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6章
    唐宛宛在他衣裳上蹭了一把眼泪,红着眼睛抽抽搭搭说:“太感人了,我忍不住。”
    晏回都快笑傻了。
    待军医仔细诊了诊,刘彦这伤其实已经好了大半,只是在敌营被关了三个月,没能用上好药,冬天又冷,伤口反复生溃,原先箭头那么大的伤口已经有掌心大了,看着吓人,却是没有性命之忧的。
    至于会不会留疤,没人在意这样的小事了。箭矢几乎透胸而过,匈奴兵又没给好好治,如此险境下还能捡回一条命,已经是福大命大了。
    *
    这几日整个军营热火朝天,顿顿吃饺子,该养伤的养伤,该休息的休息,这便要准备回京了。
    唐宛宛舍不得大帐里的沙盘,自打来了边关,她就没怎么出过大帐,跟沙盘待一起的时间比跟陛下呆的时间还长。可惜沙盘太大了,没法带着走。
    晏回无奈道:“别苦着脸了,等回了京朕给你做一个玩,做个京城的。”
    于是晏回就看着宛宛乐颠颠地把她先前缝出来的破布片片、小布人什么的都打包好了,打了两个大包袱。
    “咱们后天就走?”
    晏回睨她一眼,好笑道:“怎的,还想留这儿过年?”
    “真的明天就能走?”唐宛宛顿时笑开了:“我还没给馒头和花卷写信呢,还没给爹娘写信呢,先前还打算进城里逛逛,买点这里的特产呢,可惜一直没工夫。”
    “穷山恶水的,哪有什么特产唷?”晏回听得发愁,忙软下声哄着:“至于写信什么的,路上再写也不迟。”
    与阿古达木又聚了一回,晏回连平城城主的盛宴都没留,只交代要如何协助阿古达木回到匈奴王都扫清障碍,这便领着将士们回京了。
    他来时从京中带来的兵士只有万余,唐宛宛送棉衣与粮草时带的兵士也有万余,匈奴又进贡了数千匹战马,这万余兵士都能骑马回京,行军速度比来时快了许多。
    从京城来边关的时候唐宛宛总是想着这条路怎么这么长?马车怎么走得这么慢?快点,再快点,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平城去,一路行得心力交瘁。
    而此时临近年关,回京之路要比来时更冷,寒冬腊月的,马车也只能挡个风,一点都不暖和。因为车帘厚实,闷得厉害,还得时不时掀起帘子通通风,没一会儿就冷得人直哆嗦。马车里坐一天下来,全身的骨头都是酥的,抻抻腰都能听到骨头嘎嘣响。
    即便这么苦,可唐宛宛还是觉得高兴极了。
    思乡情切,两人絮絮叨叨总有说不完的话。
    “也不知馒头和花卷长高了没有,我来之前量过了,馒头二尺四寸高,花卷比他矮一点。他俩那时已经爬得很稳当了,你要是抓着肩膀,还能站起来走两步呢。”
    晏回微微笑着听她讲,一边假想那是怎样的情形,十分惋惜:“朕连他二人的抓周礼都没能瞧上,以前奶嬷嬷还说小孩不记人,朕都小半年没回去了,也不知他俩还记不记得朕。”
    听他这么一说,唐宛宛顿时苦了脸:“我也离开两个多月,万一他俩也认不得我呢?”
    孩儿爹娘各自叹了口气。
    马车宽敞,晏回抱着她就没撒过手,外头裹两层厚被子。闲来无事,两个人说着说着话就能亲到一块去,寒冬腊月也抵不过车里暖意融融。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路上没有能消遣解乏的玩意,宛宛太闷了,这几日特别能睡觉。白天要赶路,她就窝在晏回怀里睡,连车马吱吱呀呀的声音都吵不醒她;夜里在行宫歇息,一夜无梦睡到次日黎明,好像多少天没睡过觉似的。
    初时晏回只当她是累了,接连这么几日,晏回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
    他想到这一茬的时候正是夜里,两人宿在行宫,唐宛宛洗了个热水澡,舒舒服服地爬上床又准备睡觉了,还不忘问:“陛下咱们走到哪儿了,还有几天能到京城?”
    晏回没答,他的心思已经跑到了别处去,蹙着眉正色道:“宛宛,朕问你个事儿。”
    难得见陛下语气这么严肃,唐宛宛坐直身子,还一副茫然的样子,“怎么了?”
    晏回俯下身低声问她:“你来边关两个月,朕怎么没见你用过月事带?”
    “啊……”唐宛宛慢腾腾地眨眨眼,又后知后觉地“啊”了一声,“好像还真没用过……”
    晏回定定瞧着她,唇角越翘越高,笑意便收不住了,笑着骂了一声“糊涂蛋”,让人去喊随军的太医去了。
    滑脉好摸得很,再一问葵水俩月没来,那就没错了,老太医笑眯眯给两人贺了喜。
    待太医离开了,两人齐排排躺在床上,不像是初为父母时那样欣喜若狂却手足无措,倒有些驾轻就熟了。
    “老天保佑,这胎千万不要再怀两个了,两个太难怀了,肚子那么大,俩孩子一齐闹腾起来简直要命,奶水也不够,要是生一个我就能自己喂了。”
    唐宛宛趴在他怀里絮絮叨叨了好一会儿,一直听不到陛下应声,戳戳他的胸口,“陛下你怎么不说话呀?”
