毅看沈汶:“你这是阳奉阴违!”
    沈汶做出温顺的样子:“是,将军。”
    沈毅无奈地哼了一声,走开去布置兵士了。
    一连两天两夜,他们埋伏在这一荒野之地,只在夜里生火做饭,吃些热的,白天吃干粮,顶多将水温热一下就灭火,以免暴露。
    又是一天的凌晨,沈毅和沈汶,季文昭张允铮段增和四皇子,都登上了一处山坡,往远处眺望。山丘起伏之外,是广袤干枯的草原。一群野马轰然跑过,带起一片雪雾。
    沈毅问沈汶道:“他们何时会来?我们只带了三十天的干粮。”
    沈汶心中也有些打鼓,说道:“应该就是这个时间。史书说,吐谷可汗在正月元宵节时取得了胜利,血屠了自己弟弟的叛军。那个战场在遥远的北方,那些人如果从那里往这边逃,怎么也得二十来天。就算他们在正月十五之前提前的两三天冲出包围,也不会比我们早到。再说,那个神箭手手指新月,就该是今明两天才对。”
    季文昭皱着眉问:“吐谷可汗的这个异母弟弟是怎么和他结下了这么深的仇?”
    沈汶说道:“这个弟弟的亲哥哥是老可汗的大儿子,势力最大。原本几个儿子分疆而治,可吐谷可汗想统一北疆,自然要与几个兄弟开战。这个大哥是大对头,与吐谷可汗长期征战。吐谷可汗胜后,屠了大哥的全家。这个弟弟原本是依附着兄长,连封地都没有,吐谷可汗自然将他的家属也一起杀了。这个弟弟流亡在外,召集了叛军,大概想借着吐谷可汗攻打南朝的机会夺下都城,也杀了吐谷可汗的家人。在草原,无法保护自己的家人,会被人视为无能。他若是成功了,吐谷可汗日后总会有这个污点,让人觉得他不是那么不可战胜,会引得其他人动心。”
    沈毅摇头,问沈汶道:“我们这些天这么奔驰,走了他南疆的多少?”
    沈汶计算:“不及十分之一,若是纵深,也许就十分之一。”
    沈毅哼道:“这片土地如此广阔,就是分疆而治又怎么了?”
    季文昭看沈毅:“武将就是心思简单,欲壑难填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别人有的,最好也是我的。他不仅要北疆,日后他还要我朝之地。”
    段增冷笑:“他真不让别人活了!这种杀自己手足的畜生,日后确该不得好死!”听他恨得咬牙切齿,沈汶知道他肯定是想到了自己被害的父母。
    四皇子胸中梗塞,极不想继续这个话题,问道:“他们为何要往这边跑?”
    沈汶指着身后说:“翻过这片山峦,据说就是他们的生母的家乡。他们大概是想去投奔外家。”
    季文昭回身看:“那边的地域是何种情况?”
    沈汶说:“是片丘陵山地,一部分与我朝的山地接壤,没有什么农耕,还有一部分,伸展入西域,能与西方的各族往来,那边的人们多以贸易为生。”
    季文昭皱眉:“那我们就是救了他们,他们又能筹几个兵……”
    段增打断道:“你别这么势利眼!好兵不在多,一个顶十个!”
    季文昭说:“那是好儿不在多吧?是不是施郎中说的?”
    段增挥手:“就是那个意思吧!”
    忽然,沈毅指着远处说:“有信号树枝摇动!我们快下去!”
    几个人匆忙从山坡上跑了下来,沈毅前往自己兵士的埋伏所在,其他人在山石后躲藏了起来。
    ----------------------
    季文昭投军和元宵夜燕城“三龙叩首”等信息终于传到了京城。
    太子自然还记得季文昭是当初他让人去反复游说但始终没成的那个博弈国手,他觉得没什么可惜的:“一个心胸狭隘的书生,去了也没多大用处!”太子对幕僚说。
    一个幕僚却很担心地说:“殿下,他是严老夫子的爱徒,严敬将自己的嫡孙女都嫁给了他,以示器重。他这么一投镇北侯,就是表明了严氏的态度……”
    太子脸色阴冷:“严氏的态度早就明确了!这段时间那些给三皇子喝彩的文臣,不大多是与严氏有瓜葛?!”
    一个幕僚说道:“的确是,殿下,最近那边势力大增,我们这边有十几人请辞而去……”
    太子咬牙:“这帮没眼力的小人!这是看着本宫不行了吗?!杀了他们……”
    另一个幕僚忙说:“不可,若是让人觉得无法安然离开,也许有人会生二心,以求活命。”
    太子握拳击案:“临阵脱逃者斩!本宫这里可不是什么茶馆客栈,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又一个幕僚说:“殿下,是不是这样,只杀那些知道些内情的人,其他无关紧要的人,他们走了也没事。”
    再一人说:“可如此,就不会有人积极前来献计献策了。”
    太子气得有些发抖:“都杀了!什么东西!就是为了荣华富贵才来投本宫,一旦有了风险,就逃走了!这样的人有多少杀多少!什么献没献过计策,全杀了!”
