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章
    凌欣说话风趣,还会讲故事,姜氏被逗得发笑,觉得日子过得比过去自己独守空闺时快乐了许多。
    勇王的儿子柴衡一岁多了,正在蹒跚学步之时,喜欢拉着人的手走来走去,凌欣和姜氏经常带着他在院子里走。凌欣对孩子驾轻就熟,说既然柴衡听着是“横”,表示要横着走,那就是个“小螃蟹”。凌欣高兴时就一会儿“小螃”,一会儿“小蟹”,或者“小螃蟹”地乱叫,不仅小螃蟹嘎嘎笑得流口水,连姜氏都跟着笑个不停。凌欣无聊时,就会抱着小螃蟹唱“小苹果”“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之类的歌,姜氏听得入迷,还让人拿了瑶琴来,自己亲自给她伴奏。
    两人这么日日处着,姜氏感到活了这么大,才第一次真的交了个朋友,能随意说笑,还不用担心对方想着自己的丈夫。她虽然比凌欣年纪小,可是觉得在这京师之地,自己要比凌欣懂得多得多了,就充任了凌欣保护者的角色。
    她有意将凌欣拘在府里,不让她出去走动。因为指婚贺云鸿这件事已经成了京城里的最火八卦,贺云鸿在京城美名太盛,人们听说他被赐婚了个山大王,无不对这个山大王好奇心爆棚。勇王府门外天天聚着人,等着看这个山大王会不会出府。凌欣如果出门,定会引来众人围观。姜氏怕凌欣不拘礼仪,保不定会让人说出什么指摘来,进而责怪勇王。勇王不在府中,姜氏对他更是爱惜,于是让余公公好好管住下人们,内言不出,外言不进,不许向外面泄露任何凌大小姐的事,当然,也不许将外面的传言和猜测告诉凌大小姐,免得这位姐姐一怒离开京城。
    至于对贺家的嘲笑什么的,姜氏觉得那是没见识的人们嚼舌头,根本不用去理会!而且,照夫君说的,外面对这件婚事的风评越不好,那不越能糊弄住太子吗?贺家也没有反响,看来是懂这个道理的,勇王与贺云鸿喝醉了,一定是全对贺云鸿交了底儿,两边已然默契,就等着成婚了。她不知道柴瑞醒后想起贺云鸿不信自己,觉得挺没脸的,就没好意思对王妃说这件事。
    为了让凌欣安心,姜氏还对凌欣提了一句:“王爷临走,与贺侍郎喝了一晚上的酒,尽兴而归,醉得被人扶着回来的,看着挺高兴的。”怎么也不能说的太直接吧?
    凌欣一听也懂了,当时红了脸——那时柴瑞向自己对贺云鸿大加赞赏,说了那么多好话,那么他肯定也对贺云鸿讲了自己……哎呀!不要说得太好!让我多不好意思呀!万一人家见面失望了可怎么办……
    从此姜氏再也没提别的,凌欣放了心,看来那边是认了这门亲事。她本来就不是个平常乡间的女子好不好?柴瑞对那边讲清楚了,对方接受了自己也是应该的。
    大约是觉得凌欣日后要嫁个朝臣,该对朝事有些了解,姜氏会在闲聊中告诉她些最新的朝上动静。
    赵老将军的儿子,赵震,在朝会上声泪俱下地陈述了当时的战况:他父亲战死后,他也负了轻伤,勇王命人保护他,却自己亲手夺过战旗,领兵引开了戎兵……弄得朝臣们感叹不已。
    赵震强烈表达了自己对勇王的感激,希望能归入勇胜军麾下。这次,皇帝又似乎有意首肯,可是太子坚决不同意了。连凌欣这种远在山野的人,都听说过赵家是本朝著名的武将,赵老将军肯定极有号召力。凌欣明白,如果赵震效命勇王,那这些力量就全是勇王的了,太子定不会舒服。
    最后,皇帝出言,赵老将军为国捐躯,一家忠良,就让赵震再领其高祖赵匡胤的职位,任殿前督点检,以慰君心。
    这殿前督点检是禁军的头领,负责对皇帝皇宫的保护,算是皇帝的贴身保镖,一向是由皇帝亲选,皇帝这意思明摆着是:你不让他去给我儿子勇王当兵,那我就直接雇他,让他来为我干活吧!即使皇帝不理朝事,可他毕竟还是名义上的天子,太子于理上不该阻拦。皇帝当着众臣开了这个口,太子只能同意了。
    凌欣想到前世,被后人称为“一代英主的”明智勇猛的柴世宗柴荣盛年去世,留下七岁的幼子,临终时封赵匡胤为殿前督点检,让他照顾自己的妻儿。五个月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用后世的话就是,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了政权,承继了柴荣挥师南北打下的江山,实在对不住对他信任有加的结义大哥。
    可是这里,柴世宗还是开国之主,并没有改朝换代,凌欣有些好奇地问道:“赵家祖先赵匡胤是世宗的殿前督点检,做了多少年?”
