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2章
    乾元帝一心要以玉娘为后,自是因为他心爱玉娘。在乾元帝只以为,护国公府行巫蛊术,也是怕他终有一日废黜李氏转立玉娘为后,是以容不得玉娘活在世上。又怕他哪一日知道了真情替玉娘报仇,索性儿一勺烩,将他一块儿除了,李氏那时还是皇后呢,直接做太后岂不是好,凭是哪个皇子上位,都要念下嫡母的恩情。
    涉及后位帝位,百年传承的护国公府尚且如此,其余人家自然更不能想。若是来了个新后,哪能放过玉娘这样的宠妃。
    民间都说皇帝金口玉言,可许多事上,当皇帝的也不好一言而决,是以乾元帝这里一心要立玉娘为后,朝野上下颇有人以玉娘初封采女,出身寒微反驳,一时间可说是吵嚷得纷纷扰扰。
    这些人中虽也有为着私利的,可倒还是很有些道学先生,不乐意皇帝扶正个妃子。只说妻是妻,妾是妾,宸妃是妾,天底下岂有以妾为妻的道理?大殷朝律法白纸黑字写着呢,以妾为妻者,杖一百断离。皇帝为万民父母,岂有自家违背律法纲常的,若是你皇帝自家带头违反了,日后百姓家,官员家效仿,也来个以妾为妻,岂不是礼法大乱。再往深了说,往后君不君,臣不臣的,岂非天下大乱。
    若是这妃子若是有个出色的儿子,能继承祖宗江山,为着这个儿子,扶正他娘倒还好说,譬如陈淑妃与皇次子,也算是贤母佳儿。立他们母子也即罢了,宸妃如今还无所出呢!宝康公主?公主早晚要出降的,那不算!皇五子?玉碟上,皇五子的生母可是凌才人,宸妃顶多算庶母!便是宸妃那一胎没掉是个儿子,这会子也不过是个奶娃娃,谁知道是贤是愚呢!
    即有反对乾元帝立宸妃为后的,自也有支持的。这些人中聪明些儿的,在乾元帝赐谢逢春为承恩候时就明白乾元帝用心,古有先例呢!汉时成帝宠爱飞燕合德姊妹,欲立赵飞燕为后。王太后以赵飞燕出身寒微反对,淳于衍献计,先封赵飞燕养父赵临为成阳候,使王太后无可反对,终立赵飞燕为后。本朝律例:非军功不能封侯、非外戚不能赐候,乾元帝早早赐谢逢春为候,这便是乾元帝早想以宸妃为后。
    那些明白人在那时就靠到了谢逢春谢显荣父子们身边,只这父子俩素来从容,不肯张扬,这些人没个奉承的机缘。如今看着乾元帝自家站出来了,便也跳了出来,指着那些有女儿的道:“你们别当人都是傻的,就你们聪明!什么礼法规矩,哄鬼呢!不过是你们家都有适龄的女孩子,存了私心。不然,将你们家的女孩子先嫁了!”
    这话几近无赖,倒也切中不少人心病,有些爱脸的就退了下去,有些叫泼天的富贵迷了眼倒还执着,当时就啐了回去,只说是:“我一心为公,圣上明白即可,你是个什么东西,也来问着我!就红口白牙地污蔑人,你倒是哪家嫁女孩子马马虎虎就嫁了的,难道你不知所嫁非人毁的是一世,我知道了,不是你们家的女孩子不心疼!”
    除着这两帮子人,更有些明白的,私下劝道:“你们还不知道圣上性情吗?根子上就不是个守规矩长情的,现时他喜欢宸妃,就把宸妃给他,他也就安静了,不然叫他再立个不喜欢的女子为后,以乾元帝的脾性,又有宸妃在侧,早晚是李庶人的下场。到底宸妃除着擅宠,也别无恶行,还能抚养他人子,圣上非要她就她吧。真叫他得了去,也不过如此。只看他从前如何待高贵妃,如今怎么待宸妃就知道了。
    这话倒也好说金玉良言了,乾元帝从前叫永兴帝压制得很了,待得自家能做主,格外有些任性。是以永兴帝再夸奖李庶人知礼守矩,在乾元帝眼中愈发地刻板无趣,愈加不肯亲近。若非如此李庶人许还不会败落得这样快。可这样人的如凤毛麟角一般,区区数言早在两批人互相的口诛笔伐中湮没无闻了。
    乾元帝叫朝上吵嚷得头痛,回在后宫,看着玉娘较之往日消瘦许多的身形,还不敢叫玉娘知道,反堆了笑脸与她道:“你只管放心,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压在你头上。我答应你的事,几时不作数了?”