    屋中的幕僚相互交换了下惊惧的眼色,一个幕僚忙说:“真下手还是在乡间下手好,以免在京城引起皇上的注意。”
    太子摆手道:“这是杀本宫幕下背叛的臣子,父皇知道了也没什么。但是还是在城外方便些,别太张扬了,免得他们那边笑话。让本宫手下的人知道就行了,以后想逃的人别以为可以全身而退!”
    总算把这事交代过去了,一个幕僚想说些好消息:“去年的新科进士里有几个人想投到太子门下,里面不乏才情横溢之人,有一人姓郑名谦,尤为突出。”
    另一人说:“这些人大多是没有得到官职,也许是想来得个一官半职。”
    又一人说:“这样的话,这些人就没有对殿下的忠心哪。”
    鉴于方才刚刚说过的幕下人士逃跑的事情,有一个幕僚建议道:“不如这样,将这些人安排到东宫以外的小官位置上,若是这些人得了官,就不来亲近了,必然只是想让东宫帮着找个官做,这些人日后要杀就杀,要弃就弃,找个机会再把其官位夺了,都没什么。如果有人得了官位,还是前来投效,就是真心想来为太子殿下效力的,日后可以重用。”
    太子连连点头:“好主意!就这样,来的人就给个小官,再看其如何行事吧!”
    又一个人说:“殿下怎么看‘三龙叩首’这件事?”
    太子狰狞地笑起来:“这用不着本宫来管,三龙叩首?他们想什么呢?!龙只能在这皇城里!父皇不会放过镇北侯的!”
    太子很激动地等待着皇帝对镇北侯的举措。但是他失望了。
    皇帝果然怒了:季文昭是什么人?一个没经过科举的下棋的人,去叫嚷什么防御工事更新武器,他说的话算什么?镇北侯竟然采纳了,明显是借驴下坡,表示镇北侯早有此意!自古以来,积粮挖洞都是要自立为王的人才干的!镇北侯在灾年前已经囤储了粮食,现在又要公然兴建公事,算是对上了犯罪特征,在这之上,还来个“三龙叩首”?!这是想给自己造反打造借口吗?!
    皇帝紧抿着嘴唇,放在书案上的手握成了拳!
    可是他能做什么?!
    撤换镇北侯?现在过了年,旱灾已经快四年了,朝廷两三年没发出军饷,各地府兵多已经解散,依然在守的,许多靠打劫为生。哪里能抽调出十几万人去顶替沈家军?如果只换了主将,沈家军,沈家军,上百多年,沈家提拔的骨干遍布军中,只换主将有什么用?令出不行,形同虚设!
    皇帝在朝上刚露了一下镇北侯治兵不严的口风,虽然太子方面的文官马上跟进说要让镇北侯进京说个清楚,严氏那边的文官激烈反对:现在灾荒遍野,国力虚弱。若是边境有事,江山不保!那些传言什么的不过是百姓的愚昧,怎么能认真?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纠结了半天,皇帝只能以朝廷无法承担军需负担,让镇北侯削减兵士。可就是这个旨意,也让许多朝臣反对,说现在该增兵边境,怎么能自削兵力?
    吕氏文臣辩驳:四公主和番,两邦友好,这些年来边境无战事,前一阵说的什么北戎大军压境,其实根本没有发生!若是真的有二三十万的北戎聚集,怎么能无声无息地退兵?镇北侯明显妄言危机,以此来为自己争取利益,其心可诛!应该重责!那些提倡强兵的人该体恤民意,现在最重要的是救灾扶贫,若是穷兵极武,必然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
    削兵的旨意就在两边都不满意的争论声中下达燕城。
    太子极为失望!削兵有什么用?那边把老弱病残的兵士削减几个,不就过了关?他原来以为皇帝怎么也该召镇北侯父子进京问罪才是!或者由朝廷派出人,到镇北侯身边牵制镇北侯的行动。虽然也许根本没用,可至少该给他们造成不便!太子忿忿然:如果自己能做主就好了!
    他焦灼了几日,终于把几个亲信的幕僚召集起来,对他们说:“父皇……近来上朝时常带倦色,想来是身体欠佳。本宫听说道士之丹药有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之效,你们可以去为父皇找一有道之士,为父皇炼丹调养。”
    众人猛一听,并没有觉得不妥,可既然是件关心皇帝的好事,太子为何面色凝重?
    一个幕僚为了证实般说道:“殿下的意思是,找一个为皇帝炼丹的有道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