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55章 :袁绍出行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正月初十清晨,渤海郡南皮城外的袁绍大营里,一阵阵寒风呼啸而过,斗大的“袁”字军旗随风召展。召将台的战鼓声敲得震天价响,一声声敲击在将士们的心上。袁绍新近招募的士兵纷纷从不同的帐篷里跑了出来,向着操场迅速地跑去。
    鼓手甩开膀子双手用力的敲着战鼓,从帐篷里涌出无数士兵,杂而不乱的在召将台下排成了一个个方阵。旌旗招展,鼓乐喧天,尘土飞扬。不过虽然人很多,却没有一个说话的,整个场面静悄悄的,极为严肃,只能听见一声声迫人心腹的战鼓声。
    在众多谋士、武将的陪同下,袁绍大步登上高高的点将台。望着台下一队队森严的士兵,袁绍不禁心潮涌动,激情蓬勃。听着回荡在军营的沉闷声音,看着士兵们充满生气的眼神,一股热血就往头上涌去,双手也紧紧握成了拳,轻轻颤抖着。
    袁家虽然四世三公,可是一直都是文臣。袁绍、袁术虽然也当过中军校尉、虎贲中郎将,可是他们手中的军队依然控制在宦官手里。现在,袁家终于有了一只属于自己的军队,任何人,哪怕他是皇帝,再也不能让他放弃手中的军队。
    点将台下大概有三万多士兵,排成六十个方阵,每阵五百人。前方十二个方阵是轻步兵,将士们都是穿的牛皮半甲,手里提着长长的环首刀。后面十二个方阵是重步兵,将士们都是全身梭子甲,左手持刀,右手持盾,盾牌上面都描画着狰狞的神兽。再后面十二个方阵是长枪兵,穿的也是半甲,不过稍微比轻步兵要厚实些,长枪如林气象森严。
    枪兵后面是弓兵,他们穿的半甲要比轻步兵稍微薄些,背上和身体右侧都有一个很大的箭囊,而身体左侧有一把短刀,适合于近身肉搏。最后面的骑兵全身轻甲高坐马上,比其他的士兵桀骜了许多,每个士兵都配有环首刀和一壶弓箭,而最前面的那名骑士手里擎着一面大旗,金丝顺边黑底白字,上书斗大一个“袁”字。
    震耳欲聋的战鼓声慢慢的停了下来,司仪许攸大步上前,高声唱喝,祭祀天地,然后率领所有的谋士、武将向袁绍行了大礼,一起高呼:“主公顺天倡议,起兵剿贼,救大汉于危急,建万世之奇功!”
    主公一般是臣子对君主的称呼,也有的仆人称呼主人为主公。但是在这个皇权神圣的时代,一般人是不敢随便称呼别人主公、或被别人称为主公的。许攸等人的这一声主公,宣告了一个新世时代开始了。
    许攸率众人站起身来,大声宣读了□□董卓的檄文,历数董卓的滔天大罪,扬言要将董卓挫骨扬灰,然后走到点将台前,高声说道:“吉时已到,请主公上前封将!”
    袁绍正了正衣冠,神色肃然地走上前来。在此一刻,虽然他强自镇定,可是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静。想起那些在与宦官、外戚争斗中死去的士大夫们,袁绍的眼睛也有些湿润了。
    叔父大人谋划了好多年,就是为了让士大夫担任军职,掌握军队,加速士大夫的武人化进程,接触武装直至控制武装,不能再被逼上绝路,使得士大夫在理性行政之外,又有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强有力工具,士大夫们也要为大汉的政治前途作个选择了。
    许攸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请淳于琼将军上前听封!”