    姜氏说道:“哦,其实,就做了三个月,然后就被派往南边平定远疆,老了荣养在京,可是一家子弟是赵家军的主力,一直得世祖所用。”
    凌欣心说历史在这里转了弯儿,这个世界是周朝的天下,大概是平行存在之一吧。那时朱瑞说过这种事:在同一空间,可以累叠不同的时间——无数版本的历史在同一地域存在着。而在同一时间,也可以累叠不同空间——各种维的空间同时存在。没有对照另一种历史或者空间,谁都觉得自己的存在才是唯一,根本看不出什么异样。现在赵家后代又被点为殿前督点检,这其中会不会有异度历史的回声呢?
    正想着,姜氏又说:“说来,赵家乃是一品武将,开国元勋的爵位,只是大家习惯叫赵家将军,反而不称其赵国公了。可是赵老将军死后,承爵的世子曾负了伤,体弱不能战,赵家现在,只有赵震还在军中,赵家怕是日后也会成闲散的公侯了。”
    凌欣哦了一声,自己不用瞎操心了。
    勇王妃要入宫时,经常问凌欣想不想和她一同去看夏贵妃。凌欣明了那个女人的厉害,自己在她面前大概就如白痴一样,实在不敢多接触,均婉言推辞。勇王妃知道平常人等都会畏惧皇宫,也不勉强。
    过了段时间,凌欣也意识到姜氏天天拉着她作伴,大约是因为自己身份敏感,姜氏不想让自己出门。她现在是凌大小姐,别想什么便装随意进出,弄不好让人发现,肯定要被说成不守规矩,没有妇德。真要想出去,就要有一堆事先筹备——订下马车,配上丫鬟婆子,正装打扮,还要带着各种吃食……凌欣不想让王府觉得她是个喜欢闹腾的人,能不打扰人家就不打扰人家,不出去就不出去吧。她过去写游戏时,能成月地不出屋子,说起“宅”,她是能定得住的。只是这种不自由的感觉,让她时常感到憋屈。
    每天晚餐后,日落而歇,凌欣会早早地上床睡觉,临睡前朦胧里,总想起那遥远的云山寨,就是在理智上接受了勇王要求自己选择艰辛道路的理念,心中还是总感到一丝怎么也无法排解的惆怅。
    勇王府中的人对凌欣的印象都很好:这位姑娘平时不挑剔,什么都吃,对下人们很客气,说话虽然声音大了些,很直接了当,可从来不指骂谁,一点都没有山鸡飞上枝头后的浅薄。她每天早上起来耍大刀,还爱写信,余总管十天半月就要为她通过官驿往云城递封信。信件厚厚的,加起来定能集成一本书。按照人们的看法,这位凌大小姐可算是文武双全!