    却不料玉娘如今的心肠比之初入宫时更冷硬几分,脸上的柔情倒比刚得幸时更缠绵几分,只哄乾元帝道:“妾母子全赖圣上,只消圣上关爱,妾做不做皇后又有什么要紧呢?”说着又缓缓落下泪来,脸上依旧带笑道,“圣上切勿为妾辛苦若此。”前头那句只消不是太笨,都能说得,后头那句才是题眼儿。
    实在是乾元帝的心思脾性早叫玉娘摸得透透的。乾元帝为皇子时,前有永兴帝不喜他任性,后有有贤名的齐王逼迫,虽生母是元后,偏又早亡,乾元帝的皇子生涯可说是如履薄冰。便是后来做了太子,乾元帝也不敢大意,依旧要扮个善纳谏的模样来。乾元帝辛辛苦苦熬了二十来年,终于做得皇帝,自然不喜人强迫。是以,虽是乾元帝自家许诺要以玉娘为后,在朝中臣僚反对下,玉娘表现得愈是不在意,在乾元帝眼中便越是可怜可爱,哪怕只为着他自家的脸面,乾元帝也不能叫臣僚们拿捏住了。
    不说朝中为着立谁为后,吵嚷得沸反盈天,宗室里倒是安静。虽宗室们不能将自家女孩子嫁与乾元帝,可谁家没几个外孙女,外甥女,姑表亲?可宗室们亲近皇室,自然知道当今的脾气,顶恨人逼迫。便是叫那些反对的臣僚们逼得乾元帝不能立他心爱的宸妃为后,无新后也就罢了,若是另立了名家淑女为后,只怕就是第二个李媛,何苦害自家孩子。左右大伙儿都是宗室,谁做皇后都与他们无涉。所谓宗室,就是皇帝要动他们,也要拿些真拼实据来;没皇帝点头,便是皇后也不能拿他们如何。是以破不肯趟这趟浑水。
    其中宗正楚王倒是有些儿心思,他是见过乾元帝为着立宸妃是如何折腾礼部的,从封号到礼服仪仗礼仪,几乎逼得礼部尚书要去死上一死。这回叫乾元帝如意还则罢了,不然只怕他拼着不立后,也不会再叫他的宸妃屈居人下。
    即如此倒不如成全他一回,就叫他心爱的宸妃做了皇后又能如何,那宸妃是个人精儿,虽是隆宠,可待着宗室礼数周全,也没甚不好。更要紧的是自家若是有了这拥立之功,宸妃还能不知恩图报吗?楚王虽是大殷朝皇室的宗正,当今乾元帝的皇叔,可架不住他宠妾多,宠妾多就意味着儿子女儿多,大的那个楚王世子,已给他生了曾孙,顶小的那个儿子,才会些自家名字。如今楚王活着还能照看一二,等他死了,这些儿女可怎么办?偏乾元帝那里轻易又奉承不上,楚王十分忧愁,好容易有了这样一个机缘,只消他帮着乾元帝达成心愿,固然乾元帝会记着他的恩情,便是宸妃那里,也少不了好处。
    只楚王是个明白人,知道若是自家一个人上表,只怕宗室侧目,将几十年的老脸都丢尽。可真要私下串联,楚王也晓得自家这些亲戚的脾气,往好了说是天潢贵胄的傲气,往白了说就是个不识时务。只以为天家血脉,瞧不上人也是有的,虽宸妃在宗室中恶名不著,可到底出身有限,她父亲那个承恩候还是因女而得,叫宗室们哪只眼瞧得上。
    是以楚王私下求见乾元帝,因问乾元帝道是:“圣上幼从名儒,熟知诸子百家,如何将则天后忘了。”乾元帝听着楚王这话,先是以楞,转而大喜。
    楚王援引的是唐初李世勣许敬宗的话。当年唐高宗欲废王立武,因王皇后出身世家,素有美名,武氏昭仪曾是太宗才人,是以朝野争议,朝中重臣,诸如长孙无忌,诸遂良等反对激烈。不想李世勣道是:“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许敬宗更是在上朝时与百官道:“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何况天子欲立皇后,关众人屁事而妄生异议!”高宗闻言大喜,终在永徽六年冬十月,下诏称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并立武昭仪为皇后。
    再看如今,李庶人之父母巫蛊罪名早立,早已阖家赴死,李庶人也已退居掖庭,景况比之当年仁懦的唐高宗好上数倍,唐高宗都能遂心而为立武昭仪为后,他如何立不得宸妃?
