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81章 子玉之死
    回国,回国。
    战败了真的就能回国吗?
    回国就一定安全吗?
    这其实是一个大问题,在考验着楚国令尹子玉,也考验着楚王熊恽。
    楚国郢都。
    子玉战败回国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这里。
    “什么?战败了。”听到消息的楚王熊恽大为吃惊。虽然从战争一开始他就对这件事情持有二心,成与不成处在两可之间,但从内心深处来讲,他对楚国能否战胜晋国联盟有一种隐隐的担心。
    现在,自己的担心终于变成了现实,楚王熊恽稳定了一下情绪道:“我当时是怎么说的,晋国联合秦齐的国家一起向楚国发难,我们就应该知道进退,可是子玉他就是不听孤王的话,执拗的要向晋国发动进攻,结果怎样呢?还不是像孤王说的那样一败涂地。哼---,这就叫咎由自取,自取灭亡。”
    子玉出去领兵打仗了,楚国副卿(也就是令尹的副职)蒍吕臣就该为大王出谋划策了,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后,蒍(wěi)吕臣想了想之后在楚王身边轻声说道:“大王,这难道不是很好的机会吗?”
    这是绝好的机会?
    是什么机会?
    楚王熊恽转过身一脸疑惑的望着蒍吕臣,“你是什么意思?”
    “臣的意思,大王应该明白。”蒍吕臣唯唯诺诺的说道,“一个臣子违拗大王意志执意发动战争,并导致国家受到重大损失,这可是大罪。”
    蒍吕臣并没有说具体要怎么办,但是他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告诉楚王应该怎么做了。
    楚王熊恽紧闭着嘴,抬起头望着王宫高高的屋顶。多少年来,楚国的行政事务,甚至于是军事事务都执掌在若敖氏手中。
    这个若敖氏实在是太庞大了,在楚国分为斗氏和成氏两个大的家族。斗氏的成员斗克、斗廉、以及后来的斗越椒等等,成氏的子玉、子西、子上(成氏大多字号子)等等都是楚国的政治军事首领人物,长期以来担任楚国的令尹,执掌这个国家的行政事务。时间长了,这些人未免就会骄傲自大起来,好多时候连楚王的话都不当回事了。
    功高盖主也罢,尾大不掉也罢!总之已经当了几十年大王的楚王熊恽早就对若敖氏不满了,虽然他对这些人很不满意,但一时之间又不敢动这些人。
    因为这些人的根基实在是太深了,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楚王自己的统治,他也是有心无力,或者说是顾忌太多啊!
    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摆在这里,经过蒍吕臣的提醒,楚王熊恽能不心动吗?
    “此事容孤王好好想想。”稍等,楚王熊恽说道。
    “大王,时不我待,一旦若敖氏的军队回到郢都,事情可就不好办了。”蒍吕臣在一边再次提醒道。
    蒍吕臣所在的蒍氏也是楚国的一个大家族,只不过在若敖氏强势的掌控下,蒍氏根本就显示不出来他的力量,一直处于受压制的地位。现在若敖氏战败,这难道不是蒍氏重新起身的绝好机会吗?所以这个时候,蒍吕臣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最好能够扳倒若敖氏,让自己的蒍氏在楚国登台。
    蒍吕臣的建议很显然是提醒了楚王熊恽,一旦若敖氏的军队回到郢都确实就不好办了,因为子玉所带领的这些军队,名义上说是楚国的军队,但实际上却是听命于若敖氏的。一旦这些军队进驻到郢都,要想再次扳倒若敖氏真的就要费很大的力气了。
    听完蒍吕臣的提醒,楚王熊恽狠了狠心道:“孤王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这就去慰劳三军,顺便告诉子玉就说楚国战败,他将有何颜面面对申息两地的父老乡亲。”
    蒍吕臣听罢,脸上立即露出一丝笑意,“臣明白,臣这就去办。”
    春秋时期,从卫国到楚国中间还隔着好几个国家,其中曹国、宋国、陈国、蔡国等几个国家是比较大的,当然了这中间还不包括哪些小的连名字都说不上来的国家。
    此刻战败的楚国军队在令尹子玉的带领下,已经走过了曹国、宋国、陈国、蔡国等等中原诸侯国家,回到楚国的东北的城池方城。
    行至方城,距离楚国郢都也就剩下不到几百里地了,虽然其他将士的心情跟着好了起来,毕竟回国了,也安全了,更重要的是很快就要见到自己的亲人了,能不高兴吗?但是作为主将的子玉却怎么也好不起来,而且愈发的难受了。
    因为他知道距离郢都越近,他就越要面对楚国国君和群臣的质问。
    他该怎样向众人解释呢?
    “禀报令尹大人,大王的使臣来了。”
    “嗯?”还在思考如何面对众人质问的时候,探马突然来报说是楚王派使臣前来了,这多少让子玉感到有些奇怪。
    这个时候大王为何要派使臣前来呢?
