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6节
    “所以只要被捉去的,不是脑子太蠢,就是贪图荣华的;剩下的才是好的。你确定你要让我娘去替你捉一个?”
    苏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见赵如蕊瞪她,她连忙道:“蕊姐儿对不住啊,三婶不是笑你,实在是熙姐儿这话说得有趣。”
    捉一个!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捉鸡捉兔子呢。
    可怜的新晋进士!
    朱氏拍拍赵如蕊的胳膊道:“你也听你妹妹说了,那些不是什么好的。你放心,我会替你留意着。但新晋进士里,没成亲的就那么几个。咱们又不是显赫人家,轮不轮得到咱们还真说不好。你叫立哥儿也留意着,你自己也看着,免得我这里使不上力,你来埋怨我。”
    赵如蕊除了再拜托朱氏上心些,还想打探一下赵如熙的亲事。
    要知道赵如熙很快就满十六岁了,亲事还没着落,没准就打着跟她一样的主意。可要是那样,她不是又多一个竞争者?
    她道:“伯母说的哪里话?我怎么会埋怨伯母,感激还来不及呢。对了,五妹妹也到了年纪了,伯母有没有打算也在新晋进士里替五妹妹挑一个夫婿?”
    “不用了。我不会在新晋进士里挑。”赵如熙道。
    赵如蕊哪时关心过她?说这话时她怀着什么小心思,打量别人不知道呢?
    朱氏看了赵如蕊一眼,心里着恼,完全不想再搭理她了。
    她道:“行了,你们先回去吧。这些事以后再说。”
    赵如语嫌赵如蕊丢二房的脸,拉着她道:“走了走了。”
    赵如蕊得了准话,倒也没再纠缠,跟几人一起离开了。
    朱氏见女儿也想趁机溜走,连忙一把抓住她的胳膊:“你先别走,坐下,说说昨天送帖子的那两人的事吧。”
    她可是听门房说了,那位段琛可是一位长得极好的年轻男子。一个年轻男子,亲自上门来给赵如熙送拜帖,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可家里这位小祖宗倒好,直接把人给撅了回去。
    她都不知道赵如熙到底想嫁个什么样的人。
    “能有什么说的?家里没男人,我要是接受了他们的拜访,不知道被人说多少闲话。在殿试前传出不好的名声,你觉得合适吗?”赵如熙无奈道。
    “你的亲事,你到底是个什么章法,你跟我说说,我这心里也好有个底,也不至于有个风吹草动的就心里嘀咕。”这一回朱氏不那么好糊弄了。
    赵如熙想了想:“明年,我一定替你把女婿给领回来。”
    朱氏:“……”
    “行了,我回去歇息了,早上累死我了。下午还要费神呢。”赵如熙趁着朱氏愣神的功夫,脚下抹油,溜得飞快。
    “哎,你等下。”朱氏回过神来,就只看到了女儿消息在门口的背影。
    想想下午赵如熙还要费神去应付皇帝和诸位大臣、进士,她只得作罢。
    “你说,她是不是瞧上谁了?”朱氏问周嬷嬷道。
    周嬷嬷自然也看出来了,但她不能顺着朱氏的话说。
    她道:“夫人,就算姑娘瞧上谁了,那也没事。姑娘心里有主意着呢。姑娘的才华是最顶尖的,容貌又这么出色,什么样的人能入她的眼?那指定不能差了。所以呐,您就放宽心,等着姑娘领姑爷回来吧。”
    反正她是看出来了,姑娘的主意那叫一个正啊,基本就是说一不二。就算她挑的女婿朱氏不满意,那又如何呢?完全改变不了姑娘的想法。
    姑娘本来就不是吃绥平伯府的饭长大的,人又有本事。她这回来才两年,给绥平伯府带来了多少好处?老爷那官儿全靠着姑娘呢。
    夫人要是反对她的亲事,不光起不了作用,反而把母女关系弄僵,何苦呢?反正姑娘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总不能寻一门不靠谱的亲事,把自己给害了吧?