    当然,这些话可不能对外面说!王妃下了守口之命,想想也是,人家贺侍郎未来的夫人,竟然住在勇王府。谁都知道,这婚事的后面,是勇王的手笔。这里的人使劲说她的好话……这听着,怎么都有种心虚的感觉,还很不对劲儿!的确是该闭口不言的好……
    笑得把眼睛都藏起来的余本经常来和凌欣聊天,问许多问题,比如凌欣在哪里上的学堂,先生是谁,这刀法是谁教的,凌欣还教了谁,等等。凌欣有些奇怪,但是他问的这些事全是无关紧要的,一点没关系到山寨的秘密之类的,就觉得这位胖胖的余公公是个好奇的老头,许是童心未泯!
    她不知道,余公公多次在密室里拿着她厚厚的书信长吁短叹——他实在不能拆开看,因为那样就违背了他旁敲侧击的原则!他很正派好不好?当然,也是因为偷拆人的信件会损福报,要长针眼的!他的眼睛不大,一长可就全看不见了……所以,绝对绝对不能拆开看哪!可他真弄不明白,这位小姐哪儿学的字!听说她前十年是个傻子,后来就上了云山寨,能读几天的书?她自己也说没入过学,没有过先生……她能认字就不错了,咋能写出这老厚的信呢?!这得有五六张尺开的纸了吧?她还三天两头地写个不停!比他的笔记都多了,都写的是什么呢?他仔细端详这位姑娘的笔迹,的确不像是练过帖的,结构松散,笔迹潦草,但人家写对了字,这不气死人吗?
    余公公深觉这是个大秘密,他弄不清楚真是不甘心!可也许,勇王殿下知道内情,所以才让这位没有背景的姑娘嫁给贺侍郎!余公公恍然大悟,觉得勇王殿下天生慧眼,不愧是夏贵妃的独子,自己几十年琢磨人,也得败于下风——后生可畏吾衰矣……余公公长叹,难怪自己怀才不遇,勇王从来对自己的这些“笔记”不感兴趣!人家直接就看出来了,用不着问自己!
    余公公颓废过了,还是会继续自己记录人之细节的大业,因为太好玩了,想停也停不了……
    韩长庚住在外院,他过去是军中之人,知道些规矩,从指婚后与凌欣谈过话后,就很少与凌欣接触,倒是与勇王府的护卫们打成了一片。那些人中有的是这次勇王带回来的伤兵,因为轻微伤残而不能再成为军士,留在了府中。他们对曾经在山外接应他们的韩长庚特别照顾,天天拉着韩长庚和几个山寨少年与他们一起练武,还出去喝酒,加上余本常来与韩长庚聊天,问长问短,韩长庚觉得过得很舒心。
    总之,凌欣的待嫁时光很悠闲很养颜,与贺府那边姚氏日夜要承受的内心煎熬简直天壤,与贺云鸿的沉抑也有本质的不同!
    姚氏闻了婚讯病倒,躺了半个多月,才终于下床行走。到了中秋,她该按例去往宫中谒见皇后娘娘。赵氏和罗氏知道在外面贺家已经成了人们的笑谈,但从来不敢对姚氏通报什么,这下姚氏要出去社交了,两个人都有些担心。
    京城太平侯府,安国侯的夫人孙氏回京省亲了。
    她到了家,拜见过了父亲,去看了母亲,就去见自己的长兄孙承泰。
    孙承泰对这个妹妹的脾气很了解,见她表情阴森森地进来,就忙让下人都出去了。
    孙氏的双唇僵在一起,孙承泰笑了一下,安慰道:“虽然凌大小姐被指婚了,可皇上没提她的弟弟,那个孩子不还是和安国侯没什么关系吗?何况,凌大小姐在山寨这个事儿,礼部那边也不加评点,想来也是认为很不光彩。她的弟弟被称为山寨之主,以后根本不可能出头的。”
    孙氏咬着牙说:“可是她若是嫁入了贺家,贺相权势滔天……”
    孙承泰哈哈一笑:“这件婚事,谁看不出来,就是因为这个女子救了勇王,他的母亲夏贵妃拼命要将她嫁给京城最抢手的贺三郎来还这份恩情,并非是这姐弟想染指安国侯府。就是她嫁入了贺府,也不见得会凭着贺家的势力来给自己的弟弟正名。更何况……”
    孙承泰笑着摇头,孙氏给了他一个不解的眼神,孙承泰笑着说:“那贺三郎自幼就有文名,这些年一帆风顺,高中探花,怎能不心高气傲?听说以前夏贵妃因贺三郎与勇王交好,曾想给自己娘家的一个侄女说媒。人说那位女子国色天香,又知书达理。消息一出,贺家马上就给贺三郎定了太傅潘家的亲事,贺老夫人还说了些娶妾才看颜色商家贱户岂可登堂入室之类的闲话,影射了夏贵妃。虽然夏贵妃从没表露过任何不快,她那个侄女也找了门好亲事,但是她心中是否记恨了,谁能知道?我觉得这次夏贵妃让贺三郎娶这么个女子,何尝不是有意难堪贺家?贺相近来与太子不和,哪里还像以往那般权盛?你不用这么难受,那个女子,在这门亲事里,可得不到什么好去!”