    来做什么呢?
    是慰劳战败的将士们,还是质问自己来了呢?
    正想的过程中,楚王的使臣已经来到了他的身边,子玉定睛一看,啊?此人竟然是蒍吕臣。
    “怎么是你?”子玉吃惊的问道。对于这个蒍吕臣,子玉一点好印象都没有,多少年来蒍吕臣一直算是自己的副手,但是作为蒍氏的代表人物,这么多年来蒍吕臣从来没有跟自己一心过,这个时候他竟然代表大王来慰问自己,还是质问自己,或者还是其他的什么呢?子玉不得而知。
    “令尹大人,还不下车接受大王的问话?”面对子玉的吃惊之情,蒍吕臣也不生气而是直接问道。
    子玉不敢怠慢,赶紧下车接受蒍吕臣代表楚王的问话。同时命人将子上、子西等楚军的将领们悉数请到这里来听听大王的问话。
    众人到齐之后,蒍吕臣问道:“子玉,你可知前面是什么地方?”
    “息城。”
    “再往前是哪里?”
    “申城。”
    蒍吕臣与子玉一问一答,随后蒍吕臣问道:“我的问话完了,下面是大王让我问你的,大王问你楚国战败,你将如何面对申息两地的父老乡亲?”
    我将如何面对申息两地的父老百姓?
    听完蒍吕臣代表楚王的问话,子玉只觉着头脑里一片混乱,本来就已经非常内疚的他,此时更加的内疚了。要知道申息两地可是若敖氏的根基之地,而他所带出来的将士大多是这两地的子弟。
    现在自己一战就把这么多申息两地的子弟给葬送了,自己将如何面对这两地的父老乡亲呢?一路过来,他只想着如何面对楚国朝廷,却把申息两地给忘了,经过蒍吕臣这么一提醒,子玉更加伤心了。
    望着内疚万分的子玉,蒍吕臣说了声:“我的问话完了,告辞。”说罢上车,头也不回的走了。
    望着蒍吕臣远去的身影,子西等人气愤的对子玉说道:“令尹大人莫要在意这个人的问话,我们只管带兵回都城,我就不信回到了郢都,谁敢动我们一根毫毛?”
    子玉没有说话,两眼空洞而又失神。
    子上见状也跟着说道:“我知道,楚国战败,兄长心中难受,但是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我们兄弟努力,将来一定还会东山再起的。”
    子玉还是没有说话。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子玉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他该死了,死在什么地方呢?是死在这里以谢申息两地百姓的养育之恩那?还是死在都城来堵住朝中那些人的嘴呢?
    子玉真的好为难。
    人说生活下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对于子玉来说死也很难。
    虽然子上、子西兄弟一起在劝说子玉,但是已经决定准备以死谢罪的子玉心中似乎已经抱定了必死的信念,任你怎么说他都不为所动,睁大眼睛空洞的望着西南边的息城方向。
    子上、子西知道,这时一个人抱定必死信念做法。二人于是赶紧劝道:“兄长,你没有必要在乎其他人的说法啊,你也知道这些年来蒍吕臣一直与我们若敖氏不和,今天他来传大王的口谕,说白了也就是他在从中捣鬼的结果。话又说回来,大王也没有怪罪于你,你千万不要在意啊!”
    大王没有怪罪?
    听到二人的话,子玉转过头对着子上、子西等人冷冷的说道:“大王是没有怪罪我们,但是我自己怪罪自己啊!你们都好好想想,我作为一军之主帅,一战下来让申息两地的百姓丧失了这么多的子弟,我于心何忍呢?我有怎么去面对这两地的百姓呢?就算是大王不怪罪于我,我就要苟活在人世吗?我自己怪罪自己啊!我、我没脸见申息两地的百姓呀!”
    说罢,子玉拔出佩剑对子上、子西等人说道:“我给若敖氏丢脸了,望你们以我为鉴,重振若敖氏的将来。”
    子上、子西见状上前紧紧的抓住子玉的手。子玉怒斥道:“你们放开---。只要我死了,你们就可以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我的身上,才不至于背上城濮之败的包袱,也才能够在楚国好好的活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够重振若敖氏。”
    说罢,子玉狠狠的把二人推到一边。
    子上、子西知道子玉坚持要以死谢罪了,就算是他们想拦也是拦不住了。
    子玉拿起佩剑对着自己的脖子,老泪纵横的说道:“我死后,你们把我的尸骨丢在申城和息城的半道上,让两地的百姓唾骂吧!我们没脸见他们啊!”
    说罢,子玉拿起佩剑对准自己的脖子“嚓---”的一声自尽了。
    “兄长---”子上、子西二人跪倒在地望着子玉的尸体放声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