    乾元帝拉了楚王的手道:“王叔恩义,朕与宸妃必不相负。”楚王听着这话,忙弯了腰道:“此乃臣本分,圣上此言,臣甚惶恐。”话虽如此,可口角却是翘得不能再翘。 乾元帝也顾不得楚王笑得一张老脸满是褶子的模样,立时回在合欢殿要寻玉娘。
    宫娥才将宸妃所在点与乾元帝知道,可没等着她开口呢,乾元帝已往宸妃所在处走了下去。
    ☆、第227章 笑话
    作者有话要说:  粽子节快乐。
    乾元帝听了楚王的话,仿佛如瞌睡有人送了枕头一般,倒不是全为着楚王比出的唐高宗与武后那段公案最后高宗得偿所愿,更要紧的是楚王的身份。楚王是本朝宗正,他肯开这个口来,便是说在乾元帝立宸妃为后这事上,他是在乾元帝这一边儿的。只消宗正肯出头支持,宗室们也不好太反对。且楚王在这事上都能偏了乾元帝,可见在楚王心上,颇肯奉承乾元帝。日后有事,多半儿还会站在乾元帝一边.
    是以乾元帝满心欢喜地来在合欢殿,进门就要寻玉娘,就有宫娥将玉娘所在点与他知道,乾元帝原是心生欢喜,不想看着玉娘面容时,却将这份欢喜压了下去。却是玉娘抱着景琰坐在长廊处,双眼幽深地景琰盯着,那神情似悲似怨,独独没有欢喜,也不知在想写些什么,十分入神。那神气瞧在乾元帝眼中,不知怎地,乾元帝只觉得玉娘虽是近在眼前却仿佛远在天边一般,一时心头竟是往下一沉,
    还是一旁服侍的宫娥们看见了乾元帝,齐齐见礼,才将玉娘惊动。玉娘放开景琰,一手牵着她行至乾元帝面前接驾,才要拜下去就叫乾元帝双手扶起。
    玉娘到得眼前,将脸儿一转,乾元帝才看清她粉面上泪痕未干,他素来是见不得玉娘掉泪的,见着这样忙牵了玉娘的手道:“好好地如何哭过了,还当着阿琰的面儿,也不怕孩子笑话你。”玉娘听着这句,脸上愁容更深,道是:“妾蒙圣上垂怜,不想却招了人的恨,也是妾应该应分的。圣上要立妾为后,那些人已将妾恨毒,若是妾只得一身也就罢了,可妾有阿琰,阿琰这样小,圣上就偏疼她些,妾怕她们连这些也容不下,是以哭了一回,并无大事。”
    乾元帝听着这几句,又气又恨,怒道:“你这孩子也太没良心,仗着我疼你惯会伤我的心,完了还要做个委屈的模样,可是算准我不会与你计较吗?你口口声声怕人伤了阿琰,你置我与何地!在你眼中,我就是个护不住爱妻幼女的昏君吗?!”只消宗室这里没甚话说,这事儿也就成了一大半。
    玉娘说那些话,原是为着自家方才失态做掩护的,不想听着乾元帝这番情急的话,不独不喜欢,反更生憎恨,忍得身子都抖了起来,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手,好在景琰年纪幼小,手掌柔嫩,这才没捏疼,饶是如此,还是将景琰吓着了,瘪了瘪红彤彤的小口朝着乾元帝就扑。
    乾元帝疼爱景琰也是为着她是玉娘所生,论起轻重来,自是玉娘胜过景琰,是以看见玉娘身子也抖了起来,乾元帝哪里知道是叫他恶心着了,只以为玉娘这是叫方才那段训话吓着了,看着景琰扑过来也不伸手,只一指一旁的保姆。
    保姆自选拔到宝康公主身边,只看着帝妃两个恩恩爱爱,宸妃固然娇媚温婉,圣上也是一片柔肠,两个你敬着我,我让着你的,倒有些民间恩爱夫妇的模样。不想今日忽然破脸,唬得保姆连忙上来将因乾元帝不理她而放声大哭的景琰抱了下去。
    乾元帝看着景琰下去,再一扫一旁服侍的宫人们,叫他这一眼一看,宫人们立时如退潮一般瞬间走了个干净。
    玉娘看着乾元帝将人都打发了去,便知他不肯叫人听见他们俩的说话,因不知乾元帝要说,也不开口,只背转身几步,靠在廊前,把帕子掩着面,做个哭泣的模样来。
    乾元帝见玉娘发抖时怒气早消了一半,再叫她这一哭,哪里还生得出气来,反放缓了声气哄道:“我往日对你们母女怎么样,你当真不明白吗?为着我意欲立你为后,奏章几乎演了书案。我这样为你们母子,你还不把我答应你的话放在心上,还以为我是哄你的,你说我该不该急?”
