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6章 微型化
    2016年8月29日。
    汕美的莲花山火(核)电站一旁,核聚变研究所对于可控核聚变反应炉微型化研发工作,正式进入最后阶段。
    黄明哲、董宽、魏风等人都在忙碌着这个微型化工作。
    可控核聚变反应炉的微型化,并不是单纯将之前的金乌一型、金乌二型同比例缩小就可以。
    因为微型化意味着同样的材料,性能在迅速下降,但是核聚变反应的温度和释放能量的密度,并没有减少。
    这种情况下,必然不能使用之前的材料,只能等待新材料的研发,获得合适的新材料,才可能完成可控核聚变的微型化。
    之前黄明哲已经完成了核聚变反应炉微型化的设计工作,但是一直没有研发出适合的材料。
    最近随着大量新人类的增加,思维材料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数量大幅度增加,这又促进了科研力量的提升。
    在上一个月思维材料研究所完成了所有材料的研发,因此可控核聚变反应炉微型化——金乌四型的研发工作,便进入最后的研发阶段。
    实验室里面。
    一台和中型电冰箱差不多大小的设备,正静静地陈列在实验室中间,这就是金乌四型可控核聚变反应炉。
    高度为2.1米,长度为1.1米,宽度为0.95米,重量为644千克。
    考虑到金乌四型用移动式工具的可能性比较大,比如用于大型卫星、战车、小型船只、临时营地、小型地下基地、应急供电车等等。
    因此金乌四型的整体设计风格是一体化,整体只有核燃料罐口、反应废料罐口、调压式输电口。
    自动机器人将一罐[dd(核燃料)]的核燃料罐插入核燃料口中,核燃料罐样子比一般的喷雾杀虫剂瓶大一圈,里面储备着5千克重氢核燃料。
    董宽拿起对讲机吩咐道:“启动反应炉,第一次试运行开始。”
    “收到。”
    研究员拿起遥控器,按下核反应启动键。
    一阵轻微的嗡鸣之后,代表着反应炉核聚变自持完成的绿灯亮起。
    然后一台自动机器人将一条电缆接入调压输电口中,研究员调好电压,按下了输电开关之后。
    黄明哲便看到了检测设备反馈回来的数据,最大功率维持在[25.3千瓦时秒]的水平上。
    相当于年发电量在8亿千瓦时。
    目前可控核聚变的核燃料,1千克可以产生15亿千瓦时能量左右,整体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转化效率为68%左右。
    意味着5千克核燃料可以自持6年时间。
    但是实际上不止,因为核聚变反应会产生超重氢和氦三,金乌四型会自己将这些超重氢和氦三重新注入核聚变反应之中,这样就会变相提升核聚变反应炉自持时间。
    估计5千克核燃料可以让金乌四型自持7年时间,这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停运转的时间。
    而实际上核聚变反应炉不可能日夜不休的运行,一来核聚变反应炉可能过劳死,二来机器也不可能不停歇。
    比如安装在凤凰伽马射线激光卫星上,总不能不断开启激光器。
    另外金乌四型还设计了一个变种型号,专门为伽马射线激光器设计的,因为激光器需要短时间爆发。
    因此金乌四型—b可以进行超频输电,瞬间将能量输出功率提升上百倍。
    不过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核燃料消耗量会极速上升,在超频功率下,5千克核燃料最多支撑25.5天左右。
    考虑到外太空的情况,到时候可能加配一些额外的核燃料罐,以延长核燃料自持时间。
    ……
    黄明哲看了看数据,一切都符合他的设计预期。
    “看来我们完成了微型反应炉了。”董宽高兴地说道。
    黄明哲想了想吩咐道:“可以多细分几个型号,比如根据各种需要,专门设计一些专业型号。”
    “没问题,微型化有了原型机,咱们现在的科研力量与日俱增,改进工作很快可以完成。”董宽对此是信心满满。
    一旁的魏风也没有太大担心,他现在正思考着其他事情,对于可控核聚变他已经不感兴趣了,或者说毫无征服感了。
    第一次试运行进行了五个小时,期间进行了超频发电、变压输电、间歇发电等测试工作,一切都非常的顺利。
    之后,黄明哲吩咐董宽继续完善金乌四号,并且组织科研力量,开发各种细分型号的金乌四型。
    另一边,航天科工也在准备凤凰卫星和沉默卫星的发射计划。
    ……
    上个月,长五—d完成了第六次发射任务,将最后四颗谛听卫星发射到蓝星1500公里轨道上。
    自此谛听卫星系统实现了对于蓝星的全天候、无死角监控。
    蓝星每时每刻的真实情况,都会在虚拟蓝星上同步显示出来,配合刚刚服役的女娲生物超算,幽冥府实现了对于蓝星全面监控。
    9月1号,琼州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又迎来了一次重量级发射任务。
    长五—e的发射任务,航天科工这几个月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一个月一次的长五—d发射,加上要设计建造长五—e这个月球运载火箭。
    不过幸好大量新人类工程师和研究员加入,他们终于在八月底完成了长五—e的建造工作。
    不过看着发射架上的长五—e,李国庆和陈耀也感到压力山大,毕竟时间太赶了。
    “发射倒计时10……6……3……0,点火。”
    听着广播,陈耀和李国庆看着一排排显示屏。
    长五—e属于不可回收型运载火箭,自然携带的燃料也非常多,搭载着一颗改进型的8.6吨谛听探测器。
    点火非常成功,长五—e在主发动机推动下,开始倾斜准备突破卡门线。
    芯一级在近地轨道210公里处分离,尽管是不可回收型,但芯一级还是会回归大气层,最后坠毁在南太平洋的航天器墓场。
    呼!陈耀松了一口气,突破了大气层之后,航天火箭最危险的阶段终于度过了。
    接下来就是环绕蓝星轨道,进行变轨机动,不断向高轨道移动,最后借住蓝星的引力弹弓,进入月球轨道。
    而进入引力弹弓阶段,就是这一次发射任务中第二危险阶段,这个过程必须非常精细,不能出一点点失误。
    根据计划环绕蓝星机动,将耗时6天时间,然后进入引力弹弓阶段,在9月8日内侧凌晨两点钟左右,进入月球轨道。
    看了看数据之后,陈耀、李国庆便准备返回航天科工的生产基地。
    后续跟进工作,只能交给文昌航天中心把控,这大半年来他们已经发射运载火箭和卫星习惯了。
    而国外对于一个月发射一次的华国航天速度,也快感到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