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1章 吾有一计
    城内形势不容乐观。
    这才到了叛军围城第四日,老裴顶不住避嫌了。
    乃是坐不住的蔡攸以私人的身份到县衙见赵诚,开门见山,“被你违规放入城的难民,现在统计在册的有一万一千多人。除了到处被弄的乌烟瘴气遍地屎尿外,抢夺偷盗事件越来越多,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你知道的,朝廷在特殊时候禁止难民入城是有原因的,一但持续下去控制不住,大乱就在眼前。不用他王秀攻城,城里就要自相残杀和踩踏!”
    老蔡现在除了整日里忧国忧民的写东西外,卖相也不错,看着比以前的春风得意要老了些,不过更有圣人相了。
    反过来,冬日里的赵诚除了宁静外显得比平时猥琐,无法保持那羽扇纶巾的卧龙风范装逼,裹得如同毛毛熊似的还离不开火盆。
    “怎的不回应本州,还是你真的选择性不知道这些事?”蔡攸追问。
    赵诚还真是选择性的不知道,因为不能去说。
    迟疑少顷微微点头,“下官知道情况的,事实上现在的任何情况除了会反馈到您那边,也会反馈到下官这里。”
    “那你怎么解释这些?本州收到的投诉越来越多,他们都近乎联合逼宫。军事问题我不管你,放手给你,但这是民生问题。”
    蔡攸刻意注意着,不敢语气过重,否则这家伙若现在闹性子撂挑子,就所有人都哭瞎了。事实上现在池州城的十万多人,只有他赵诚一个人有信心,认为能守住。
    赵诚道,“实事求是的说,我朱门的酒肉发臭未必,但多是肯定的。我的确说过我能控制难民,才放他们进来的。但良心话,人是要吃饭的,这天寒地冻的时节,难民的生计和家园不在城内。这种情况下他们肚子饿了,为了自家娃娃能活过腊月看到春天,而去拿点吃的,怎么能算偷,怎么能算抢?”
    “你……”
    蔡攸正因为是个机智的奸臣,也才觉得他的理论发人深省。认不认同另说,蔡攸还真是当朝为数不多能听得懂也觉得有些道理的人。
    “知州相公,良心话,我赵诚威望再大再有人信,也不能让他们别吃饭。”赵诚又特别强调。
    蔡攸急的跺脚,“我懂我懂,你说的都有道理我也都懂的。问题在于你之前已经有了不良前科,平价强买了人家的布,现在他们口里所谓的偷抢问题一天发生几十起,已经人人自危。那些土豪不怕难民却怕你,知道吗他们怕你如同‘买’布一样的买走粮食。这样的时节,粮食有多重要谁都知道,持续下去城内必然发生踩踏和内乱,兴许王秀忽然停止攻城就是在等这个情况。”
    “不是兴许。”
    赵诚果断摇头,“他王秀就是再等这事。”
    蔡攸继续跺脚,“所以你现在就需要表明一个态度,你接下来会干什么?”
    赵诚道,“我会干什么显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要有粮,怎么干有粮我就怎么干。”
    “你你……”
    蔡攸跳起来,“说来说去,就是准备抢了是吧?”
    赵诚相反把皮球扔给他,“不抢也可以的,那就大人牵头做做他们工作。我唱红脸,磨刀吓人。你去做好人劝说,然后以适合的价格打官府白条,让他们放粮出来。帮助我打这一战对大家都有好处。说穿了,王秀进城后会干什么谁都知道,最惨的人真是那些底层百姓吗?未必,他们当然会死伤一些,但王秀的第一目标,肯定是那些家大业大的土豪,这毫无疑问。”
    蔡攸焦头烂额,脸颊微微抽搐,“小子你说的容易,钱给的少了无法平衡,本州便做了坏人。给的多了一样官民不聊生,就算你最终打赢了战争,官府也将欠下至少二十万债务。老陈头的钱你借过,你觉得他们的钱是好欠的?怎么还是个问题。在你已经违规放难民入城的错误下,怎么对朝廷解释这笔烂账、最终不还是本州去兜着?”
    赵诚神色古怪的道:“听说大人最近几日正在写‘日记’?”