    乾元帝自以为这番赔情的话能哄转玉娘来,不想玉娘听着这些看似温柔多情的话,再想想自李演武招认出沈如兰当年投敌是叫李源陷害地,可乾元帝竟是不肯替沈门昭雪沉冤,不独不肯还忠臣清白,倒是把精力都搁在了扶正个小妾上,这等多情,简直就是个笑话!
    至于那小妾便是她“谢玉娘”,玉娘哪里还会放在心上,反更齿冷。当年还好说乾元帝是叫人蒙蔽了,如今呢?李源亲生儿子说来,是真是假,难道不是查一查,若是假的,李演武攀诬生父,理当罪加一等;若是真的,自是拨乱反正,还逝者清白。
    那晓得乾元帝竟是问也不肯问一句,反到她面前做个深情款款,为着佳人顾虑周全的情种模样来。玉娘又是心寒又是心疼,更有些恶心,不由自主地落下两滴珠泪来,也是巧,偏叫来寻她的景琰看着。
    景琰年纪极小,却甚聪慧,看着自家娘落泪,便挣开保姆乳母,迈着腿儿跑到玉娘面前,拿着自家的小手帕替玉娘擦泪,还道:“娘,不哭呢。阿琰疼你。”这话儿真真如五雷轰顶一般打在玉娘头上,玉娘转脸看着景琰,触目便是景琰酷似乾元帝的面容,一时间心上百味承杂。待要不理景琰,偏又是自家亲生骨肉,会得笑会得撒娇会得喊娘亲会得替娘擦泪,实在是个好孩子。
    玉娘正瞧着景琰出神,偏叫乾元帝临时回来撞破了。也是玉娘十分镇定,听着乾元帝过来,瞬间就有了主意,端整起面容过来见乾元帝,故意侧了一侧脸,好叫乾元帝看见她脸上才干的泪痕,又故意说那些话来引逗乾元帝,果然叫乾元帝一时怒一时怜,对她的说话再无疑心。
    乾元帝说完,看着玉娘虽依旧将背对着他,却是渐渐止哭,便走过去,探出双手将玉娘环抱入怀,在她耳边道:“ 今日宗正来与我说了段话。”因知玉娘打小在甘露庵住着,戒律森严,哪里能知道子娶庶母为妻的事,说着便将唐高宗与武后的那段公案解释与玉娘听,又笑道,“楚王论辈分是我堂叔,在宗室中也有些体面,他今日肯来说这几句,便是不愿得罪你我的意思。有他在,宗室也要给他几分颜面。”
    玉娘听着这段,才转过脸来,哭了好一会了,依旧是雪白的脸儿,俩眼四周粉光融滑,鼻尖也好似染了胭脂一般,唯有一双眼叫泪水洗过,倒是愈发地黑白分明。便是这双明眸瞅了眼乾元帝,樱唇微动,嗔道:“妾清清白白,本本分分地,哪里像武后了。”
    乾元帝本以为玉娘听着宗室那里不能反对,她的皇后十有**能成,应该是饿欢天喜地的模样,不想玉娘竟是挑剔起楚王的比喻来,先是怔了一怔,而后将玉娘转过身来,在玉娘樱唇上用力一亲,哈哈笑道:“傻孩子,不过是个比喻呢,哪里说你就是这样的人了。”玉娘弯了弯唇,却是不说话。乾元帝瞧着玉娘眉间的郁色散了好些,这才喜欢起来,与玉娘俩个手拉手回了合欢殿,倒象是没争吵过一般。
    不想未央宫中几乎是没有秘密的,尤其是皇帝与宠妃。乾元帝与宸妃那一场小小地口角,在几个宫娥太监有意无意的推波助燃下,没到第二日,帝妃失和的消息就传遍了六宫。听着乾元帝与宸妃争吵,多少人称心满意,只道是:“一个商人女,装甚善解人意呢。可不是装不下去,露了形了。”又说:“争吵这样的事,有一也就有二,圣上哪里是耐烦哄人的,只怕是皇后没做成,倒是先叫圣上不喜欢了。”