    孙氏还是沉着脸不说话,孙承泰再次安慰着:“你大儿子已经十六七了吧?算长大了,你让安国侯马上请封世子,旨意一下,就算板上钉钉了,无需再为此事担忧。”
    孙氏哼了一声,看着孙承泰说:“话是如此,可我这心头,就是难咽下这口气!你没见过,当年那个小贱人可猖狂了!竟然装傻,带着弟弟,到我府中撒野!她那时孤身一人,无钱无助,尚敢如此!那么今后,她必然得寸进尺!哥哥当年怎么没能要了他们的性命?!”孙氏气得嘴都歪了。
    孙承泰叹气:“其实,该是你没有及时下手,他们身边一旦有了人,就难了……”说到此处,孙承泰脑子里有一闪念,他停住,努力想抓住:一对年幼的姐弟,身边怎么就有了人了呢?……
    孙氏咬着牙说:“他们两个进府,一个十岁,一个八岁,老侯爷新丧,我只说如果当时就让他们死在府中,这事定会让侯爷生怒。他们远在云城,与安国侯府没了瓜葛,哥哥又派出了许多人,为何没有得手?”
    孙承泰不再像方才那么轻松了:“听说那姐弟借着梁老寨主的名字,煽惑了一群乡民,连我花钱雇的刀客都被掌毙……”他思索着停下。
    孙氏知道孙承泰理解了自己的意思,冷笑着说:“哥哥现在明白了吧?!那个小贱人是个有心计的!她才几岁?就知道如何利用别人来自保了!哥哥那时的高手都无法杀了她,可见她身边有武艺更高的人!她如今要嫁入贺府,我怎么能放心!”
    孙承泰缓缓地点头,说道:“她山寨中人杜方,已被圣上封了个散官……她的确不可小觑,你想怎么办?”
    孙氏狞笑着:“请哥哥安排,我要见见她未来的婆婆。”
    孙承泰摇头:“这个很难。姚氏身体不好,深居简出,平素概不会客,就是有人一定要见,也要先过贺家大夫人赵氏的眼。”
    孙氏不依不饶地说:“可是我想对她说说当年那个小贱人的行径!”
    孙承泰想了片刻,说道:“这个,倒是可以安排。中秋宫宴就要到了,你嫂嫂会进宫……”
    孙氏抢着说:“我要与嫂嫂进宫!”
    孙承泰再次摇头:“你身为命妇,没有诏命,不可随意入宫,但是,我可以让你见到姚氏,或者,说话时她听得见。只是,这些话,别人也会听见……”
    孙氏终于高兴地咯咯笑起来:“听见吧!听见的人越多越好!反正我说的可不是什么假话!”
    第29章 喜事
    京城西北的云山寨里,对凌欣亲事的反应,可比京城所有的人都强烈。
    勇王还没回京时,杜方已经带人回到了山寨,对上层管理人员,梁成,韩娘子,杜轩等,事先透露了勇王要为凌欣说门好亲事的意愿,于是大家就卯着劲儿等好消息。待到韩长庚让李柱儿送的信和凌欣的信件到了山寨,此事坐实,山寨一片欢腾。
    大家奔走相告着:
    “你知道吗?!姐要嫁给京城的探花郎了!”
