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过去,何嘉芙都不能忘记那个清晨。
她站在天桥往下望,地铁口出来的人群川流不息。乍眼望去,被清晨特有的颜色气味所笼罩的街头,盛放着雨后未及收起斑斓的塑料雨伞。有一小撮人站在通行道的板桥处,电车驶过,车站的人消失了一半,又很快被另一群人填补。人群里,一张面孔格外清新,细细的微雨把一切都柔焦处理。那个人身上笔挺的灰色西服也有种质料高档的柔帖感,栗发微扬,露出一点点额角,鼻骨挺直,浑身也洋溢着有如晨雨般清新的味道。那种感觉,是即使站在远处,一眼望去,也会在人群中绝无错漏地看到。左手搭了件外套,右手提公文包,他混迹在那些行人中,别人都面目模糊,只有他清晰立体,然后混入行道很快湮没人海、隐匿消失。
何嘉芙觉得心头若有所失。
就像在百货商场瞧到她中意的黄皮鞋,想着过会儿回来买,结果竟然就没有了。
那只是一张陌生人的脸。
虽然长得特别俊帅,但有什么理由念念不忘呢?何嘉芙一向不承认自己是外貌协会的,她觉得做人最重要是要像她这么有内涵。
那只是在一个因工作压力特别郁闷的清晨,因为看到一张提神的脸孔而产生的恍神吧。她这么自我安慰,然后抓抓头发,回返公司。
每年一逢毕业当口,新人便大批涌入。
老员工忙着挑人,带人,偶尔还要受学弟委托、安排面试,忙得不可开交。
何嘉芙也正处于这种尴尬时期。
她住在上海的老妈昨天给她打电话,说邻居妹妹的儿子在这里念电子信息,想进他们公司,让她帮着安排。其实今年公司并不景气,早就给人事部门下了指标,至多能招五个人。就算何嘉芙有点资历,在部门也算独当一面,但也不能在这种洪讯来袭的节骨眼,大张其鼓大地给家乡亲友搞预留。
但说不见也不行。何嘉芙的父亲过去是国军系统下的干部,旧年月里没跟着去台湾,留在了我们新社会,家底颇丰,人有傲骨,因政治原因等等因素,结婚很晚,年近五十才生了何氏姐妹。因自己吃了苦头,总想让孩子一路青云。从小何嘉芙和姐姐都吃用比其他孩子要好,姐姐更是送去法国留学。父母对她们从来没有太多要求,而二姐妹也颇争气,在同龄的同学堆里,混得有头有脸。
所以难得被现在年过七旬的老父拜托,何嘉芙怎么好意思推却。
去公司忙了一阵,收到了短信。
就约在公司旁边再稍远处的咖啡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