    这些人即存了这样的心思,便爱往前凑,或是与乾元帝来个偶遇,或是写了相思的诗词,塞了银子与小太监,将那些包含情意的诗词往乾元帝书案上递。
    乾元帝不是个好脾气的,从来不爱叫他不喜欢的人纠缠,果然没两日就恼了。不想其中有位才人,自负有些才气才名,仿前朝红叶定情的那段公案,也在红叶上提了一首小令。这位才人塞了一根金簪子托那了个小太监递了进去,正撞上乾元帝发怒,那小太监自是白丢了一条性命。那位才女才人也叫乾元帝以窥测帝踪的罪名,废为庶人,扔进了永巷。
    可乾元帝哪里知道,他与玉娘争执的消息却是玉娘使人放出去的,不然以玉娘对合欢殿的掌握,她不想泄出去的消息,外头一个字不能知道,又怎么能宸妃乾元帝起了争执,叫乾元帝训斥了的话递出去。
    这是玉娘料准了未央宫那些妃嫔们不能甘心就此了了一生,看她与乾元帝不喜欢,自然会祭出各种手段来,引得乾元帝对她们注意。偏乾元帝又是个不喜与人啰嗦的,看着人往上凑哪能喜欢,一不喜欢,自然要发落。。那些人都是乾元帝妃嫔,若是有了罪名,便只有一个地方好去了,这个地方便是永巷。
    永巷里可还关着曾经的皇后,如今的庶人李媛呢。
    ☆、第228章 血书
    乾元帝叫那些妃嫔们搅得烦了,且为着这些人的纠缠已听玉娘与他道:“妾知道圣上不是妾一人的圣上。”说这话时,玉娘脸上虽带些笑,眼神却是闪烁着不去瞧他,也不肯叫乾元帝近身,分明一副委屈的模样,偏乾元帝就喜玉娘这一套,不以为忤,反笑道:“小醋坛子。”因此发落了好几个人。其中一个蔡才人格外倒霉些,因她自诩才女,买通了小太监,悄悄地递了红叶笺,乾元帝见着书柬,不独没有“高山流水遇知音”,反为着哄玉娘喜欢,将这位蔡才人扔进了永巷。
    乾元帝只当玉娘吃醋,还满心喜欢,不想玉娘之所以放纵着那些妃嫔来缠乾元帝,一是为着乾元帝添些不痛快。玉娘倒也不怕乾元帝会瞧上其中的哪一个,只为那些人早在宫中,乾元帝从前不喜欢难不成这回忽然就瞧上了?
    且在玉娘看来,若不李媛这个太子妃无用至极,李源何必威逼沈如兰,更不会为着灭口设下那样的毒计来。更有,玉娘叫乾元帝待沈如兰的无情刺激了回,心上不痛快,偏李家余人已死完了,眼前又不好将乾元帝如何,便将一口恶气呵在了李媛身上,便要拿着李家阖家丧命的信儿来刺激李媛,若是能激得她自尽,那是再好没有。
    奈何当日她严令不许将李家已被行刑的事告诉李媛知道,不好无端端地改了初衷,只得另生法子,这法子便是纵容妃嫔们去得罪乾元帝,以乾元帝的脾性做派,总有人要倒霉。只消有人进了永巷,玉娘就有法子引得这人说出李家的遭遇来。
    也是凑巧,叫乾元帝废为庶人,扔进永巷的,是目下无尘,清高多才的蔡才人。玉娘便暗使人磨搓蔡庶人,克扣蔡庶人分例,送的饭菜总迟些少些冷些,但凡蔡庶人有几句怨言,送饭的小太监反笑她:“您就老实些罢,您怎么进来的您自个儿不知道吗?”
    这蔡庶人即能用那种法子争宠,便不是个安分的,一回两回的还能忍,眼瞅着送来的东西越来越不成样,果然入毂,当场叫嚷起来,只说:“圣上便是拘了我,也不是给你们这些阉人糟蹋的!你们就不怕圣上哪一日知道你们刻薄势利,问你们的罪吗?”