    淳于琼急步上前,单拜在地,眼神中透出些许得意。在袁绍手下的众多将领中,只有他是出身于朝廷正规军队——西园军的右校尉,既有作战经验,又有带兵资历,毫无疑问,他将成为袁绍手下最重要的将领。
    袁绍从下人高举的金盘里取出一支令箭,递给淳于琼,用不大的声音说道:“令淳于琼为先锋,率兵五千先行出发,前往陈留。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大军前行做好准备。”
    “遵命!”淳于琼举手接过令箭,又行了一礼方才起身,下台离去。
    “请高干将军上前听封!”许攸再一次喊道。
    高干上前拜倒,匍匐于地。高干是袁绍的外甥,曾有人评价其才志弘邈,文武秀出,然而其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之所以能得到袁绍的重用,无非是袁绍的亲戚而已。
    袁绍从金盘里取出一支令箭,递给高干,郑重地交待他道:“令你为大军接应,也率五千兵马,大军左右两翼以及后方的安全由你来负责警戒。责任重大,惟君当之。”
    高干大声回应,双手庄重地接过了袁绍递来的令箭,也下台去了。
    分派完毕,那催行的战鼓声又响了起来,并且还渐渐的不断加快。远处兵营大寨门口也是传来了阵阵号角声,还有此起彼伏的呐喊声。随即一面大旗被撑了起来,遥遥望去也是黑底白字,上书“淳于”两字,不过这面旗子稍微要小些。
    谋士、将领们纷纷走下点将台,跟着袁绍一起走向中军大阵。随着一声悠长而厚重的号角长音,大军开拔出营。先是前锋,后是袁绍所在的两万中军,最后是游弋在三面的接应骑兵,袁绍的讨董大军就这样长蛇般向陈留行去。
    ……
    袁绍的大军离开渤海,一路上路过清河、阳平两郡,并从阳平郡渡过黄河,来到了东郡境内。此时天色已晚,袁绍一边安营扎寨、埋锅作饭,一边派人快马通报东郡太守乔瑁,以待过境。
    傍晚时分,袁绍大营里火把燃起,星星点点象条火龙,把大营里照得通亮。中军大帐里,袁绍又一次敲起聚将鼓,把所有的将领、军师招集起来,一面商议军事,一面等候东郡太守乔瑁。
    得知袁绍的讨董大军路过东郡,乔瑁可以说是喜出望外,立即告诉袁绍的传令兵,他要亲自来拜访袁绍,并将为袁绍大军准备鱼肉、美酒,以慰劳袁绍大军的将领和士兵。
    想当初,乔瑁响应大将军何进的征召令,带领东郡将士进入洛阳的时候,袁绍以司隶校尉之尊,曾经出城十里相迎,让乔瑁感动了许久。如今袁绍大军过境,且又是响应他的矫诏,岂有怠慢的道理?
    袁绍的大帐里,将领们、军师们陆陆续续地走了进来。见众人都来齐了,袁绍高兴的手抚半长的胡须,向众人说道:“我们已经就进入兖州了,一会儿东郡太守乔瑁和他手下人也要过来,大家也来见识见识当今天下的英豪。”
    “乔瑁这类人物也算得上是英豪?呵呵……”郭图不置可否地笑笑,眼神中却充满了鄙夷。乔瑁首倡大义,赢得了豪杰之名。别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郭图可是清楚的很。要不是他能言善辩,乔瑁恐怕也不会矫发三公檄文。
    “敬人之心……敬人之心……”逢纪坐在郭图的旁边,见郭图很有轻视乔瑁的意思,连忙看了郭图一眼,讪笑着说道:“乔瑁大人能够首倡大义,已属不易。郭图先生还是积些口德,勿让主公见怪。”
    戏忠和郭嘉坐在后排的阴影之中,两个人相视一眼,隐隐有些不安。他们两人只是在洛阳稍微有些名气罢了,还没有任何官职,在袁绍集团中还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自是没有任何说话的机会。
    而现在最受袁绍器重的还是许攸,他就坐在袁绍身边,位居谋士之首。他正好听到了郭图与逢纪的交淡,不由得回过头来,眼中闪过一丝冷冷的神色,不过转瞬即逝。
