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44章 渔父图,秋深帖
    “嗯?”
    听到王观拒绝自己的好意,张老自然很奇怪:“你不是说挑花眼了么,我现在好心帮你,你怎么不乐意啊,难道说怀疑我坑你不成?”
    “张老您多心了。”王观笑道:“我是觉得反正又没人赶,何必急着走。货比三家的过程,本身就是难得的乐趣。”
    “呵呵,这倒也是啊。”张老恍然大悟,顿时笑道:“那就随便你了,不过你说得很对,难得来到宝库,如果不仔细观赏一番,确实很对不起自己。”
    “叔公。”
    适时,张清有几分不满,王观也就算了,作为本家亲戚,怎么能够推波助澜呢。
    “我说得有什么不对?”张老埋怨起来:“这里的东西你们又不懂欣赏,整天束之高阁,真是明珠暗投啊。再不让我们翻翻,估计都被虫蛀烂了。”
    当然,这是气话。其实这个阁楼不仅安全措施厉害,而且环境更是可以比拟一些大型的博物馆。可以设定室内温度,气温炎热的时候就加湿,气候温湿潮气的时候,就调高温烘干。而且这还是基本功能,另外还有许多设施,最大限度保证三楼书卷的完好无损。
    不过,对于张老的“胡搅蛮缠”,张清除了无奈苦笑以外,却也不敢有什么反驳之语。毕竟是长辈,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放心,也不会拖太久的,到晚上之前,肯定挑好东西。”此时,王观随口道:“毕竟我也没多少闲工夫,还要回去过节呢。”
    有了王观这话,张清顿时安心多了,甚至主动和王观说明情况。虽然说这里的物件以书画居多,但是另外还有一些玉石、瓷器之类的杂物,安置在不同的箱柜之中。
    在张清的指点下,王观掌握了大致的情况,就不需要他多嘴了。毕竟由自己探索发现,更有成就感。从最近的箱柜开始,一个个观看下去,每个箱柜都有不同的惊喜。
    许久之后,王观不得不承认,这里不愧是宝库之名,收藏之丰富,藏品之精妙,恐怕连一些省级博物馆都不能与之相比。
    最让王观感到不愤的是,诸多宝贝都是白拣的,根本没花什么钱。
    就像张老所说,龙虎山是道教圣地,要这些世俗的东西没用。但是驾不住人家信徒多呀,每人捐献一件,足够把十几个大箱柜塞满了。
    羡慕嫉妒恨啊!王观心里叹惜不已,有点儿理解方明升在二楼时候的心情了,确实有种把这里东西全部搬回家的冲动。
    “暴殄天物啊。”
    每件一件东西,王观心里的怨念就增加一分,最终忍不住叹道:“亏了,亏了。”
    “什么亏了?”张老有些不解。
    “挑一件东西太亏了。”王观直言不讳道:“早知道我应该说要十件八件的。”
    张清反应也不慢,闻声立即笑道:“如果王居士能够把紫檀阴沉木珠留下来,那么别说十件八件了,就是把一箱东西搬走都不成问题。”
    “那我更亏。”王观撇了撇嘴,又继续观赏东西。然而东西看久了,他也有几分疲惫,甚至在鉴定之中出错,让张老指正出来。
    “累了就休息一会。”
    张老也不生气,只是笑道:“时候也不早了,看了这么多东西,到底喜欢哪一件,或者说哪一件的价值最高,你心里也应该有数了。赶紧决断拿一件,然后出去吃饭。”
    “哦。”
    王观一看手机,发现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是华灯初上的时刻。看了四五个小时,也难怪眼睛有几分干涩。他顺势点头同意张老的提议,然而也苦恼起来:“好东西太多了,每一件都想要,难以割舍啊。”
    “快刀斩乱麻,干脆挑一件最值钱的就行了。”张老示意笑道:“元四家之一,梅花道人吴镇的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是难得的精品,价格也不菲,要不就拿这件算了。”
    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主要有二说:一是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也有将赵孟頫、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六家。
    然而不管是四家,还是六家,反正吴镇都榜上有名,由此可见他的影响力。当然,作品价格肯定不会低。
    “我再考虑考虑。”
    此时,王观却迟疑道:“吴镇最喜欢画渔父图,所以类似渔父图这样的作品有些多了,流传下来的也不少。”
    “这倒也是。”
    张老点头道:“渔父的形象,来源于庄子、屈原,成了清高孤洁、避世脱俗、啸傲江湖的智者、隐士的化身。吴镇是元代人,禀性孤耿,终生不仕,从不与权势者往来。所以喜作渔父图自诩,更爱梅花的孤傲高洁,房前屋后遍种梅花,自号梅花道人。”
    “不过人家是大画家,就算是同一题材的画,也能够画出不同的韵味来。”
    说话之间,张老反问道:“你觉得渔父图不好,那么又相中了哪件东西?”