    她这番话一说,太监们就笑了起来,其中一个年纪略大些,慢慢踱到蔡庶人房前,拿着下颌朝着李媛的住处一指,笑道:“您看那位是谁?”她的住处,自然也是永巷令为着奉承宸妃,特意安排的,恰与李庶人做个邻居。
    蔡庶人进永巷这些日子,只见隔壁那三间屋子常日房门紧闭,除着送餐,再没人过去,那屋子里也一声没有,早存了疑问,这时听着太监问话,脸上就有了些疑问。那太监看着蔡庶人迟疑,呵呵了两声,慢慢地道:“那人姓个李。”
    一听着姓李,蔡庶人便知道了,这里关着的从前的皇后,如今的李庶人。从前李媛为皇后时,她颇有点将军脾性,虽不至于无故为难人,可待人也不见得如何和善,颇有些以身份凌人,是以乍一听李媛在此,蔡庶人倒是有些得意,想着如今两个都是庶人,哪个又比哪个高贵些儿,倒是得意起来。
    那太监瞅着蔡庶人脸露微笑,不由哼了一声,慢慢地道:“李庶人初来时,比你还热闹些,如今不也安分守己了?你又拿什么与李庶人比?”说着,夹着眼角瞅了蔡庶人一眼。
    蔡庶人叫太监这模样儿气得脸上通红,恨声道:“我是与李庶人不好比较,至少我没连累得我一家子死尽死绝呢。”她话音未落,就听着关李庶人的屋子传出了一阵响动又有嘶哑的人声,却是李庶人在里头拍门。
    原是李媛自嚷出了玉娘是个鬼的话后,便叫乾元帝使御医用药药哑了她,再是挣扎用力也发不出多少声来,又被禁闭在这处偏僻的宫室里,除着每日送饭的小太监,竟是见不着一个人。便是这个小太监也只怕叫李媛连累了,每回都是匆匆进出,连着话也不敢与她说一句,李媛竟是到这会子尚不知李家阖家被斩之事。
    李媛听着蔡庶人与太监争执,若是从前不独不会凑过去听,反会觉得粗鄙,可自她叫乾元帝关起来之后,整日无事便将玉娘翻来覆去的揣摩。一时觉着玉娘即是阿嫮,是冤魂回来复仇的,不然不能咬死她不放。一时又觉得,玉娘衣裳有缝,行动有影,更有生育,怎么能是个鬼。翻来覆去地想得头痛不已,精神也渐渐地混乱起来,又是寂寞得狠了,听见门前叫嚷,也就凑在窗前细听,不想就听着蔡庶人那番话。
    蔡庶人那些话几乎是明明白白地说出了李家的遭遇,李媛便是有些儿糊涂也听懂了,知道阖家遇难。这一消息震得李媛的神智顿时明白了,就要叫嚷问话,奈何她已失了声,连个啊字也喊不出,何况说话,只得用力拍门。
    那太监原就是打算借蔡庶人的口,将李家死尽死绝的消息递与李媛知道,是以故意刻薄蔡庶人,又故意引蔡庶人说出那话来,这时听着李媛将门拍得山响,知道她听着了,故意慢腾腾地踱到门前,做出副恭恭敬敬的模样,躬身道:“李庶人,您安静些罢。原是宸妃娘娘关切您,怕您伤心才不许我们与您说的。您只管放心,您阖家的尸甚,一个不拉地都葬在了一处,又立了碑,也算是死有所葬了。”
    李媛听着太监这些话,,自知若不是为着她,唐氏也不会出此下策以至于累了全家性命,一时气恨惊痛,脸上青白交错,口一张竟是喷出一口血来。关着李媛的这几间屋子都是水磨的青石铺地,锃光水亮,李媛鲜红滴滴一大口血喷在地上,汇成一个小血滩经久不涸。
    李媛这一口血一吐,当日便起不来身,送进去的晚膳一口没动,次日送饭的太监周小平进去送早膳时,只看李媛张着眼在牀上躺着,脸色惨白,若不是胸口还在微微起伏,倒像个死人了。这副模样,略有些人心的瞧着也要可怜,偏遇着的是太监。
    说来,太监们没了子孙根,又是在皇宫这等天底下最富贵最阴森之处,性子多少有些扭曲。且永巷这地方冷落偏僻,住着大多是被废为庶人的妃嫔们,无论是庶人们还是服侍的太监宫人,怨气都格外重些,是以这个周小平只瞥了李媛一眼,问也不问一声,将早膳搁下,又将昨夜的饭食收起就走了出去。
    到得午膳时,看着早膳也纹丝未动,周小平才近前问了句:“李庶人,你这是要做什么?”却见李媛眼睛转了转,对他瞧了眼,却把脸转向了墙。周小平本就不忿,见李媛竟不理他,又想起前些日子他与他结拜兄弟感叹两个一块儿进宫,如今他在二皇子身边听差,自家却在永巷带着,体面些的差事也轮不上,只怕一世都出不来头时,他兄弟道是:“你个傻子,现成的一个巴结的机会送在你眼前,你都不晓得抓着,又怎么能出头。”说着就凑在他耳边耳语了回,教他如何给宸妃娘娘出气,又说是,“娘娘最是个温厚怜下的,看着你这样孝顺,还能不提拔你?”