    就在众人随口天的时候,大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传令兵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把大帐内几个油灯火苗带的四处乱晃:“报……大营门外有大队人马来访,来者自称东郡太守乔瑁,后面还有无数鱼肉、美酒。”
    “打开中门,多点火把,中军列阵迎接。”袁绍猛地站了起来,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大声吩咐着。待这个传令兵出帐后,他一边笑着向外走去,一边向众人说道:“这乔瑁大人来得倒是挺快的,没有让诸位多聊会啊……”
    低沉而悠长的号角声响了起来,那绵绵的长音在这茫茫的黑夜里格外突兀,伴随着滚滚的黄河涛声,在这荒凉的原野里无尽地蔓延,使得这袁绍大营里带上了些许煞气。
    袁绍的中军将士们很快的聚了起来,在大营寨门和中军大帐之间整齐的站了两排,都是全身盔甲,左手高举火把,右手紧握长枪。锋利的枪刃在火把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寒光四射。
    大营寨门洞开,袁绍加快脚步带着众人走到大营门处,门外一箭之地亮着片火光。火光中掩映着许多兵士,隐约还能看见他们后面黑沉沉的车辆。当先一将身着纯白的盔甲和披风,很有几分儒将风范,在这黑夜里分外引人注意。
    就在袁绍走到大营门口的时候,乔瑁略提缰绳,催马缓慢上前,走到袁绍前十来步的时候跳下马来,双手作揖道:“洛阳一别已有数月,没想到我们在此相见。司隶大人一身戎装,风华不减当年啊……”
    “呵呵……乔瑁大人才是儒将风范!”袁绍走出大营前行数步,高兴的拉住乔瑁的手,笑容满面地说道:“乔瑁大人首倡大义,今日共襄义举,真乃我大汉肱骨之臣啊……”
    双方的将领、军师纷纷上前,互相见礼。寒暄了一阵,众人纷纷起身,在袁绍的邀请下同往中军大营。沉重的寨门在运送鱼肉、美酒的车辆全部进来之后又重新关闭起来,只留下外面杂乱的车辙。
    大帐里又热闹了起来,各人自行按主客官位分开就坐。袁绍亲热的拉着乔瑁坐在首位,看下面都坐好后,才郑重地说道:“想当初,乔瑁大人响应大将军征召令,率兵进入洛阳。我们本可以一举诛灭阉竖,还大汉一个朗朗乾坤。没想到让董贼抢了先手,掌控了天子和朝廷,使得我们功败垂成。这一次各地州郡会盟陈留,我决定拥戴乔瑁大人为盟主,随从乔瑁大人西进,剿灭董贼,挽我大汉于水火之中。”
    “司隶大人说笑了,乔瑁位卑言轻,安敢居首?”乔瑁连连摆手,谦虚地说道:“袁绍大人乃当今名士,又是朝廷重臣,理当担此盟主重任,号令天下各地州郡,共襄义举,剿灭董贼。乔瑁愿为大军先锋,开路搭桥直指两关,以壮大军声威。”
    袁绍的脸色在瞬间数次变化,最后听完了乔瑁的话,不由得尴尬的笑了笑,忧心重重地说道:“乔瑁大人的美意袁绍心领了,只不过袁绍兵少将寡,恐怕担不得此等重任。”
    乔瑁皱起了眉头,不满地看了袁绍一眼,愤愤地说道:“如此国难之际,各地州郡起兵讨贼,我等理应齐心协力,叩关西进,方可驱逐董贼复我大汉天下。可如今司隶大人畏首畏尾,连当个盟主也推来让去,岂不是要寒了天下人之心?”
    “太守大人息怒,非我家主公不愿,实不能也。”许攸连忙陪着笑脸,朝乔瑁拱了拱手,谨慎地说道:“当今天下,骠骑将军周永手握重兵,虎踞幽州、冀州、并州,位高权重。我等在陈留会盟,如不推周永为盟主,恐众人不服也。况且乔瑁大人与周永有旧,难道乔瑁大人没有想过?”
    “此言差矣。我等会盟于陈留,共推盟主以救大汉,是推举治国济世的能臣,并不是推举冲锋陷阵的将领。”乔瑁不满地瞪了许攸一眼,厉声说道:“我虽然与骠骑将军有旧,我也认为周永是个能征善战的将军,但是我并不认为他是一个治理天下的能臣。要想治理天下,还是得靠天下士人。”
    “呵呵……乔瑁大人说得在理,自有大汉四百年来,从来都是士人治国,武人戍边,各司其责。”袁绍这才笑了起来,心情大为好转,不过他还是谦虚地说道:“此时议论盟主为时尚早,待到各地州郡会盟于陈留,大家再来商议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