    “我看中了几件东西,不过却觉得这卷字帖比较稀奇。”王观轻轻一笑,顺手把东西拿了出来,递给张老过目。
    “你眼睛真毒啊。”
    乍看之下,张老赞叹起来:“居然把赵孟頫的秋深帖给翻出来了,这件东西的珍贵程度,确实是不逊色于吴镇的渔父图。”
    “不对呀。”
    字帖已经展开了,看到张老给出这么高的评价,方明升也好奇走来观望。打量了片刻,他有些迷惑不解道:“张老您说这是赵孟頫的字帖?怎么开篇和落款却是一个名为道升的人,而且从语意来看,却是以女人的口吻写的家书。”
    一瞬间,王观和张老不约而同笑了。
    “方老板真的不知道这个道升是什么人?”王观哂然道:“她可是很有名气的,那可是能够与卓文君、李清照媲美的大才女。”
    “等等,我好像起起来了。”
    在王观的提醒下,方明升忽然惊觉,顿时抚额叹道:“管道升,赵孟頫的妻子。”
    “没错,就是管道升。”
    张老颇有感叹道:“说起来也是可悲,古代是男权社会,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在上侍公婆、中从夫君、下教子女的社会伦理义务的沉重负担下,不知道摧残了多少有才华的女子。所以中国上下五千年,真正有名有姓,为人熟悉的才女屈指可数。”
    这是事实,本来让人耳熟能详女子本来就稀少,而且听到名字脑中就浮现才女印象的,估计只有易安居士李清照。
    至于花木兰、穆桂英之类的,只是与女子从军有关,和才女扯不上什么关系。另外还有一个卓文君,才女是才女了,但是更多是偏向于对爱情的向往追求,关于才气的印象却稍微单薄了一点。而且提到卓文君,往往是与司马相如联系在一起。
    然而,一般人恐怕不太清楚李清照的丈夫是谁吧?做丈夫的居然没有妻子有名气,不要说古代了,就算是现代,估计也有许多男性接受不了,绝对是离婚的下场。
    庆幸的是,李清照的名气,那是经过几百年的传诵,这才积累起来的。在当时只是青嫩的小才女一枚,与丈夫赵明诚十分恩爱和谐,在丈夫逝世之后才有感而发,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才有了后世的名气。
    但是在张老的评价之中,管道升与李清照才华相当。
    “不过嫁给了赵孟頫这样的大名士,是管道升的幸运,也是她的不幸。”
    张老娓娓而谈:“之所以说是幸运,那是由于公允的说,得益于赵孟頫的名气,所以大家才知道他有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妻子。不幸的是,在丈夫的遮掩下,她的才华没有足够的施展空间,也有几分埋没了。”
    “要知道与李清照相比,管道升不仅是精于诗词而已,更加擅长书法、绘画。她的书法可能是受到丈夫影响,与赵孟頫的行楷有些类似,但是十分擅长绘画墨竹梅兰,晴竹新篁,为其首创。”
    说到这里,张老叹声道:“不过由于绘画作品流传较少,大家的评价不算很高,倒很喜欢她的书法。由于元廷册封赵孟頫为魏国公,管道升就是魏国夫人,世称管夫人。所以大家习惯性将她与东晋女书法家卫栎卫夫人并列,同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书坛两夫人。”
    “管夫人的书法怎么样,我也不太了解,倒是知道她的我侬词。”
    与此同时,王观微笑吟诵:“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
    “你说对了,就是这首我侬词,一举奠定了管夫人的历史地位。”张老笑叹道:“好一个对爱情忠贞不屈的奇女子,确实令人佩服。”
    “管夫人的才华不必多说。”
    适时,方明升还是不解道:“问题在于,这明明是她的书法字帖,张老您又怎么说是出自赵孟頫之手呢,难道这是代笔?”
    “你说对了,就是代笔。”
    张老立即点头,赞许道:“这篇秋深帖,也称为代管道升札,根据后人研究,认定是赵孟頫代笔之作。全帖为行书,共计十八行,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润,畅朗劲健,分明就是赵孟頫的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