    与其瞎操心,不如放宽心,只等着看结果。
    第630章 州同知
    见朱氏还想再说什么,她便将这些思量跟朱氏说了。
    朱氏听了,叹了口气:“你说的对。那熙姐儿的亲事,我就不操心了。”
    说是这么说,但朱氏自己和周嬷嬷都知道,不操心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谁叫她们是母女呢?
    ……
    第二天下了早朝了,三院六部的九位大臣被萧圪留了下来,并都赐了座。
    “大家看一看这些新晋进士的官职安排。”萧圪的下巴朝吴怀寺扬了扬。
    吴怀寺就将手里的分配方案递给了离他最近的齐虚谷。
    他们几人是按吏、户、礼、兵、刑、工的顺序坐的。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则排在他们后面。
    朝廷不可能一下子安排一百多个进士的职位,只需要安排二甲进士这三、四十个人。一甲不用安排,直接进翰林院做庶吉士;三甲即赐同进士出身的,要看排名,也要看哪里有没有缺。
    就算有空缺,三甲进士大多数去的都是偏远地区的教谕之类的官职,九品或无品。如果没有空缺,那就等着年终或明年有官员致仕,空出位置来,再替补上。
    也就是说,一甲、二甲是稳稳地有官做;三甲就是替补,有官做也只能做最小的官,能往上爬的几率也小很多。
    齐虚谷对这个进士的安排名单兴趣缺缺。他户部不缺人,就算缺,他也会挑像赵靖立这种在算学上有天赋的人进去。这些进士四书五经背得熟,但算学功底还不如赵靖立,他要来何用?
    他倒是想要赵如熙呢。就算赵如熙表示想外放,被录在了二甲他仍还能争取一下,毕竟官员任职还得听皇上和朝廷的调度,进士自己没得挑选。
    可现在赵如熙直接取了状元,那是要进翰林院、被当成皇上的的秘书来培养的,他可没那个胆子跟皇上抢人。
    没有了赵如熙,其他人他看不上,因此他都不愿意让新人进户部来。
    他象征性地往名单上扫了一眼,就打算递给礼部尚书,可手刚往礼部尚书的方向递过去,他就又缩了回来,瞪大了眼睛往名单上瞧。
    他猛地抬头,看向吴怀寺,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大:“怎么回事?状元赵知微不进翰林院当庶吉士,你让她外放?”
    吴怀寺无奈地看着他。
    这老家伙,真是倚老卖老。他明知这位名单肯定是先得了皇上的首肯,才会让他们再讨论。齐虚谷不敢向皇上发难,就来责问他,还真是个老狐狸。
    他道:“赵知微自己提出,想要外放做官。皇上考虑之后,觉得年轻人想要体验民生疾苦,值得肯定,就满足了她这个要求。”
    说着,他满含深意地看了齐虚谷一眼。
    齐虚谷看看萧圪,忽然反应了过来。
    是了,翰林院说白了就是皇上秘书处,衙门就在皇宫的前殿。赵知微作为一个年轻美貌的姑娘,整天呆在皇上身边,皇上又特别欣赏她的才学,到时候皇上会不会起别的心思,要把她纳入宫里做妃子?
