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和袁绍需要亲自上场指挥。这于刘辩来说,是第一次,指挥战斗。他的心里忐忑,但表面上仍是云淡风轻,洒脱自如。
袁绍面对刘辩而立,双方各自一拱手,回到彼此的百人小队。除了统计石灰点数外,双方的主将,也就是袁绍和刘辩,倘有一人被擒,即告战败。
刘辩遥遥望着袁绍,袁绍一副智珠在握的神情。
所谓战阵,是军队将领依据地形、敌我双方实力、天气气象,指挥自己的军队,不断变换形状,提升战力的一种方法。著名的像汉初韩信所设的十面埋伏之阵,杀伤力强大,令项羽兵败,虞姬自刎。
袁绍处于军队正中,下令“变阵”,每六个人一个小队,总共16支小队,每队的三名成员,成为一组,一拿长剑,一执方盾,一挺长矛。两个小组,背靠背,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十六支小队,全部如此转动,推进着向刘辩攻来。六出雪花的正中,袁绍被四名手拿长矛的亲兵护卫着。
两只队伍之间的距离约为一公里。
刘辩思索着如何破阵。他看得出来,这个战阵攻守兼备,坚如磐石,牢不可破。
蛇,蛇,蛇!
太上,你和老子打哑谜,别让老子看见你,一定将你抻成长条状!
和刘辩并肩而立的典韦,提醒刘辩,“主公,我们应该怎么办?”
刘辩“啊”了一声,从思考中清醒过来。他想到曹操所说的“一字长蛇阵”,就下令道,“排一字长蛇阵!”话刚出口,他就觉得此事不妥,因为一字长蛇阵过于分散,不利于分进合击,而破袁绍的六出雪花阵,只要破掉其中一个小队,他的阵形就会大乱。但命令已发出,他没办法收回。再说了,除了一字长蛇阵,他哪知道什么阵法。在刘辩生活的那个空间,兵法书,就像垃圾一样,谁会去看。
从典韦的眼睛里,刘辩看到了失望。原来,但他还是遵照刘辩的命令,下令手下的士兵,排成一字长蛇阵。
在亲兵护卫下的袁绍,嘴角泛起一丝冷笑,“这刘辩,果然是个雏儿,不懂得我袁家六出雪花阵的厉害。”
袁绍军队挺进向前,刘辩脑中有了主意,灵光一闪。他下令道,“所有人,向后撤退!”士兵们挺着长矛,向后撤。在他们的后面,是一处低矮的山坡,山坡的宽度,可容百人并行。刘辩下属的百人小队,开始向山坡处撤退。
袁绍心中大喜,刘辩太不知道轻重了。如果撤到山坡,队伍的队形,就会参差不齐。那么,他们注定会输得很惨。原本,他在心里还认为刘辩有些斤两。但现在看来,就是一个草包!
刘辩不知道,他口袋里摄像头,打开了。一群皇帝,在太上群主的号召下,全在观看两军对垒的情景。用现在的话说,实况直播。
几乎所有的皇帝,全部“啊呀——”一声。看到刘辩要求军队后撤到山坡,他们和袁绍所想一样,刘辩注定要败得很惨。刘辩是皇帝群里的一员,他们认为,刘辩如果败了,就是掉了皇帝聊天群的面子。
项羽:“这就是一个不会打仗的脓包,还谈什么统一三国乱世。”
秦始皇,“朕有些累了,还是回宫看宫女们跳舞吧。”他虽这样说,却还是舍不得外面的动静。
刘邦,“群主,我提议扣掉刘辩所有的国运值!”
李世民,“这样做,有点不好吧。还是将刘辩所有的国运值,当做红包,全部发给大家。”
李隆基,“纠结什么国运值啊,直接踢出群。”
太上道,“不急,不急。刘辩若真得打败了,我会考虑大家的请求。”
“哎——”晋武帝司马炎叫了一声。大家再行观看,皇帝们都“咦”了一声。原来刘辩在撤退上山的情况下,阵形居然保持不变。这个难度,可是很多军队做不到的。他们不知道,这一切,都得益于典韦的训练有方,和刘辩的以身作则。
两方军队的距离越来越近,袁绍的军队,已经推进到了山脚下。
刘辩下令,“加快速度!”
军队加快速度登山,即便是山坡崎岖不平,队伍依旧整齐。这相对于古代的其他军队,是完全不可能的!
在山脚下,袁绍已经确定,刘辩是在逃跑,不敢和他正面接战。袁绍此时,哪里还顾得上什么阵形。再说了,袁家的六出雪花阵,在平原上,与人交战,无往不利,但要是上山,地形不平,本来就很难保持阵形。
袁绍发令,“尽量保持阵形,全力上山!”
刘辩回头,看到袁绍的军队,开始登山。他命令,“暂且放慢速度!”典韦非常不解,此时看以刘辩的眼神,如同往常一样,充满了智慧。他吃了颗定心丸,主公果然有了应对之策。
袁绍眼看着自己的军队,就要追上刘辩,不想他又下令加速。
一会儿加速,一会儿缓速。他不知道刘辩葫芦里卖得什么药,心里焰腾腾地焦躁,下令,“全力追赶!”他完全没有发现,队伍的阵形,完全被打乱了。
刘辩一直在暗中观察袁绍的阵形,见到袁绍的军队,完全被打乱了阵形,遂下令,“回头,进攻!”
刘辩一方的军队,本来心存憋屈,肚里埋怨主公只知退避。此刻听到进攻的命令,欢腾跳跃,奋勇向前。另外,他们还占据了地形的优势,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袁绍的军队,还没有反应过来,阵形松散。有的被长矛一碰,如同滚地葫芦一样,滚下山坡。还好山上的秋草茂盛,如同厚厚的地毯,才没有人员死亡。
刘辩从开始,到结束战斗,仅用了不到一个时辰。袁绍被彻底气炸了肺,他想不到,刘辩竟然没有用任何的战阵,却轻松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群里的皇帝成员,个个拍手叫好。太上道,“这小子,歪门邪道,会得不少。”说完这句话,他就下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