    晏回只顾掰着手指算数,眉尖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以前在宫里的时候,唐宛宛一见他皱眉头总要唠叨两句,说这样老得快。前段时日没她在耳边唠叨,晏回这毛病又养回来了。
    唐宛宛压着他的眉尾往两边拉,好奇地问:“陛下想什么呢?”
    晏回叹了口气:“算算朕得熬到什么时候,太医说两个月了,那就是十月中旬你刚来边关的时候怀上的。朕算了算,我得一直熬到明年年底。”就算中间三个月能偶尔来一回,却也得悠着劲儿,压根不能尽兴,反倒是在折磨自己。
    这话说得含蓄,唐宛宛却一听就明白了,噗嗤笑出了声:“陛下就憋着呗,你又不像人家单于一人有十几个媳妇,想睡哪个睡哪个,你只有我一个,就只能这样憋着了。”
    她这幸灾乐祸的模样瞧得气人,晏回一时脑抽随口接了一句:“先前阿古达木还想将女儿送给朕呢。”
    “谁谁谁?”唐宛宛瞠大了眼,跟个炮仗似的,被这话一点就炸了。
    晏回心里一咯噔,真想抽自己一个嘴巴,好话不说,非得没事找事!看吧,把人气着了还得自己哄,真是何苦来哉?
    腊月二十七,一行人紧赶慢赶,总算在年前回到了京城。陛下凯旋而归,当真是万民同庆的喜事,朝中百官在城门口来迎,御辇从北城门一路回宫,鞭炮声锣鼓声就没停过。依稀能听得到有孩童跟着车唱儿歌,唐宛宛只听清了“肃雍德茂,万岁金安”几个字,余下的都听不清了。
    远远瞧见了长乐宫门口站着一排人,还瞧到孩子们被奶嬷嬷抱在怀中。唐宛宛连忙缩回脑袋来擦干净眼泪,又往脸上扑了些胭脂,怕自己一会儿哭得太惨会吓着孩子,她可得像以前一样美美的才行,省得馒头和花卷认不出来。
    俩孩子穿着漂亮的新衣裳,高高地坐在两个小太监的脖子上,隔着老远就瞧见了人,开口清清脆脆地喊道:“爹!娘!”
    唐宛宛抬高嗓门应了一声,又扭头和陛下对视一眼,发现陛下比她出息不到哪儿去,他的眼圈也红了。
    唐宛宛是个挺用心的娘亲,她把“爹”和“娘”这俩词教了千万遍,是以馒头和花卷如今能说几十个词了,却唯独这俩词说得最利索,字正腔圆的。
    丫鬟和奶嬷嬷怕娘娘离开太久,回来时小皇子和小公主已经不认得娘娘了,在她离开的这两个多月也每天教,馒头和花卷把“爹”和“娘”两个词记得越发牢靠。
    直接的结果就是他俩对着谁都会喊娘,对着太后一声声喊“娘”,对着太上皇也喊“娘”,对着丫鬟嬷嬷喊“娘”,对着长乐宫里的兔子照样喊“娘”。
    唐宛宛眼泪都要掉下来,晏回却笑得直不起腰,连儿子和闺女都不怎么亲他的苦闷都消解了。
    *
    大年初一,唐宛宛用过早膳又睡了个回笼觉。等到睡醒的时候,鞭炮都已经放过两轮了。
    满怀期待地把手伸到枕头下,果然又摸到了一个大红封。唐宛宛喜滋滋地拆开瞅了瞅,陛下比以前大方多了,红包里头塞着十张百两银票。
    晏回最近总是变着花样地送她些东西,这是心疼她之前去边关时为了买棉服花光了嫁妆,争取快点让她变回小富婆。
    唐宛宛一出寝殿便见陛下在桌前练字,身边也没有人侍候笔墨,晏回一人研墨润笔,悠哉悠哉,颇有闲情逸致。
    听到宛宛行了出来,晏回落了笔,快步上前扶稳了她,一直将人带到了桌前。
    “瞧瞧,写得如何?”
    唐宛宛低头看去,只见桌上铺着老大一张纸,上头密密麻麻全是字,什么“得天所授,福泽长而无穷,可佑家国矣。”
    好家伙,感觉是在描写一样上天赐下的祥瑞之物。唐宛宛又往卷首瞄了一眼,“文和十年,后随帝至边关,落脚军营,则所向辄克捷,两月无一败绩,帝奇之甚也。”
    “陛下……这是在夸我?”唐宛宛瞧明白了。
    晏回又瞧了几眼,越看自己这一手字越满意,一边不忘给她解释:“前几日史官问朕,你偷偷跑去边关的事儿要不要载入史书中?朕说写,又怕他写不好,就自己动笔了。”
    唐宛宛没他那么厚的脸皮,忙去抓桌上的纸,又羞又恼道:“陛下乱写什么呢!说得我跟福星下凡似的,这不是骗人嘛。”
    晏回振振有词:“哪儿说错了?朕与匈奴僵持两月之久,你一来就屡战屡胜;半夜来了一阵南风,匈奴还自己把自己的军营给烧了,以前可是从没有的事;打了那么久的仗也不见匈奴战败,你一来就冒出一个阿古达木来,带着单于的人头叛降了,这不是福气是什么?”