    周小平就听入了耳,这时看着李媛半死不活的模样,便啐了口道:“你还以为你是皇后呢!告诉你,圣上要立宸妃娘娘为后呢,您那,老老实实歇着吧。”李媛听着这话,立时转过头来,双眼睁得老大地看着周小平拎着食盒摇摇摆摆地走了出去,想着乾元帝的反面无情一时间心如死灰。
    李媛迭遭打击,原就有了死志,这时听着乾元帝要立玉娘为后,自知不管玉娘是不是阿嫮,总归是得罪她深了,纵然宸妃为着她的名声不会来磋磨她,可日后要在她手下讨日子,也是难过。如今阖家俱已丧命,她一个活着又有甚意思,倒不如一块去,到得地下也好做个伴儿。当天晚上,李媛就借着月光残水将自家打理了番,换了身干净衣裳,用腰带将自家勒死在床档上。
    到得次日天明,那周小平依旧来送早膳,看着桌上膳食依旧是一口未动,不由自主地朝着地上啐了口,冲着隐在帐中的李媛道:“您不想活,一根绳子吊死岂不是干净,饿死您难受,咱们也麻烦不是。”说着还朝床走了几步,正看着李媛一颗头歪在一边,面目紫涨眼凸舌吐,竟是死了。
    周小平这一吓那还了得,李媛再如何,从前也是皇后,好端端地自戕了,在她跟前服侍的都有罪名,周小平一时只在床前发抖,一步也挪不动,竟不知如何是好。
    也是凑巧,他正抖着,却见李媛袖下压着一块白=细白布,上头淋漓红字,仿佛写的是血书。周小平是对李媛冷嘲热讽过的,只怕李媛留下遗书,控诉他的不禁,壮起胆来捱进床边,拿两个手指按着血书就往外抽。第一回没抽动,周小平定了定神,手上加了力气往外一出,血书愣是叫他抽了出去,李媛的胳膊也往下一掉,周小平不由自主地一声尖叫,跌倒在地。
    周小平这一叫,惊动了多少人,纷纷抢进来,看着周小平瘫在地上,牀上是李媛的尸身,只以为周小平是叫死人吓着的,倒是没疑心着其他,反有人来扶他,因看周小平脸色如雪,还劝他道:“你怕甚,咱们一没饿着她二没骂她,她自家不想活了,和咱们有什么相干哩?圣上也要讲理哩。”
    周小平整个人都在瑟瑟发抖,手上却依旧紧紧地捏着李媛留下的血书。
    ☆、第229章 出言
    若是寻常庶人,死了也就死了,以一口薄棺收敛,拉出去埋了就是。可李媛从前到底是皇后,不好以寻常庶人看待,永巷令叹了声晦气,一面命人看守尸身,一面亲自报与乾元帝知道。李媛自册为太子妃与乾元帝就不大和睦,这些年来早将不多的夫妻情分磨了个干净不说,更有魇镇案在内,乾元帝对着李媛哪里还有顾念,听着李媛身死,只是一皱眉,道是:“照旧例罢。”
    这话说得语焉不详,永巷令觑着乾元帝脸上有些不耐烦,不敢再问,答应了声,躬身退出。回在永巷便叫太监们围着请教,永巷令叹息一声道:“圣上说了,照旧例。”可这旧例又如何个照法?前朝也不是没有废后废妃,死后总有恩典,譬如前朝孝建皇帝的皇后陈氏无子而废,死后追封为妃,赐谥号为平;又有永熙帝邓贵妃惑与巫蛊而废,死后依旧追封婕妤,种种事例在前,可当今即说照旧例,又不肯吐口,莫不是要照着庶人礼葬?