    蔡攸不禁老脸微红,寻思一定是蔡文姬那死丫头说的,这都还没嫁出去呢,就已经提前跟着别人姓,胳膊往外了。
    “你想说什么?”蔡攸有些警惕。
    “这样,下官再帮您出一次主意。”
    赵诚顿时心生诡计,“池州当下的形势,站在您的立场上需要作出判断:不出三月,江南东路地区就会被朝廷的大军填满。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相公,哪怕叛军已经围城,自身死不足惜,您却也需要为朝廷几月后的大军平乱作出铺垫。”
    到这里,蔡攸心理动了动。
    赵诚接着道,“于是大军未至粮草先备。您此番牵头土豪‘强买’粮食,别用我赵诚打仗的名誉,用‘必须为开春将至的王师准备拨乱反正的物资’。”
    汗,蔡攸一听觉得妙计啊。若顶着这个理由,吃相再难看些也是敢的。
    最后赵诚道,“当然是不能直接这么‘日记’的,不过怎么把如上信息隐藏植入在您那本《叛军围城的那些日子里》,从而最终被朝廷知道,这些技术工作当然不用学生教您,蔡文姬说您唯一只会干这些。”
    蔡攸又尴尬又怒又喜,最终只得脸色很复杂的样子哼了一声,一甩手袖出去了。寻思着,不好意思抽小赵,只有去抽那个死丫头……
    贫困的日子怎么过都差不多。
    处于底层又一但认命没上山的人,相对好说话。和平时期他们为了生计而不停的无效奔波,现在也差不多,只要粮食下来,能在这个时节有口饭吃就能接受。
    何况他们相信赵诚也听赵诚的话,现在,许多人都在联想着赵诚能如期结束掉战争,然后赶上春耕,大家拖家带口的扎根于田埂,劳累而忙碌的看着秧苗子的美态,进而指望着来年,进入下一个循环。
    春天其实自来都不是个好季节,但能在不打打杀杀的流血情况下,看着嫩幼的秧苗子在风中瑟瑟发抖,其实就是这些人眼睛里的大地美态。至少小姑娘阿宝就是这样觉得的。
    至于富贵的日子就显得很复杂,总是患得患失。
    这类人不爱输只想赢,原本预期能卖四十万贯的粮食,现在以大军军资明目、只二十万的白条卖给蔡攸,哪怕仍旧是赚,他们也感觉是输了。
    所以赵诚也得承认工作不分贵贱,蔡攸有蔡攸的压力,这些工作还真的非他莫属。换赵诚去无法完成,没有家世没有根基的人,那类土豪一般都不鸟。于是赵诚只会有“饿死和杀他们分粮食”两个简单的选项。
    简单讲,蔡攸那叫改革,改变他们这些资本的盈利和分配模式。赵诚的选项叫洗牌或革命。
    在策略上没高下之分,只是价值观和手段的不同。
    至于技术性和难度当然是蔡攸那种大的多,一般人还真不能完成。为啥呢?
    因为更简单的说改革是割自己的肉给别人,革命是拿刀砍别人。
    砍别人当然比砍自己容易。世界上被杀的人比自杀的人多的多,就是很铁的大数据证据。
    不论如何,现在看到一车又一车的粮食正在从土豪们的大宅里拉出来,进入难民贫民聚居区分配,形势虽然不算一派大好,但也算进一步稳定下来了。
    从之前的每日七八十起偷盗甚至抢夺粮食事件,滑落到现在的每日不到十起。赵诚自认为控制的还不错。
    不好的在于,蔡攸成为了权贵阶级中的过街老鼠,说是耻辱也不为过。都在传言老蔡跟着小赵学坏了。
    听到这些传言蔡攸险些气死。
    在知州大人的字典里,自来就没有需要讨好百姓这一条目。蔡攸自来都认为,为官一任能不得罪土豪和朝廷,并且不被百姓大骂就已经算是做到了最好。
    可惜更具赵诚的理论,遇事的时候永远无法取悦所有人,必须选择。此番,就因张商英的瞎作为引发了几乎不可收拾的局面,让蔡攸站在了权贵阶级的对立面,但偏偏又无法和赵诚划清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