    “好像还真的是……”唐宛宛都快被他这歪理说服了。
    听到殿外的馒头和花卷又一声声喊娘,不知这回是在喊什么东西。两人相视一笑,晏回伸臂护在她腰后缓步行出去了。
    一阵微风吹过,方才誊好的正史录被吹起一角,露出底下藏着的一句诗。是晏回新作出来的,自觉不合辄,也有两分矫情,没好意思拿给她看。
    ——千日行行无须语,白首相依似旧时。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哈哈完结撒花!!感谢大家陪我这么久,并且容忍这个更新从没有准时过的作者到现在……挨个抱住么一口!
    明天没有更新,作者君要歇一天,后天再开始码番外,写谁的会在章节名标注,大家挑想看的买就好~
    另外,容我厚着脸皮给新文打个广告……古代言情《大兴街道办主任》,架空甜宠文,跟这本差不多是一样的风格。这个月底开文,点进专栏就可以看到啦,感兴趣的可以加个预收啊!!
    大兴街道办主任文案:京城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街,统共住着八十万民。各设一安抚司,头领为三品民风佥事。
    身为一个天天被同僚嘲笑的官儿,沈逸之负责每天在大街小巷溜达,接济贫民、抓捕乱民、调解冲突、巡夜火禁,同时负责朱雀大街的环、卫、医、娱等等事务……
    民间俗称——“街道办主任”。
    第104章 萌宝番外(一)
    正月里年味足, 天儿也冷得厉害,长乐宫里却暖融融的。
    寝宫里有地热, 越是温暖越容易让人惫懒, 唐宛宛这会儿怀着身孕,更有了懒的理由。她连门槛都不想跨出去, 就想窝在屋子里什么也不做, 暖暖和和地过个年。
    然而陛下却不让她这么清闲。
    昨日有位甄夫人递了帖子进宫,这也是位诰命夫人, 信里说是她家老夫人身子不爽利,太医开的药又喝不下, 想从宫里求两位食医过府给老夫人调调身子。
    大事陛下管, 小事皇后管, 宫人就把这封帖子送到宛宛案头上了。这事儿自然是要应承下来的,唐宛宛写完了回信,晏回略略瞥了一眼, 盯着上头的“甄”字皱起了眉头,说她写错字了。
    写错就写错罢, 唐宛宛按他说的改了过来。晏回却对着她感慨了好半天“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业精于勤荒于嬉”的。
    唐宛宛听得头大,寻思着自己不过是写错一个字而已, 怎么在陛下口中就成了天大的事了。
    到了第二天,她把这事忘了,晏回却记得牢靠。他把在边关时两人传的几十封信都找出来,拿着唐宛宛的回信一封封点评:“运笔不畅, 用词不妥。你瞧瞧,其中还夹杂错字,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二十六封信里头竟有十七个错字。”
    唐宛宛每封信都要写十几页,十七个错字也不算多。可晏回花了大半天时间点评,就为了举多个例子告诉她:“你该练字该读书了。”
    唐宛宛被他说得有点脸热,一离了学馆哪有需要她提笔的时候?除了偶尔给诰命夫人回帖,连给爹娘写信都少,想爹娘的时候直接回娘家就好了。
    以前她的字还能堪堪称一句“有形无神”,这会儿连字形都不像样了,除了端正再没别的优点。没法子,只能乖乖听陛下的话,把落下的功课都捡起来。
    晏回索性挪了地方,把奏章都从御书房搬回了长乐宫。两人挤在一张不够大的桌案上,他批奏章,宛宛就在旁边照着诗经一字一字地抄。
    她手边的这几篇长赋是陛下专门给她挑出来的,上头好多生僻字,写蝇头小楷特别累,唐宛宛不满地嘀咕:“为何要抄诗经呀?礼记论语什么不行,诗经这么难写。”
    晏回笑了笑,没作声。
    当唐宛宛抄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时候,她就悟到了一点味道,后头还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抄一篇,又看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唐宛宛彻底懂了。
    回头瞧瞧这十篇长赋,一句句全是含蓄的情话,唐宛宛眼角眉梢都是笑。才不信陛下是无意中挑出来的这十篇,想来是他脸皮薄,不好意思亲口讲出来,借由诗句告诉她。
    她偏头瞧了瞧正在批奏章的晏回,笑盈盈喊了他一声。
    “嗯?”晏回批奏章批得心无旁骛的,刚闻声转过头来,便觉眼前一暗,唇上落了个蜻蜓点水般的吻。
    这轻描淡写一个吻怎么能够?察觉她要退回去,晏回伸手扣住她后脑,亲到心满意足了才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