    永巷令想了回,到底拿不定主意,吩咐道:“你们且看着尸首,我去请问陈内侍。”说着抬脚就走。
    永巷令这一出去,太监们失了管束,竟是抢着翻检起李媛遗物来。原是永巷冷寂,赏赐极少,太监们只靠微薄俸禄过活,未免捉襟见肘,是以眼瞅着乾元帝不肯对李庶人加恩,便放肆起来。周小平便是趁着混乱,人不留意他,悄悄地溜了出去,找他结拜兄弟姜充讨个主意。
    说来,姜充倒也讲些义气,见他脸都唬白了,倒是好言安慰了几句,又问周小平要了李媛遗笔来,他一般不识字,可看得中衣扯下的袖子上的字迹鲜血淋漓,心中也有些害怕,又想起二皇子的叮嘱来,便将那血书团了一团往袖中一塞,强笑道:“你怕甚?一团布而已,拿去烧了也就完了,只你烧不大方便,永巷这会子忙着呢,你离得久了可不招人疑心。不如我替你便是,这东西烧了,谁还知道你做了甚?难不成她还从地下爬起来与你我对嘴不成?”周小平抹了抹汗,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来:“你可千万烧了。”姜充将周小平的肩拍了拍,转身去了。
    不过一刻,李媛这封遗笔就搁在了景和面前,姜充弯了腰笑道:“奴婢虽不识字,不过这样鲜血淋漓地想来也不是什么好话。奴婢便哄了周小平只说替他烧了,便拿了来,也不知殿下用得上用不上。”景和洁白的手掌按在血书上,脸上微微一笑,轻声道:“是好话呢。”
    可不是好话!想不到那李媛临死临死倒是聪明了一回,留了这样情真意切地一封信来,上头备诉结缡之喜,离心之殇,言辞恳切忧伤,便是他这样冷心的人瞧着也有些动容,最后那段,倒是说了个惊天的秘闻来,直指宸妃或是罪臣女。只道她当年赐死沈氏时,虽看着她饮下毒酒,断了呼吸,尸身移出时却是四肢犹软,如今看来,生计未必断绝。只怕谢氏是沈氏改换身份入宫,蛊惑圣听云云。
    只可惜这封遗书,这当口却是不好经他的手递出去,便是由旁人递上去,在眼前也不是个好时机,又或者说,这会子递上去,这封血书比之废纸也好不了多少。
    一是,乾元帝前段日子忽然冷待了玉娘,旁人不知缘由,景和是时刻盯着乾元帝与玉娘的,手上也有些人脉,便探听着一二。仿佛说是玉娘出身有疑,如今看来,只怕乾元帝那时已起了疑心,不知怎地轻易就放了过去,不独放了过去,更一意要立她为后,可见恩宠更胜从前。
    又有,李媛初见玉娘便觉着她似故人,当时如何不说不处置?想来李源一家是因魇镇被斩,李媛是李家人,因巫蛊案被废,怀恨在心也是有的,临死诬告一回也是有的。
    是以乾元帝这会子看着这样一封信,自然不能相信反会以为是李媛攀诬,这事多半儿就这样揭过去了。这还罢了,这事一揭破,只消不是当场定下玉娘罪名,以她的心机手段自能布置周全,日后再难拿着这个来与她过不去。
    景和慢慢地将李媛的遗笔折了折,往袖中一塞,抬头瞧了眼墙上挂着的一副洛神来。水墨写意,寥寥数笔勾勒出个美人,衣带凌风、罗袜生尘,意态宛然,螓首转侧,只露出一管琼鼻,一点樱唇来。整副画都是浓淡墨笔,唯有那点樱唇,是用朱砂点染,只这一笔便使整幅画活色生香,仿佛画上的洛神随时要走下来一般。只论走笔,这幅画勉强算得个中上,却胜在意境过人,便是名家手笔也不过如此。
    景和看了回画,便带了两个近身内侍前往合欢殿请见玉娘。
    虽玉娘如今形同副后,到底只是庶母,也不好随意召见个与她年岁差不了多少的庶子,可景和为人十分狡猾,从前那计叫李源出手打乱之后,他一直按兵不动,要玉娘信了他就此偃旗息鼓,倒不如去信乾元帝是个重情重义的,是以听着他求见,玉娘想了回便道:“宣。”
    景和料着玉娘肯见他,踏进合欢殿时,只见殿中竖着面十二扇云母屏风,将凤座遮得严严实实。景和眉头不由自主地轻轻一皱,脸上却是依旧带些浅笑,缓步过来给玉娘请了安:“儿臣给宸母妃请安。”便听着玉娘自云母屏风后道:“平身。二皇子请见我,可有什么事么?”
    景和立起身来,透过磨得几乎透明的云母屏风看着里头隐约坐着个柔情绰态的美人,只可惜瞧不清神态。景和心下暗暗叹息,轻声道:“儿臣除着请问宸母妃玉体康泰之外,还想请问宸母妃一句,李庶人死了,您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