    赵知微才高八斗,多少代才出了这么一个惊才绝艳的人。最后却成了皇上后宫里众多嫔妃中的一个,整日跟妃子们勾心斗角,争风吃醋,这简直就是把她整个人给糟践了。这是整个大晋的损失。
    所以这个庶吉士,赵知微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做的。
    而她提出外放,不愿意做庶吉士,也算是向皇上表明了心迹,不愿意做皇上身边的女人。
    大概皇上也正是明白这一点,无意做这个历史的罪人;他又是真正爱惜赵知微的才华,这才录了赵知微做状元,却又随她的心愿,允她外放。
    自己在这里瞎嚷嚷,不光害了赵知微,也会惹皇上不高兴。实在是欠妥当。
    都怪刚才开了小差,一时没反应过来,嘴巴比脑子快。
    他连忙给自己找补:“原来是这样啊。那挺好,挺好的。年轻人,是确实多多下去体验一下民生疾苦。只有知道这一点,才会知道怎样做官,才知道做怎样的官。”
    他将名单塞到礼部尚书手里,站起来对萧圪施了一礼:“臣对此名单无异议。”
    萧圪看他一眼,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
    齐虚谷心里滴汗。
    在座的都是老狐狸,听到这番对话,大家心里都明白赵知微的安排是怎么回事了,当然不会再踩雷区。除了有三个衙门因为下面有空缺,点名要了一两个同进士外,其他的都没意见。
    其实他们要安排哪些人进自己衙门,早就私下里跟吴怀寺打过招呼了。不会拿到这里来当着皇上的面说。
    反正进士都得安排职位。只要对朝廷、对整个衙门都没什么影响的,吴怀寺也会给他们行方便。当然,他私下里禀不禀告给皇上听,除了皇上,可就是谁也不知道了。
    水至清则无鱼,在一定的范围内,只要不过份,萧圪也会顾及到这些臣子的难处,对这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会儿萧圪看了看大家点的人都没大毛病,人数也不多,便也都允了。
    最后这个名单就定了下来。
    赵知微身为状元,按规矩天然地起点就比别的进士高,直接就是从六品。榜眼是正七品,探花是从七品。其他的进士都是八品、九品。
    所以赵知微直接派了安州省临江府南阳州同知。
    大家对名单无异议,就都退了下去。
    “张爱卿,留步。”萧圪叫住了张常慎。
    等其他人都出去了,他才道:“吴宗在大理寺呆的时间够长了,他自己也有意外放。现在安州省临江府有缺,臣想安排他去做临江府知府。爱卿身为他的直属上司,有什么想法?”
    “臣没意见。”张常慎赶紧道。
    他也是十分赞成吴宗放外任的。
    他也是四十几、快五十岁的人了,干他们这一行,对身体和精力的要求都很高。近两年他渐渐感觉身体吃不消。过几年,他总是要致仕的。他希望吴宗能接他的班。
    可大理寺卿是正三品,直入内阁,吴宗没有外任经历,就没办法爬到这个位置上。到时候朝中觊觎这个位置的人必然用这个短板来攻讦吴宗,不让他坐上这个位置。
    第631章 各方反应
    现在趁他身体还能顶得住,他希望吴宗能放外任,去做几年官。
    而吴宗从正五品提到正四品直接跳了一级,也才半年的功夫。按着京官放外任往上提半级至一级的惯例,升至从三品或正三品,他就升得太快了,到时候又要惹来朝臣们的非议。
    现在吴宗从正四品的京城,放到外面去做正四品的知府,任谁也提不出半分意见。原先那两个大理寺左寺丞和右寺丞,也应该消停了。
    况且,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赵知微就安排在了安州省临江府南阳州做同知。
    张常慎看了吴怀寺的一眼,觉得吴怀寺对他的师弟、师妹也算是用心良苦,煞费苦心了。
    “爱卿觉得谁来顶替吴宗的位置合适?”萧圪问道。
    张常慎拧着眉,一时有些为难。
    除了吴宗本人,谁他都觉得不合适。
    “不急,你回去想想吧。想好了再跟朕提。”萧圪道。
    他转向吴怀寺:“吴大人有合适的人选,也可以提一提。”
    “是。”张常慎和吴怀寺朝萧圪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出了大殿,张常慎对吴怀寺道:“吴大人,大理寺内并无适合顶替吴大人位置的人。如果吴大人觉得哪位地方官员能胜任此位置的,可以提回京来任此官职。”