    “就是呀!就是呀!韩大伯说,那位公子长得特别好看,是京城最有名的公子呀!”
    “有姐长得漂亮吗?”
    “去去去!怎么能有姐漂亮?姐是最漂亮的!”
    “人家还是吏部的侍郎哪!那得多聪明呀!”
    “不聪明能被点为探花吗?”
    “就得这么聪明才能配得上姐呀!”
    “对呀!要不姐还看不上呢!”
    “喂喂!这可不是姐看上的!是皇帝指婚!”
    “就是,也许他和姐一比,也没那么聪明!”
    “艾重山!那你在这儿哭什么?!你都多大了?!害不害羞啊!”
    “我真……替姐高兴!真的……呜呜呜……”
    “你哭成这样,谁信你说的话呀!”……
    韩娘子也在哭:“姐儿,姐儿……真的嫁出去了……”
    杜轩边看凌欣的长信,边长叹了一声:“看来,不仅傻人有傻福,傻子变成的聪明人,还是有傻福啊!”
    梁成收到的信很短,一扫就看完了,他把信揣入了怀中,情绪高昂地打了杜轩一拳:“胡说什么呀!这怎么是傻福?!”
    杜方捋着胡须,笑得嘴咧到耳边:“是好人有好报啊!姐儿担得上这样的福气!”
    韩娘子擦脸:“快,快!我得给姐儿准备嫁妆!”
    杜轩高举起一只手:“别!”
    韩娘子一叉腰:“什么‘别’?!姐儿出嫁,可不能寒酸哪!”
    杜轩看着信,头也不抬地说:“她不要嫁妆,但是让我们在京城开个玉店。”
    韩娘子一拍手:“好!给她个铺子当嫁妆!这样日后细水长流着,总有钱!”
    杜轩还是摇头:“不是给她的,她说是给寨子的,让把常平带过去。”
    梁成皱眉:“常平?那个豆芽菜?他连马都不会骑,胳膊比麻杆儿都细。”
    杜轩说:“你这就不知道了吧?常平是山寨里术数最好的。那小子算账根本不用算盘,你姐说日后是他要管山寨的金银生意,让他去,肯定是有大项钱财进出……”
    韩娘子也皱眉了:“那怎么行?她都嫁人了,哪儿能还接着给娘家挣钱呢?”
    杜轩点着头说:“是呀,她就是这么说的,你们说,她是不是高兴傻了?”
    梁成说:“姐姐想开店就开呗!到时候她不要钱,我们可以给呀!只要那边有个店,她就有了个家。”
    韩娘子又哭了:“是呀!算是有个小家在京城了。”
    杜轩终于看完了信,叹了口气,又从头再看。
    韩娘子又说:“我觉得除了店,还是该给她些钱什么的。”
    杜方想了想说:“其实,我倒是同意梁姐儿,别给她嫁妆了。”
    韩娘子瞪眼:“那怎么行?!”
    梁成看杜轩:“轩哥,咱们寨钱够吗?”
    杜轩转了下脖子说:“钱肯定是足够的,那块玉后,我们又开出了块大的,该是条粗玉脉……但是我同意我爹,不给我黑妹妹嫁妆!”
    韩娘子急了:“你什么意思呀?!姐儿何时对你小气过?!我得去跟你娘说说!”
    梁成表情难受地看杜轩,杜轩一瞥他:“你就这副头脑!难怪你姐不放心!”
    杜方严肃地对韩娘子说:“勇王那时对我说,他要为姐儿安排亲事,要姐儿以安国侯嫡长女,凌大小姐的身份出嫁……”
    韩娘子一拍手说:“那是当然的呀!姐儿自己改姓什么的,若是安国侯府那边不认,也是不算数的……”
    杜方叹气:“你倒是听我说呀!我不是这个意思!”
    韩娘子生气,又一次叉了腰说:“那他叔你是什么意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